《测量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测量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即事物、数字和法 则。事物指测量的对象;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该是我某一属性的量。数字具有区分性、序 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法则,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作参照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 无法相互比较。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表示“无”,如测量轻重程度等都是以零点为 参照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如海拔高
2、度。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单位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素,没有单位就没法进行测量。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确定 的意义,即对同一个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理解;二是有相同的 价值,即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 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三、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物体把事物的该属性表现出来, 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量表中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
3、进行的,不过利用 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 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二、心理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相对性(没有绝对标准,只是相对于常模)、客观 性(标准化)。第三单元心理测量的分类一测验分数的受挫做其效标分数分布的标准差,即预测误差大小的估计值。二、预测效标分数三、预测效标指数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测验设
4、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测验难度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测验长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测题量。错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的顺序排列。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注册者的影响因素:是否遵从测验使用手册的各项规定标准化实施;指导语是否统一正确; 测验的时限是否一致;评分是否合理。对于效标效度,测验与效标两者实施时间间隔时间越长,测验与效标越容易受到很多随机因 素的影响,因此所求的相关必然性很低。测验情境也会影响到测验的效度。受测者的影响因素:受测者在测验时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身心健康状况,都会影 响受测者在测验情境中的反应。反应定式也会降低测验的效度。三、样本团体的性质让本团体的异质性与信度系数
5、一样,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 低。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就越大,测验小杜就越高。至于选拔的受测者团体参 加效度研究,降低了测验的效度。选拔标准太高,让本团体的同质性增加,降低了测验的 效度。干涉变量对于不同性质的团体,同一测验的效度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 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和任何其他有关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测验对 于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测量学上称这些特征为干涉变量。四、效标的性质效标效度是以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的,因此效标的性质如何,在评价测验 的效度时是值得考虑的。效标测量
6、本身的可靠性即效标测量的信度,就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 题。如果效标测量的信度不可靠,它与测量分数之间的关系也就失去了可靠性。第五节项目分析 测验的项目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包括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 的恰当性和有效性高。定量分析主要指对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等进行分析。通过项目分析,我 们可以选择和修改测验题目,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在能力测验中通常需要一个反映难度水平的指标,在非能力测验 中,类似的指标是“通俗性”。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记忆答对或通过该区的人数百分比来表示:P=R/NxlOO% P 代表项目的难度,N为全体受测
7、者人数,R为回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以通过率表示难 度时通过的人数越多(即P值越大),难度越低;通过的人数越少(即P值越小),难度越 高。也有人将受测者未通过的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标。(P通过率与项目难 度大小成反比)二、计算方法二分法几分的项目P= (Ph+Pl) -2 其中p代表难度,Ph和P1分别代表高分组合低分组通过率。当受测者人 数较多时,可根据测验中成绩将受测者分成三组:分数最高的27%受测者为高分组(NH);分数最低的27%受测者为低分组(NL);中间46%的受测者为中间组。分别计算高分组合地 分组的通过率,乙两组通过率的平均值作为每题的难度。非二分积分的项目当测验
