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镇中医历史名人辈出、中医人文厚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蜀镇中医历史名人辈出、中医人文厚重.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丁蜀镇中医历史名人辈出、中医人文厚重丁蜀镇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与浙江省长兴县相接,盛 产陶瓷,尤以紫砂陶享誉中外,是以“陶”而闻名世界的“陶 都”。丁蜀镇常住人口近20万,外省市来务工者近20万,镇 区面积205万平方公里。目前,镇区有市二甲医院一座,镇 卫生院一座;有29个村卫生服务站、33个厂企(个体诊所) 医务室。丁蜀镇医疗卫生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中医药开展 的医疗服务、救治病人等方面更凸显出中医药的精髓。丁蜀 镇中医名人辈出,中医人文厚重。如:邓荫南(1911-2004),又名雪怀,男,出身中医世 家,原籍无锡南门江溪桥。1911年1月3日出生于宜兴丁山 双桥村。1929年宜兴精一中学
2、毕业,1931年常州中学毕业。 后随叔父邓若川学习中医,1937年到本市丁山镇开业,新中 国成立后于1951年参加筹建丁山联合诊所,曾担任过诊所 副主任。1959年奉调至宜兴县中医院,从事中医外科专业, 后转入宜城医院和现今市中医院。1981年晋升为中医外科主 治医师。他学识精深,谙脉理,善刀针,以外科见长,在长 期临床实践中,吸取各家医术之长,对痈疽、疔疮、流注、 流痰等疾患,积累了一套效果显著的诊疗方法,自成一体, 探索“治外必本褚内”的学说,主张阳症以祛邪为先,阴症 从气、血、痰论治,重视单方、验方的搜集整理,配制行之 有效的丸、散、膏、丹用于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他诊病细 心、检查周到、
3、用药精良、操作谨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善于总结,有关论著常刊登在省级以上刊物。他思想进步, 务实、谦逊、严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体贴入微, 高度负责,同事之间谦让有礼,生活节俭,对家人和子女教 育有方。他先后带徒弟6人、子孙数名,都继承发展了中医 事业,颇具成就。曾担任过镇江地区中医学会理事,当选为 宜兴县政协六、七届委员。1977年江苏省卫生厅、省中医管 理局授予他“江苏省名中医”称号。1985年退休,2004年9 月8日病故,享年94岁。张伯仁,原籍无锡玉祁张基村。民国15年迁居丁山大 木桥南开设张伯仁中医外科诊所。他重视中医理论与临床经 验的结合,对脓肿、疔疮、痈疽等外科疾病
4、的诊治有独到之 处,在县内及浙江长兴一带享有盛誉。解放后,张伯仁参加 丁山联合诊所,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崔毓桐(19001983)男,生于湫东兰右。17岁时进江 苏省立五中(今常州中学)读初中,读完初二因家贫肄业。 20岁时拜和桥名医法玉良为师学中医内科,历时三年半学成 回乡行医。医术精湛,对病者态度和蔼,深受当地百姓称颂。 1927年离乡赴沪执业十年,名噪海上。“8、13”上海淞沪抗 战爆发后,崔毓桐于1937年被迫返宜,先后在丁山、蜀山私 人开业。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蜀山联合诊所,并带女儿崔怡秦 为徒。1976年从丁山工农医院退休,1983年去世,享年83 岁。杨葆青(1917. 1. 101
5、996. 7.3)男,生于武进县戴溪桥。 读私塾十年,后到宜兴周铁镇儿科名医杨玉书处学中医三年。 学成后,在武进周桥行医。1944年迁居宜兴丁山私人开业, 1952年加入丁山联合诊所任中医儿科医生,曾参加宜兴中西 医学习班学习一年。1954年至1955年调滨湖区卫生所工作 并兼私立丁蜀初级中学校医,为学生上卫生课。1956年调回 丁山联合诊所,仍任中医儿科医生。1984年退休,1996年去 世。他对待病家热情周到,诊治上精益求精,成功救治了许 多患儿,至今仍为地方上群众称颂。曹锡山(1919-1984年),宜兴市杨巷乡大潭坪人。清 咸丰年间曹家即有中医伤科秘方。曹从小随父学医。18岁来 丁山开
