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机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机房线缆布线及标签规范1、工艺流程:设备线缆检验T线管、桥架敷设一设备安装一线缆敷设一线缆终端安装一系统检测一竣工验收2、设备及材料检验施工前应对专网屏蔽机柜、数据网服务器机柜、六类屏蔽配线架、 理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以及室内专用万兆光纤、六类屏蔽 网线、六类屏蔽跳线、LC光跳线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其型号规 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品技术文件资料,有关 器材的电气性能、使用功能及有关特殊要求,应符合设计规定。A、电缆电气性能抽样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 范规定。B、网线、光纤特性测试应符合产品出厂检验要求及相关规范规 定。一、空调设备的基础支架采用
2、L50角钢焊接制作,为了将来安装抗静电地板方便,支架 与精密空调的固定面的支架周围焊接L30角钢,以备安装抗静 电地板方便。焊接如图所示的支架:基础支架的焊接必须牢固,防锈处理应满足工艺要求。基础支架与地面使用膨胀丝固定牢固,垂直度、水平度应满足设 备厂商的工艺要求。空调底座必须水平放置,底座与设备间需要放置10mm橡胶防 震垫,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与噪音。二、空调设备的进场验收1、提交进场报审表。2、提交进场清单。3、提交各类资格文件,如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 检测报告、装配图纸、技术说明书等随机文件。4、根据合同和设备装箱清单办理开箱检查并形成文件。1)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
3、和技术参数应该满足设计要求。2)设备随机文件的收集与整理。3)核对零件、部件、附属材料和专用工具。4)为避免设备搬运过程中的损伤,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在施工现 场办理开箱检查。三、空调设备的搬运与就位1 )使用专业搬运队伍。2)设备进场前尽量避免拆卸设备的外包装箱。3)采用吊装的方式。如吊运前必须仔细核实设备的重量,吊运 捆扎应稳固,主要承力点应该高于设备的重心,受力点不能造成 机组底座扭曲和变形,吊索转折的地方与设备接触的部位,应该 采用软质材料作为衬垫。4)如采用室外施工电梯,应先核对运输设备的荷载能力,确保 满足设备的重量;在运输的时候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同 时在空调设备的四个边角和
4、关键部位采用软质材料作为衬垫。5)水平搬运与就位的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大 的倾斜。6)空调设备与基础支架采用地脚螺栓固定,要求固定牢固并有 防松动的措施。7)设备就位后打开设备,检查空调机检查机组零件是否和技术 资料相符;检查连接冷媒铜管和蒸发器铜管是否有明显的小孔、 变形及氮气保压情况等现象;检查其他零部件,如压缩机、室内 机组、加湿器等是否有因运输而松动,或者遭遇野蛮装卸而脱落 或损坏;开箱后设备及附件是否有损坏、遗漏现象;搬运设备时 须用柔软物对设备提供适当的保护,以免碰撞损伤,如有问题及 时解决。8)空调设备安装的垂直度、水平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四、室外机的安装 室外机安装
5、在主楼九层楼顶,打两个140mm的洞,加装金属防 水套管,用于室外机与室内空调冷媒管的连接。两台室外机共用 一个防水套管。四台室外机使用膨胀丝的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四条水泥墩上。 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制冷管道使用铜管连接。铜管焊接:铜管管材内壁安装前人工清洗(包括毛刺),焊接 完成后高压氮气吹洗,焊口平滑,无焊瘤。铜管走向:横平竖直,保温套管接缝处已粘接。管路附外墙或吊顶内安装时:所有管路支撑架完备,符合强度要 求。金属支撑架与铜管管材表面无直接接触,水平管路的坡度符合设 计要求,利于回水。五、精密空调的安装精密空调搬运到位后进行电源线及信号线的连接:A、电缆走向横平竖直,电缆绝缘层无破损;B、
6、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绑扎,绑扎间距应大于150mm;C、室内外机之间电源线与信号线须用JDG金属管加以保护及固 定。精密空调的进水由九层楼板打洞到八层,沿八层顶部一直连接到 八层卫生间的进水。精密空调的冷凝水与地漏的回水由九层楼板 打洞连接到八层,排到主楼冷凝系统的八层冷凝水管中。精密空调调试:1、管道打压应以0.5MPA开始稳压10分钟后,无泄露压力 可进行1.8MPA恒压保压试验,保压时间12至24小时, 6h的压降不应超过1%,温差不大于5时,前压降应小于0.18 MPA ,其余时间应能保持压力稳定;2、系统压力试验通过后,可以对系统抽真空,抽真空时间长短视真空泵大小及管路长短湿度大小而定
