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落枕”医案9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疗“落枕”医案9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治疗“落枕”医案9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落枕医案9例,以供大家参详。以后取穴同上述诸穴,每次取35穴,交替使 用。用电针断续波2030分钟,共针治10次而 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语患者原有颈椎病,落枕后按摩搬法用力不当致颈部经络受损,气血瘀 滞,不通则痛,故取左侧颈部、肩胛及右上肢穴位,通经活络祛瘀止痛。许式谦胡某,女,60岁,退休工人。初诊:1992年3月10日。主诉及病史:颈项僵硬,常易落枕,已半年余。近月来左臂发麻,有沉重感,持物无力,头转侧时晕眩。纳可,二便自调。诊查:颈椎侧位示:C_5、6、7生理弧度变直,间隙略变窄,C_5、6后缘
2、见骨质增生。苔薄白,脉弦细涩。辨证:气血瘀滞,络脉痹阻。治法:活血通络。处方:羌活10g葛根10g桂枝6g川司15g当归15g赤芍15g丹参30g片姜 黄10g威灵仙15g明天麻10g鸡血藤15g甘草6g黄酒loog (入煎)10剂二诊:1992年3月21日。服药10剂后,臂麻消失,眩晕好转,仅觉项背拘急,原方续进5剂。后随访颈项活动自如,2年余未再复发。按语:颈椎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一般将其分为神经根型、脊 椎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脊髓混合型四种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比较多见。吴老多年来在辨证的基础上,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数百 例,收效满意。在治疗同时亦可加用颈椎药枕配合
3、治疗。方用防风60g,羌活60g,川苜60g,细辛30g,川乌10g,草乌10g, 威灵仙60g,千年健60g,葛根60g,白芷30g,透骨草60g,冰片10g(另包后加入)。上药共研粗末,装入长40cm、宽30cm的布袋内,置于原来枕头上或当 一靛睡枕使用,一般可枕23个月。吴震西落枕案主诉及病史:数日前因家事繁忙而较少休息,昨夜睡眠特深。今晨起床后,即感右侧颈项强直不舒,早餐后局部疼痛加剧,无法环顾, 动则痛引肩背。辨证:病由睡眠时体位失常、经脉违和、局部气血壅阻所致。取穴:百劳、肩中俞、阿是穴,均取患侧。操作:均用平补平泻,以阿是穴为运针重点,交替运针15分钟后出针,患 者顿觉活动自如,
4、环顾转灵。嘱患者回家后再行局部热敷以善后。按语:遵循内经“以痛为输”、“必刺其处”之旨,取病变局部输穴进行 治疗,运用平补平泻之法,可使逆乱的经脉之气恢复正常运行,壅滞于局 部的气血得以疏通,因此奏效甚捷。楼百层落枕赵XX,男,37岁,工人。1965年12月8日初诊。主诉左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12小时。病史昨日夜卧不慎,今日晨始感左侧颈项酸楚强痛,并向同侧肩背、上肢 扩散,不能俯仰,亦不能向右侧回顾,而前来就医。检查向右侧扭头时,左侧天柱穴周有明显的自发痛、压痛,外观未见异 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诊断落枕。治疗疏调经气,活络止痛。取穴:后溪、束骨(均双侧)。操作:先刺后溪,后刺束骨,施以同
5、步行针法。刺后溪行针3分钟后,左右回顾时疼痛减轻,惟仰头疼痛如故,继针束 骨,顿时疼痛大减,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起针后,自云: 病去三分之二有余,翌日又针1次,痛止病除,活动自如。按语后溪、束骨伍用,出自灵枢杂病篇:“项痛不可仰,刺足太阳; 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胸穴,乃小肠经气所注,为俞木穴,具有宣通阳气, 通络止痛之功;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腌穴,乃膀胱脉气所注,为俞木穴, 能宣通足太阳之阳气,而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效。按“俞主体重节痛”,“木主疏泄”之旨,俞木穴对经络之气血有良好的疏通 作用,它对疼痛性病证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后溪、束骨伍用,一手一足,一上一