6、业。专治跌打、损伤,对脱臼复位有独到之处;医疗 骨折以手法固定和敷药为主;重症外伤,辅以“红药”和“乌 药”内服。在继承祖传秘方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上,曹还发展 了用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外伤疾患。1956年秋,加入丁蜀联 合医院,并成立“针伤科”。曹锡山平易近人,在浙江长兴、 安徽广德一带农村有一定名望。舒振荣(1913. 8. 19-?)男,原籍无锡西门外西新桥下。 生于蜀山南街。初中毕业后,于1930年8月赴无锡方志纯 医室学中医针灸。1937年一1946年在蜀山行医后兼营米业。1951年一1958年在蜀山联合诊所任针灸医生,1958年8月 并入丁山联合诊所。其针灸技术在丁山地区有一定影响。 1
7、983年由丁蜀医院退休,卒年不详。丁乙飞,男,中医伤科。1945年在蜀山丁蜀大桥西城开 业。丁乙飞的中医伤科在丁蜀地区影响力颇大,他的儿子丁 震峰、丁小飞都跟其父学习中医伤科,均在丁蜀医院开设伤 科门诊服务。房炳坤(1923. 12. 112018. 7. 23)男,江苏房阳县人。 1936年漂阳新昌光华初中毕业后于1939年至1941随父学习 针灸。1942年至1950年在漂阳蒋店镇、洞桥镇私人开业, 1950年至1957年在宜兴丁山大木桥南西沿河私人开业,1958 年5月参加丁山联合诊所,不久调入丁山人民医院设立针灸 科,任针灸医生。1981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1年至 1985年曾
8、担任中医科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态度和蔼, 针灸技术受到当地群众称誉。1985年12月从丁山人民医院 退休,2018年7月23日逝世,享年95岁。顾伯明(1922. 4. 222008. 7. 25)男,宜兴芳桥万石大 河村人。19351936年宜兴精一中学读初一,19371939年 在宜兴五临中读初二、初三, 1941年在宜兴县一临中读 完高一、高二后,于1942-1945年拜扶风桥舅父冯绍章为师 学习中医妇科。满师后,1946年在丁山开业。1951年6月一 1952年12月,在丁山联合诊所任中医妇科医生,后调入丁 山工人保所健站。19541981年任丁山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继承和发扬
9、冯氏妇科传统医术,对痛经、产后病等颇有心得, 临床疗效显著。对病者服务态度和蔼,问病周详,切脉审慎, 组方精当。1972年参与中医治疗矽肺病的科研工作,在制剂 室的协作下,研制出“抗矽丸”。对来院实习的中医学员带教 认真,工作一贯兢兢业业。1958年11月曾出席江苏省卫生 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获省卫生厅医疗预防先进个人奖。 1981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8年7月从丁山人民医院 退休,2008年7月25日病故,享年86岁。范同春(1919. 3. 52012. 4. 24)男,出生于丁山蠡墅台 西。1936年至1940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前身为1917年丁甘 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丁甘仁
10、任院长,后由丁济万接 任院长)第20届中医系学习。毕业后回宜兴,先后在宜城、 丁山开业。1951年参加丁山联合诊所,1958年调入丁蜀工人 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内科医师。他尊重病人,一生注重仪表, 言谈文雅有度。学术上,理论功底扎实,尤其对张仲景的伤 寒杂病论研究颇有心得,在临床实践中对温病善用“卫、 气、营、血”辨证论治,经验丰富,每获奇效,为当地百姓 所称颂。1965年参与县中医科研组活动并成为中医学徒辅导 组教师,1979年任宜兴县医学会理事,1981年晋升为中医主 治医师。1985年退休,2012年逝世,享寿93岁。吴沛霖(1919. 10. 262005. 10. 12)男,生于丁山汤渡
