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风、煤、料的操作控制水平确保热工制度的稳定.docx





《提高风、煤、料的操作控制水平确保热工制度的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风、煤、料的操作控制水平确保热工制度的稳定.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高风、煤、料的操作控制水平,确保热工制度的稳定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的核心部分是熟料煨烧,熟料煨烧的重点在于窑 系统操作参数的稳定,而煨烧的关键又是控制风、煤、料的平衡,在具体操作中 如何做到全面观察、重点监控、准确判断、及时调整来实现风、煤、料三者间的 动态平衡,保证窑炉系统热工制度稳定,是实现新型干法水泥窑连续稳定、优质 高产、低成本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就结合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对窑炉系统风、煤、料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分析风、煤、料的匹配关 系和相互间的影响,使问题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地得以解决,供同仁参考。一、系统风量的控制要求和优化(一)系统总风量的控
2、制要求掌握用风的原理是降低能耗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最为重要的操作 手段。风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保证窑炉煤粉的完全燃烧,合理用风。1、可根据窑头负压、各级旋风筒进出口温度、压力和高温风机转速及其电流的 变化情况,结合电收尘进口 CO含量来判断风量是否足够,以此来调节总风量和 篦冷机用风量。一般新型干法窑气料比较为合理的范围在1. 41. 6kg空气/kg物 料。2、正常生产情况下,高温风机排风量决定了预热器及分解炉各部位的风速、窑 炉用风总量和系统空气过剩系数。过剩空气系数Q是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 数,可以判断窑炉的用风量或煤粉和空气量的比例情况,过剩空气量愈多,加热 空气耗热越多,
3、热效率将随着过剩空气量的增加而下降,造成热耗升高。一般窑 尾烟气中02含量控制在1. 0%1. 5%,分解炉出口烟气02含量控制在3. 0%之 内,C1预热器出口烟气02含量控制在4%5%,同时应尽量避免C0的出现,保 证窑尾电收尘进口 C0含量W0. 15%。3、系统总风量和窑炉用风匹配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系统出现如结蛋、结圈、 粘结堵塞等工艺故障时,各部位风量将发生改变,需要及时地根据变化情况进行 调节。4、一般在投料初期或喂料量偏低时,为保证有足够的风量使物料悬浮,要求适 当加大空气过剩量,提高气固比,可不必考虑风煤的配合比例。投料前可将C1 筒出口负压拉至28003500Pa,投料后无
4、需过多的调整,即可满足逐步加产的 用风要求。在投料量正常状况下,主要以消耗的煤粉充分燃烧所需空气量为基础, 也就是要尽可能提高窑炉头尾煤的完全燃尽率,空气过剩量不需要过大。(二)窑头用风的控制要求 窑头操作用风控制的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窑系统能否长期稳定安全运转, 通过控制窑头用风量,可灵活调节窑内火焰形状、火焰强度、窑皮状况、燃烧性 能等。窑内用风又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一次风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煤粉挥发分的 燃烧,二次风主要通过系统拉风和三次风来调节。1、通过调节一次风速和二次风量的大小,可达到合适的火焰长度与形状,调整 好火焰长度就是调整合适的窑皮长度(也即烧成带长度),所以火焰长度要适中
5、, 不可过长,否则窑前温度降低,对物料适应性变差;火焰也不可太短,否则高温 带过于集中,会冲刷窑皮和损伤窑衬,因此窑内火焰形状粗细必须与窑断面积相 适应,实际生产中要求火焰顺畅有力,燃烧器一般定位与窑中心线平行。2、低温的一次风量占入窑空气量的比例不宜过多,一次风用量小,可以增加高 温二次风的入窑量。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当一次风量增加到总空气量的10% 时,废气温度将上升4,相应热耗将增加58. 5kJ/kg。但在实际生产中也不能 过分降低一次风的用量,一次风量过低会影响煤粉着火的燃烧需要,应根据煤质 状况进行相应调节;对于挥发份低的煤,应采用较低的一次风量,对于挥发份高 的煤,一次风量不宜
6、过小,否则可能使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目前国内新型干法窑设计,窑头送煤风和一次净风总量大多占窑内燃烧空气总量 的8%15%左右,国外较先进的可以达到6%8%左右。3、窑内操作用风控制是否合理,可通过以下几个方而判断:一是可通过现场观 察,窑尾烟室是否存在煤粉未燃尽的火花,物料是否发粘、易结皮、缩口负压是 否稳定、是否产生黄心熟料等,如果存在上述现象,说明窑内通风不足,煤粉存 在不完全燃烧现象,风量偏低,二是可通过观察窑前实际燃烧状况来判断窑内通 风是否适宜。具体判断如下:从窑前看,如果窑前温度偏低,黑火头长、窑内火 焰长,烧成带筒体温度偏低而窑尾温度显著升高时,用筒体扫描仪判断窑皮长度
7、 超过窑内径的6倍时,说明窑内通风过大、三次风量偏小。如果窑前温度偏高、 黑火头较短、火焰粗短而不顺、窑头有憋火现象,窑皮短、窑筒体温度前高后低 时,说明窑内通风不足,应加大通风量。三是可通过中控操作参数如窑尾烟室温 度和负压判断窑内通风量。如果窑尾烟室温度偏低、负压小,说明窑内通风不足, 三次风相对过量。相反,若窑尾烟室温度高、负压增大,说明窑内通风过大,窑 内烧成带有后移现象。(三)预分解系统用风控制要求预分解系统的用风要求相对较高,所需风量需保证物料悬浮状态良好,分解充分, 炉内煤粉能够完全燃烧。若系统用风量过低,预热器内物料悬浮不好,达不到充 分热交换的目的,容易导致塌料、窜料等现象;
8、若系统用风量过高,不仅系统阻 力变大,电耗增加,而且出口废气量增大,也会导致系统热耗的增加。(四)窑炉用风量的平衡 操作上可根据窑炉内煤粉燃烧情况,调节好风的分配问题,使窑内通风和三次风 量相匹配,窑炉用风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预分解窑的煨烧能力与预烧能力失去平 衡,影响系统产质量。在操作中,若三次风量过小,分解炉供风量不足,用煤量 与供风量不匹配,造成煤粉后燃,C5筒出口温度与分解炉出口温度易形成“倒 挂”,会使入窑生料分解率降低,窑的热负荷增加,还会使分解炉煤粉燃烧不完 全,燃烧后移造成结皮堵塞现象;若三次风量过大,窑内通风量降低,煤粉燃烧 气氛变差,影响熟料烧成。合理的窑炉用风,能提高入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高 操作 控制 水平 确保 制度 稳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