6、下,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相互促 进,共收疏通太阳经气,祛风散邪,通络止痛之功,故落枕之疾而收针到 病除之妙用也。吕景山项痛(颈椎病)PX,女,48岁,商人,尼日利亚人。1985年2月21日初诊。主诉颈项与双上肢麻痛5年。病史患者5年来,自觉颈项及双上肢麻木,疼痛,左侧重,夜间尤甚。近3天无明显诱因痛重,不能入睡。停经2年,有高血压病史。检查一般状态尚可,舌质淡红,苔白厚腻,双脉反关。血压20/9kPa (150/70mmHg),心肺腹部无异常,颈椎5、6有压痛,颈神经根牵拉试验(+ ),神经反射无异常。颈椎正侧位x光片显示:4/5/6间隙狭窄并有骨赘形成。诊断项痛(根型颈椎病),风湿阻络型。治
7、疗调气活血,舒筋散寒。取穴:双侧颈5、颈6夹脊穴、肩鹘、曲池、外关、合谷。操作:毫针刺法,加电针及艾灸。毫针行针得气后,肩鹘、合谷分别加电针,用G6805电针仪疏密波,并用 艾条灸夹脊穴30分钟,隔日1次,针5次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针7 次,症状消失。按语该病属落枕范围内,但落枕往往指单纯颈项筋肉痉挛所致,多由睡眠 姿式不当或感受风寒或扭伤引起,而颈椎病的直接原因为骨骼改变,以上 因素可诱发。因此该病病机主要为血瘀和风寒湿侵袭,以致局部经脉气血阻滞而成。治宜调气活血,温通经络。证属外经病候,以局部取穴和循经远道取穴为总则。该例取压痛脊椎的夹脊穴,取手阳明合谷、曲池、肩曹禺和少阳经的外关 穴
8、,以祛风散寒活血,远道取穴应按病变经脉灵活取穴,如有的患者肩背 痛和小指麻木则应取手太阳经穴。用艾灸病变脊椎以温经散寒,用电针加强止痛作用。现代病理证明,此类疾病的症状主要为局部炎症压迫神经根所致,故通过治落枕 李XX,女,干部。1964年8月4日就诊。主诉右侧肩颈强痛3天。病史患者缘于3天前汗出受风,右肩颈疼痛,活动时左右转侧受限,曾服 药无效,故求治针灸。兼见自汗恶风,畏寒,日轻夜重,饮食睡眠欠佳,精神倦怠,二便如常。检查神清语明,面色润泽,形体中等,行动自如,颈项回顾受 限。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诊断落枕,风寒袭络型。治疗祛风散寒,温阳活络,固表和营。取穴:后溪、风池、大椎。操作:后溪
9、针用平补平泻手法,要求得气持续,在捻转行针的同时,嘱病 员作俯仰左右回顾动作,10分钟后强痛感减轻,30分钟后痛觉近于消失。 次日复诊,除项部微痛和不适感外,畏寒未解,仍用后溪针治,操作同 前,加大椎、风池艾条灸10分钟,间日复诊已为痊愈。按语脉浮为风主表,脉紧苔自者属寒。自汗出则肌媵开张,营卫之气不固,则风寒客于皮部,促成经气运行不 畅。日轻夜重者乃阴盛阳衰、正气不胜邪气的象征。正如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穴,交会于大椎,通于督脉,故可治项背强痛,是经 脉所过,主治所及,为“本经有病本经求”的正治法。现有报道用阳陵泉、外关、昆仑等穴治疗该病。疗,骨骼虽无改变
10、,由于炎症消失而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如果注意预防,病情可长期稳定,预防的方法是嘱患者睡低而软的枕头, 避免受凉,不要长时间低头作业。肖永俭斜颈何XX,男,12岁,学生。1988年12月1日初诊。主诉颈项向左偏歪2月余。病史患者2个月前突感颈项向左偏歪,转侧不利。曾在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拍片,发现颈椎向左侧弯曲,经正骨、推拿、按 摩及穴位封闭等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故求治于针刺治疗。现疼痛不显,转侧不利,颈部有瘦胀感,余正常。检查颈部向左侧歪斜,活动受限,前屈20度,后屈20度,左侧屈15度, 右侧不能屈。右转时右肩胛处有压痛,臂丛牵拉试验(+ ),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表 情痛苦。脉弦紧,舌质正常。
11、诊断斜颈,经脉受伤、拘挛不舒型。治疗通经活络,柔筋止痛。取穴:落枕、列缺、绝骨。操作:上述月俞穴,均取左侧。采用强刺激手法,每次留针20分钟。针刺至第6次时,疼痛之感基本消失,但仍有压痛。颈项亦可稍向右侧活动。继用上穴,共针刺25次,颈部已如常人,活动自如,而告痊愈。按语颈斜,属中医之“落枕”范畴。每因颈部的突然扭转或前屈、后伸等外伤史,或因睡眠时卧姿不当,致颈 部骨节筋肉遭受长时间的过分牵拉而发生痉挛所致。该患虽自诉无任何诱因,但根据病情分析,可能系曲颈项的突然扭伤所 致。虽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可见其筋脉受损之甚。故针刺当以通经活络,柔筋止痛为主,因病程较长,病势顽固,故用强刺 激手法。落
12、枕穴乃治该证之经验穴,应当首选,以行气血,通经络。列缺为治疗一切颈项部疾病的要穴“头项寻列缺”,以疏通经气,舒筋止 痛。绝骨为髓之会穴,又可舒解胆经之经气不利,故用之可活络通经止 痛,又可益髓以养筋骨,纠其偏而使其复原。三穴合用,虽不在局部取穴,但因腌穴的相对特异作用和远端取穴的原 理,故收到良好的效果。黄荣活全某,男,32岁,IT人员。2010年7月20日因“颈部疼痛、不能活动1日”就诊。患者自诉昨日晨起突感颈部疼痛不能活动,自行外敷膏药,但感今日症状 加重来诊。刻诊:患者颈部疼痛、不能活动,纳可,夜寐一般,二便正常。体检:神清,痛苦貌,心肺阴,无头晕、头痛、呕吐感,颈部肌肉僵硬, 双风池压