8、项目为问答题或不能用二分法计分的形式时,一般用下面的公式计算难度:P=X(上 面有一杠)XmaxxlOO% X (上面有一杠)为全体受测者在该题目上的平均分,Xmax为 该题的满分。三、难度水平的确定项目的难度项目难度的大小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以及项目的形式。P值越接近于O.5O区别力越高。 对于是非题而言,进难度值应该为0.275最为合适。对于四选一的题目,其难度之约为0.63 最为合适。测验的难度如果受测者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于常态分布。如果 所获得的分数分布不是常态的,得分多数偏高或偏低,则为偏态分布。偏态分布又有“正偏 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两种。正
9、偏态分布,极大多数得分集中在低端,说明编制的测验对 于所要研究的样本团体来说偏难,因此必须增加足够数量的较容易的项目;负偏态分布,极 大多数得分集中在高端,说明测验过易,必须增加足够数量的有效高难度的项目。一般来说 最好使测验中所包含的题目的难度在0.500.20之间,平均难度接近0.50o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试纸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如果一个项目实际 水平高的受测者能顺利通过,而实际水平低的受测者不能通过,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该项目 有较高的区分度。二、计算方法鉴别指数:按测验中分的高低排列答卷。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每一组去打军总数的 27%o分别计算高峰
10、祝玉帝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按下面公式估计出象的 鉴别指数。D=Ph-Pl (D为鉴别指数,Ph为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P1为低 分主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D越大说明该项目区分两种不同水平的程度越高。若 D0,则反映高水平组在该项目中的得分率低于第一水平组,说明项目有问题。相关法计算区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法,基于某一项目分数与效标成绩或测验总分的相关作为该 项目区分度的指标。相关越高表明项目越具有区分的功能。区分度去值范围介于-1到+1之 间。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难度和区分度都是相对的,是针对一定团体而言的,绝对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不存在的。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
11、序一、测验对象在编制测验前,首先要明确测量对象,也就是该测验编程后要用于哪些团体,只有对受测者 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阅读水平都做到心中有数,编制测验时才能有的放矢。二、测验的用途测验的用途可分两类即显性和预测,我们将心理测验分为:显性测验也和预测性测验。三、测验的目标测验的目标已出现不同而已一般分为三种情况:1.工作分析;2.对特定概念下定义;3.确定 测验的具体内容。第二单元错题的编写一、搜集资料题目的来源和分为三个部分: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3.临床观察和记 录。二、命题原则1 .内容方面,要求题目的内容符合测验的口的,避免贪多而乱出题。其次内容取样要有
12、代表 性,符合抽验计划的内容,比例适当。最后题目之间的内容要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切记一 个题目的答案影响对另一个替补的回答。文字方面使用准确的当代语言,避免使用生僻的字词句或词汇。语句要简明扼要,即排除与答案无关 的因素,又不要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最好是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不要使用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关键,意义须明确,不得暧昧与含糊,尽量少使用双重否定句。理解方面题目应有确切的答案,题目的内容不要超出受挫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题目不可令人 费解,更不能有歧义。社会敏感性方面编制测题时,应尽量避开社会敏感性问题,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尽量不用。菲力 普关于涉及社会经济和个人隐私的题
13、目的编写策略:1 .命题时假定受挫折具有某种行为 使 他不得不在确定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 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2.命题是假定范围不一 致。3 .指出该行为虽然是违规的,但是却是常见的。三、编写要领对心理测验的题目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常见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提供性 题目要求受测者给出正确答案,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等;选择性题目要求受测者在有 限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选择题、是否题、匹配题等。对选择题我们即要编写好题干,也要编好选项,有如下六点必须注意:题干所提问题必须 明确。,选项切忌冗长。每道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其他属诱答。各选项长度应相当, 尽量不要有长有短。避
14、免提干用词语选效用是一致,否则成了选择答案的线索。选项中应 避免出现“绝不,“从来”、“所有”、“唯一”、绝对”等词。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选项最 好随机排列。简答题编写的三条原则:最好采用问句形式;最好是填充形式,空格不易太多,并且所 空出的应该是关键词,并将空格去掉放在最后。每道题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且答案要 简短而具体。对不完整的答案,应事先规定评分标准。第三单元测验的编排和组织在选择题目形式是需要考虑如下三点: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 点,如幼儿用口头测验,文盲不识字不多的人宜采用读和写的项目或操作项目。各种实际 因素,如受测人数、测试时间、所需设备等。常见的测题排列
