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解析版)厂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一、单选题1.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轼在论养土一文中认为“三代以 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工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三代“学在官府。由太学生而为官B.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C.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D.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 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可以看出三代“学在官府”,但是这一 时期太学还未产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
2、;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 表述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表述正 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表述正确,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 .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密切关系到录取与否和名次高 低。宋代科举要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禁止官员向考官“荐嘱举人”,以防 止势家垄断科举,“致塞孤寒之路”。禁止官员推荐考生的做法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导致南北分卷的出现A.B.C.D.【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是否能得到公卿大臣的推荐”
3、,“宋代科举要 求以考生成绩为录取的唯一依据“,可以得出使科举录取更加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流 动,B项正确;“杜绝”表述绝对,南北分卷出现在明朝时期,排除ACD项。故选 B项。3 .北宋中期,政府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向国家纳粟救灾的富户授予官职,但多为 监主簿、斋郎等,不如科考出身官员,几乎无晋升高级官员的可能。这一现象说明当 时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A.B.C.D.【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秦时除置一守 一尉外,又置一监”可知体现的是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正确。 根据材料“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郡守
4、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可 知体现的是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正确,正确,A选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刺史和监都是监察地方的机构,错误,BD选项排除。秦汉监 察体制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错误,C选项排 除。二、材料分析题7. (2020江苏高考真题)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 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 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 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
5、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 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 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 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 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 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 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 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6、”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 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 设置郡县);秦统-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 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
7、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 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 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解析】(1)演变:根据所学可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根据“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 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可得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 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 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并结合所学得出汉初 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 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得出东汉至南
8、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根据“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得出 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 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 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 县。(3)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中央 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角度概括。A.官员升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B.抑商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C.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赈济制度D.官僚体系以出身为选拔标准【答案】
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纳粟补官不如科考出身的官员,几乎无晋升高级官员的可 能,说明当时官员升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纳粟补官”不享有特权,A项正确;材料 未涉及抑商的传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赈济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 宋朝官员升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 .唐朝科举中允许土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誉录等制 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唐朝科举中允许土子向主考官自荐
10、。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 院、誉录等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发展到宋代,通过糊名等措施来尽可能保证录取的 公平,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举制晚上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更加公 平公正,未涉及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排除B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考场 的纪律,“防止”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5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 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自由投考、差 额录用,
11、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A项正确;“排 除“世家子弟入仕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选拔“最优秀官吏”并非自由投考、差额录用 展示的科举制的优势,排除C项;科举考试不能准确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D 项。故选A项。6 .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罗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 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 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不断发展成熟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种关系超越地域、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 互选拔
12、“同罗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可知这种选拔“同罗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会造 成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当时选官制 度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上升,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 现的是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不是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 7.明清之际,多数中国知识阶层认为耶稣会传入的西方科学只是周髀算经的补 缺、完璧之用。甚至连徐光启也在上奏崇祯的历书总目表中抛出“岂非礼失而求之 野乎”的论断。这反映出当时A.古代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闭关锁国思想的根深蒂固c.借传播西学倡导回归国学D.抵制西学成为社会的共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
13、料可知,多数中国知识阶层受到古代科举制度导向的影响,重视四书 五经,轻视自然科学,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B项内容与材料主旨无 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借助西学传播国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抵制西学是社 会的共识,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8.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 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 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 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
14、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 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 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 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 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
15、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 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 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 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 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统合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2022 2023 学年 历史 课后 分级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93205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