13、痛(+)、约右侧颈六横突处压痛明显(+),颈椎的左右活 动度约10。,前倾15。,后仰5。叩顶试验阴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史和传染病史。【诊断】中医:落枕(寒凝经络);西医:颈肌筋膜炎。【治则与处方】温经散寒通络。处方:颈八针为基础方加温灸:风池(双)、风府、百劳(双)、大椎、肩井(双)、阿是穴、落枕穴。操作方法:风池双侧对刺11.5寸,风府斜向下刺,百劳直刺,大椎斜向 上刺,肩井斜向外透刺,均以得气为度,同时对颈部用双孔温灸盒进行温 灸治疗。起针后保留落枕穴针活动颈部数分钟。推拿放松颈部结束。【治疗效果】经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诉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较治
14、疗前明显 加大。22号患者复诊,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嘱患者平时注意颈部活动及保暖,避免长时间一个姿势工作,预防颈椎病。【按语】久病多虚,急病多实,患者因IT工作性质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导致 颈部肌肉劳损,加之贪凉而发病,运用余氏治疗颈部疾病的协定方:颈八针治疗,取上部的风池、风府祛风通络,中部的经外奇穴百劳为治疗颈部 疾病的有效穴,下部的大椎振奋阳气,肩井通经活络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同时双侧取穴以调节双侧的经气平衡。加之温灸盒的温灸,寒性凝滞,唯温可解,温之活血通络,柔筋缓急。共达治疗效果。同时针后的活动,加强经气的流通,调整颈部的小关节,解除卡压,达标 本兼治的目的。(余安胜医案,
15、陈二海整理)余安胜而独用后溪一穴者,在于取穴宜少,操作方法求精,更能体现经络理论指 导临床的重要价值。作者曾用后溪治疗落枕30例观察表明,除伴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慢性炎 症的效果欠佳外,一般25次均可治愈。大椎、风池用灸或针后加灸,不仅有散寒镇痛之功,而且能巩固治疗的 成效,乃作者实践有益之谈。蒲英儒落枕麦xx,女,27岁,教师。1987年9月4日初诊。主诉右侧颈项强直3天。病史患者3天前清晨起床后自觉右项部强直,瘦楚疼痛,不能俯仰和转 侧,经本单位医院按摩治疗2次,效果不显,前来求治。检查右侧项部肌肉痉挛强直,右侧天柱穴压痛,喜得热敷,颈项活动不 利。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诊断落枕,气滞血
16、瘀型。治疗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取穴:手三里(右)。操作:急取右侧手三里,施以指针,顿感项强略减,遂以针刺该穴,直刺 行泻法,同时令患者缓慢左右转动颈项,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针刺后患者项部强直、疼痛已大减,颈项活动范围增大。次日加针右侧天柱穴,3次而愈。按语作者运用手三里穴治疗多种急性痛证,多取椁鼓之效。足膀胱之脉“还出别下项”,其经筋“上挟脊上项”,手阳明之筋“从肩鹘上 颈”,其筋病则“颈不可左右视”,手少阳之筋“上肩走颈”,故落枕为三阳 经脉、经筋受损伤所致。乃取多气多血之经的腌穴手三里以行气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止痛,确能收 得满意疗效。综观作者上述三则医案,均独取手三里穴为主,应用独
17、具匠心,疗效颇 著,可堪称作者之经验要穴。关吉多颈部扭伤符XX,女,56岁,干部。1985年5月23日初诊。主诉左侧颈、肩、上臂疼痛已5天。病史患者5天前落枕后感左颈部疼痛,经按摩搬法做了 3次后疼痛加剧。 现感左颈、肩、上臂剧烈疼痛,只能仰卧,侧卧,坐立均使疼痛增剧(曾 患颈椎病,摄x光片示:“颈椎生理弯曲度消失,第46节颈椎增生”)。检查痛苦面容,被动体位,左上肢活动受限,左颈、肩、上臂呈体位性 疼痛,局部无红肿,无明显压痛,头部只能轻度转动。舌质青紫,苔薄白,脉象弦。诊断颈部扭伤,气滞血瘀型。治疗通经活络,祛瘀止痛。取穴:扶突(左)、肩鹘、曲池、外关、养老(均右侧)。操作:针刺扶突(左),使针感传至左手拇指,不留针。再针其他穴位,电针断续波20分钟。针后痛稍减。次日患者住进南宁市x医院,诊断为颈椎病,颈部扭伤。肌注维生素Bl、B12, 口服强的松5mg,晚间肌注杜冷丁,仍疼痛不止, 请余会诊。体检症状舌苔脉象同前。针刺肩鹘、曲池、外关(均左),采用缓慢捻,进法进针,轻轻捻动,患 者觉舒适痛止,留针30分钟,起针后侧卧又痛,再针曲池(左)痛止。5月25日,自诉左颈肩及上臂前侧痛减轻,左侧肩胛及前臂外侧仍 痛。针刺肩鹘、肩井、定喘、消源(均左)。缓慢进针法进针,捻留10分钟后痛止,留针30分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