7、。将系统抽真空,真空度达至 101Kpae3、系统开机调试,由专业人员负责充注制冷剂氟利昂,调试设 备。4、现场培训:工程师负责对用户进行现场培训I ,培训内容包括: 介绍设备各关键部件;设备工作的原理;正确开关机;日常维护 操作;一般报警故障处理等。5、材料质量要求: a、冷媒铜管使用脱氧紫铜管外观笔直、光亮;无油污和发乌、发黑等严重氧化现象;无裂纹、无伤痕等缺陷;b、冷媒铜管端口管壁厚薄均匀一致;c、弯头、直接头端口管壁厚薄均匀一致;无毛边、飞刺; d、保温管外观标识清晰,端口管壁厚薄均匀一致,管壁柔软,弹性良好,无瘪泡及起泡等缺陷;e、空调设备电源应采用铜芯线缆,并且必须是正规厂家的RV
8、VZ阻燃电缆,电缆截面应满足空调设备的满负荷运行;f、电缆外护套无破损、无伤痕等缺陷;电缆芯线明亮光泽,具有紫铜色,无发乌、发黑等严重氧化现象。6、完整的安装档案 a、现场勘测报告; b、设备验收单;c、工程进度表;d、施工安全协议; e、设备竣工图纸;f、设备验收报告。机房安保系统一、摄像头监控安装流程1、摄像头电缆敷设技术要求如下:1 )摄像头使用网线,使用RVV电源线;2)摄像头配线在机房内 安装要保持水平或垂直;4)摄像头信号线不能与大功率电力线平行,更不能穿在同一个管内;如因环境有限,需要平行走线,则要远离50cm以上;5 )视频控制器的交流电源应单独走线,摄像头不能与 信号线和 低
9、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交流电源线的安装应符合电气安 装标准。2、监控摄像机的安装方法1)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 离地不宜低于2.5m。2)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防护罩。3)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4)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3、控制设备安装1)控制台、机柜(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 牢固、便于操作维护。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符合 维修要求。2)所有控制、显示、记录等终端设备的安装应平稳,便于操作。 其中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采E 避光措施。3)控制室内所有线缆应
10、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排列、捆扎整齐,编号,并有永久性标志。二、门禁系统安装 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源线与信号线要分别穿管,且两管长距离平行布置时应相距30cm以上;(2 )交流220V电源由管理中心UPS统一供至各门禁点。(3 )穿线时一定要做好标记,线的接头一定要放在接线盒内。(4)读卡器与控制器之间采用6芯屏蔽线。(5)电控锁与控制器之间采用4芯电源线,锁线与读卡器线穿于同一根管中,则要求锁线采用4芯屏蔽线。(6)出门按钮与控制器之间采用2芯电源线。(7)安装门磁报警开关时,门磁开关与控制器之间采用2芯电源线。门磁信号线可与锁线共用一根线管。(8 )控制器与电脑的联网线(
11、RS485总线方式),采用4芯屏线。(9 )TCP/IP主控器与分控器之间(RS485 ),采用4芯屏蔽线。(10 ) TCP/IP主控器与主控器及电脑之间,采用6类线。3、金属管安装A、操作间的N个信息点,N个二+三孔插座,它们所用的六类 屏蔽线与电源线,需要JDG金属25管安抚与抗静电地板下。 其它N个应急灯使用的二十三孔插座需要安装到墙面彩钢板上, 其高度为2.3M (应急灯安装高度为2.3m ),专网、数据网机房 各四个,操作间、UPS设备间各两个。B、暗配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 ,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 度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 处,应设置暗拉线盒
12、或接线箱。C、暗配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D、金属管施工工艺,按照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GB50311 有关章节进行施工。4、金属桥架安装A、机房强电下布线,弱电以及配电柜电源线为上走线。B、机房强电采用200*100mm桥架暗敷于抗静电地板下,弱电采用400*100mm (中间大隔层的其中50mm用于配电柜到各三、双鉴探头的安装红外线探测器墙壁式安装高度为。配线接好后,请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试探头的电源端、端子, 确定没有短路故障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调试。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一、施工工艺流程:线缆敷设一各类传感器、探头、电量表等前端采集 模块安装、接线T各类信号采集转换模块安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房 工程施工 技术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