15、方式:L并列直进式;2 .混合螺旋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一个测量工具无论制作多么精良,如果不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别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效用。第一单元主测者的资格(略)第二单元测验的选择 一、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 二、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第三单元测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一、测验前的四项准备工作1 .预告测验,事先应当通知受测者,保证受测者确切知道测验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范围、 测题的类型等,使受测者有一定的准备,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一般不搞突然袭击。2 .准备测验材料。无论是个别测验还是团体测验,必须在测验前清点、检查和摆放好测验材 料,以免忙中出错。3 .熟悉测验指导语
16、。主测者记住指导语是最基本的要求。宣读指导语要使受测者在测验中感 到自然轻松,否则会影响测验分数。4 .熟悉测验的基本程序。二、测验中主测者的职责(略)三、建立协调关系协调关系指的是主测者和受测者之间一种友好、合作、能促使受测者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 一种关系。测验对象不同,建立协调关系的步骤也应有所不同。测验学前儿童时,应以友好愉快轻松的 自然态度与儿童交流,测验时应该更加灵活有趣像做游戏一样引起孩子的兴趣。测验学生时, 则应通过竞争来激发测验动机。对于成人,应强调测验的目的,强调测验对他们有利的方面, 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力。第四单元测验实施的程序及要素一、指导语对受测者的指导语指导语一般有如下
17、内容组成:1 如何选择反映形式(画W”、口答、书写等);2.如何记录这 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像等);3.时间限制;4.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操作; 5.例题;6.有时告知受测者测验目的。对主测者的指导语二、时限,在最高行为测验中,速度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测验的环境条件第五单元受测者误差及控制方法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应试技巧受测者的测验经验、应试技巧或对测验程序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测验成绩。他们能觉察出正 确答案与错误答案的细小差别,懂得合理分配测验时间,而且常常是各种题型都见过,多数情况下会比与他们能力相当但缺乏测验经验的受测者获得更高的分数。练习效应 在涉及个体认知功能的
18、测验上,任何一个测验在第二次应用或重复测验时,都会有练习效应 而使测验成绩提高。具体表现为:1 .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受练习效应的 影响较大。2.着重速度的测验,练习效应较为明显。3.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受练习效应影 响的程度要大于复本的测验。4.两次测验之间的时距越大,练习效用越小,相距三个月以上 的练习效应可以忽略不计。5.一般的平均练习效应约占1/5个标准差一下,并且仅限于第一 次及第二次重测,第三次以后得练习效应增加不明显。二、动机与焦虑因素应试动机在测量成就智力和能力倾向等变量时,只有受测者的动机强烈,才能尽力争取好成绩。动机 效应在测量态度、兴趣及人格等典型行为表现
19、时也有影响。(想给一个好的印象,或故意给 人以坏的影响)测验焦虑焦虑测验成绩的影响为倒u型曲线。适度的焦虑会使人的兴奋性提高,注意力增加,提高反 应速度,从而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但过高的焦虑也会使工作效 率降低,注意力分散,思维变得狭隘、刻板,记忆中储存的东西抽取不出。而一点焦虑也没 有,受挫则满不在乎的态度会是测验成绩降低。测验焦虑会受到下列五个因素的影响:1.能 力高的人测验焦虑一般较低,而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的人,测验焦虑较高。2.抱负水平过高, 求胜心切的人,测验焦虑较高。3.具有某种人格特点,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的人容易产生侧是焦虑。4.测验成绩与
20、受测者的关系重大,或受测者受到的压力过大容易使 其产生测验焦虑。5.经常接受测验的人焦虑较低,而对测验程序不熟悉,尤其是测验中采取 了新的题目形式或实施程序,会增加测验焦虑。三、反应定势反应定式也叫反应风格,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 同,而是能以相同的受测者得到不同的测验分数。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为了避免这两种定式的出现,除非“反应速度”本身极为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应让受测者有 充分的时间反应,同时应该注明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以减少 求“快”与求“精确”的反应定势 的影响。喜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大量研究发现,受测者在无法确定是非题的正确答案时,选择“是
21、”的人往往多于选择“否” 的人,或者说选“是”的人多于实际上应该选“是”的人,表现为喜好正面叙述的反应定势,也 叫“肯定定式”。有趣的是,有些编制者在编制是非题时也有“是”多于“否”的倾向。所以,在 编制是非题时,“是”与“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的题略多,是控制肯定定势的有效方法。喜好特殊位置的反应定势在完成测验的过程中,受测者如果完全不知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这不会以完全随机的方式 来决定该选哪一个选项,而是有特别喜好选择某一位置的答题倾向。有些测验编制者也存在 喜好某个位置的反应定势。在测验编制过程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在整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个位 置的概率相等,可以控制这种位置定式。喜好较长选项的
22、反应定势猜测的反应定势,对不会做的题有的人敢于猜测,有的人却不愿猜测,猜测行为对测验分 数会有影响。敢于猜测的受测者将比谨慎的受测者更容易得高分。第六单元测验的评分一、原始分数的获得为的是评分尽可能的客观有如下三点要求:1 .及时而清楚地记录反映情况。2 .要有记分键。 选择题的记分键包括每一道题正确反映的号码或字母;问答题的记分键包括一系列正确的答 案或允许的变化;论述题的记分键包括各种可能接受答案的要点;投射测验不可能有明确而 统一的答案,记分键上指明的的是具有或缺少某种人格特征的典型反映。3.将受测者的反应 和记分键比较,对反映进行分类。二、原始分数的转换经过处理和对照参照标准得来的分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心理学 测量 心理学 复习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