11、。 七岁入私熟,读初中一年半辍学,随丁山名中医张伯仁学中 医外科。三年学成后,1942年赴张渚下场街开设吴氏中医 外科诊所。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诊疗严谨,对贫困患者尤其 予以关照,甚至不取分文。在张渚山区一带受到百姓称颂。 1950年参加宜兴县中西医进修班学习一年,1952年参加张 渚联合诊所,I960年调至宜城医院。上世纪60年代先后到 省.苏州等血吸虫病防治所学习,7080年代未主要为血吸 病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1978年由宜城区卫生院调回家乡 丁蜀医院中医外科工作,1985年退休。雅好古典诗词,晚年 结集出版蕾芜集诗词集。2005年病逝。范天纯(1903.41964)男,原名范锡寿,19
12、25年更名 范天纯。原籍江苏兴化唐利乡,幼时读私塾。1918年至1924 年拜当地名医高子岩先生习中医内儿科。1925年至1944年 在本村开业,好钻研中医典籍,理论基础扎实。1944年10月 迁来宜兴丁山,在大木桥南开设内儿科诊所。1956年2月参 加丁山联合诊所任中医内儿科医生。临床实践中尤其对中医 儿科的痘疹学颇有心得,善用经方,在儿科温病、杂症等方 面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1956年被宜兴县卫生科指定为中医 带徒老师(当时全县有资格带徒的中医老师仅15人)。1964 年范天纯因病逝世,享年61岁。陆希伯(1911.6.41992.6.7)男,出生中医眼科世家, 祖籍扬州陈同桥,后迁至江苏
13、兴化顾庄。农历1911年6月4 日陆希伯生于兴化顾庄何姚村。少时读私塾,青年时随父习 医,学成后继续留在父亲身边执业,及至成家后在兴化县城 独立开诊所谋生,培养了长子陆森林(新中国成立后,陆森 林曾任顾庄医院院长)。为避战乱,由兴化迁居宜兴丁山, 1945年在丁山大木桥南开设眼科诊所,1956年参加丁山联 合诊所并带长女陆秀琳为徒,1958年调入丁山工人医院开设 眼科门诊。1961年开展传中医传统白内障摘除术,1965年开 展青光眼手术治疗。其医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在丁蜀地区有 较高的声望。1983年12月从丁山人民医院退休。1992年因 病返回故里,于6月7日逝世,寿年81岁。查健(1932.
14、 8. 42003. 3.5)男,字建人。生于丁蜀镇。 先后在东坡中学、进化中学读初中。新中国成立初,于1951 年3月在苏州华东革命大学学习,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曾在部队医院当文化教员,1956年9195年9月被选送到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学习,毕业后回部队医院工作。 曾在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物理诊疗科任推拿医助、解放军 128医院推拿医师。1979年6月转业回家乡,在丁山人民医 院创建推拿科,主持工作。其推拿手法独特,刚柔相济,疗 效受到宜兴地区广大患者的称许和赞誉。他多次参加省、市、 全国推拿学术交流,其临床经验受到专家、同道的一致好评。 1993年8月从市二院退休,2003年3月
15、5日不幸逝世。曹克勤(1940.9.32017)男,出生于丁蜀镇,高中学 历。其父曹锡山是杨巷大潭坪伤科传人之一,在丁山很有名 望。1965年6月,曹克勤进入工农医院随父当学徒,尽得真 传。其父病故后,由曹克勤继承父业于1988年11月在市卫 厂生局认可下正式建立了骨伤科病区。他少年时因患股关节 结核落下残疾,行走很不方便,晚年又患上了糖尿病,但对 工作极端负责,对病人似亲人,查房、手术,门诊至病房, 楼上、楼下,不知要往返多少趟。有时为做一个内固定手术, 常常一站就几小时,手术完毕后,他的脚就无法移动了。但 他来不及休息,又投入了对下一个病人的手术。他一年365 天均在医院上班,只要病人需要,无论白天、深夜,随叫随 到。他在传统医术的基础上,还不断引入现代医疗技术,探 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病人,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世纪 九十年代便成功开展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椎间盘摘除 术”、“股骨颈骨折钢钉内固定术”。曹医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医术、医德在地方上有口皆碑。多次被 评为市、镇先进工作者,两次被市政府荣记三等功。2000年 9月1日从市二院分部退休,2017年逝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