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诗文阅读(27分)(一)(18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给我一枝枪茹志鹃我赤手空拳,紧贴在绝壁上,面前是万丈深渊,战斗机笔直地俯冲下来,在 我头上掠过,接着,咯咯地射来一串机枪子弹,第二架又怪声啸叫着,从我头上 擦过去,接着第三架,羞辱我,威吓我,而我只有怒目相对。我要是有一枝枪, 哪怕是一枝短枪,我也不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我愤怒地大喝一声:“强 盗! ”我从床上直坐了起来,犹觉得心在乱跳。好熟悉的梦啊!它又不是梦,是我 在熟睡中重新记起的十几年前的一次经历。那年,我从文工团下到营部,是营里唯一没
2、有枪的兵。在一次回营部的路上, 我碰到了三架战斗机的囤攻。最后,是沂蒙山的臂膀掩护了我。我回去,跑到营 长面前:“发我一枝枪! ”营长朝我看看,没有说话。我们是没有枪的,我们的枪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 的。于是,我仍是全营中唯一没有武器的人,穿着军装,但没有枪。我一定要一枝枪。”这一要求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起来。首先,诗歌中提到了 “家中长案上的水瓶”“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此处诗 人用了一个“也”字,写我的心“空而常满”,由此可见,诗歌先写的是“水 瓶”和“井”的“空而常满”。其次,结合“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等分析,“空”主要指主人公等待收获时的着急和空虚感
3、,抒发了积蕴已久的 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之热烈渴望之情。结合“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等分析,“满”指对在镰刀指挥下,勤奋收获的满足和愉悦。除 此之外,“空而常满”还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我”的内心空阔,却十分充 盈,感到满足,把诗人对故乡的期盼与和渴望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二、古诗文阅读(42分)(一)(23 分)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 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莺,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 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
5、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 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 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 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小题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仆道不笃B,今之众人为众人师且不敢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由魏、晋氏以下D.不耻相师不
6、闻有师【小题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 /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二 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 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 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小题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句”指句末停
7、顿,“读”指句中语气停顿。B,辱, 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C.屈子, 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D.抗颜, 意为神色庄重,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小题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 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 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用“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 发人深思。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 下了
8、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 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 人眼中的“越之雪”。【小题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小题61,两则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知识点韩愈(768-824),柳宗元(773-819),论说文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D【小题5 (1)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老师,就觉得近于谄媚。(2 )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小题6】同:两则选段都用到了举例论证。
9、韩愈通过列举当下的社会现象、 柳宗元通过举韩愈之例来论证观点。(答出道理论证亦可)异:韩愈主要运用 了对比论证,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土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作对比;柳宗元主要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引用孟子和屈原赋 中的话,同时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比喻少见多怪。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 “道”:前句,名词,风尚;后句,名词,道德修养。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我的道德修养不深。B. “众人”:都指“一般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C.“下”:前句,动词,低于,差于;后句,名词
10、,时间、次序在后。句意: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从魏、晋以后。 D.“师”:前句,动词,拜师学习。后句,名词,老师。句意:不以互相拜师学习为耻。/没有听说有老师。 故选Bo【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二年的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 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 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逾岭”“被南越中数州”都是描述“大雪”的,“逾岭”作谓语,在其后断 开,排除BDO“然后”“这样以后”的意思,联系紧密,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A。【小题3】本题
11、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说法错误。“足下”不是谦辞,而是对 对方的敬称。故选Bo【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赶不上韩愈”无中生有,文中只说自己“道不笃”“业甚浅近”,并未与 韩愈比较。故选Do【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位卑”,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足羞”,感到耻辱;“盛”,高; “谀”,谄媚。(2) “见”,被;“病”,辱骂;“吾子”,您。【小题6本题考查学鉴赏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同:两则选段都用到了举例论证。“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 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韩愈通过列举当下的社会现象来论证“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的观点。柳宗元通过举韩愈之例来论证观点。以韩愈为例,来驳斥时 人对他的诋毁,并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 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异:师说运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教之”,自己却不愿甚至耻于从师作对比,则指出“今 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 夫之族”作比较,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批判了当
13、时 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说理。引用孟子“人之患 在好为人师”,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引用屈原“邑犬群吠,吠 所怪也”的话引出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事。“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 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运用比喻论证, 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比喻少见多怪。参考译文:(甲)唉!古代尊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让人没有疑惑也难 了 !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他们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 更加愚笨。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
14、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 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身,却以向老师学习为 羞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 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 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士 大夫这一类人,(听到)说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之类的话,就聚在一 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原因),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 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老师,就觉得近 于谄媚。“唉
15、!尊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 工匠这些人,君子不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 真是奇怪啊!(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 薄。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冒昧地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 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 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 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被人们嘲笑和侮辱(的风险),招收后辈学生,写 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聚在一起咒骂 (他),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并
16、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 (来攻击他)。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 西。”我以前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 起狗叫。我认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 冬天,我有幸遇到大雪,(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 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地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止。(经 过)这件事以后我才相信以前所听说的话(是正确的)。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 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这样)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 (
17、有错的)只不过是(感到惊怪而)狂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 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 不同,来招来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去者日以疏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来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注】游子路出城郊,看到墟墓,有感于乱世而发。【小题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统领全诗,以富于形象的哲理警句作为序幕,对人生命运进行了深 刻思考。B.诗人眼前所见图景触目惊心:埋葬死人
18、的古墓被平成耕地,松柏也 被摧毁化为柴薪。C. “萧萧”形容秋风,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 使人联想到死去的故人。D,最后两句看似游离之笔,却显示出了诗歌的跳跃性, 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小题2】1,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知识点羁旅思乡答案【小题1】C【小题2】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前两句的“去” “来”和“疏” “亲” 是作者直接感慨时光流逝,也是人生的感悟。对世事变迁之感伤。三到六句写出所见之景,点明世事的变化,带给人伤感 之情;(或即景所生的悲愁)羁旅他乡之愁。思归故乡,亦即为旅居他乡而愁。思归欲归而不可得的无奈。末尾两句直接点明归思之急,但找
19、不到回家的路。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 “使人联想到死去的故人”错误,此处是说“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 的声响啊,那萧萧悲凄的声响使人愁煞”。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是说“死去的人因岁月流逝而日渐疏远了啊, 活着的人却会因离别愈久而更感亲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的“去” “来”和“疏” “亲”是作者直接感慨时光流逝,也是人生的 感悟。死去的人岁月长了,印象不免由模糊而转为空虚、幻灭。新生下来的一 辈,原来自己不熟悉他们,可经过一次次接触,就会印象加深。今日之“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东北师大 附中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