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工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参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点工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参考)1总论1.1 项目概况介绍园区(企业)前期工作情况,方案制定的背景和任务的由来。1.2 编制依据介绍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参考的国内外标准技术指南及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文件或报告。1.3 工作内容阐述本方案中的主要工作内容,通常包括污染问题分析、风险管控模式筛选、风险管控技术筛选、风险管控方案编制, 提出编制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方案的技术路线。2地下水污染问题分析2.1 基本信息介绍园区(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园区(企业)历史沿革及现状分布,园区(企业)涉及生产类型和工艺。2.2 环境
2、特征分析阐明园区(企业)所在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园区(企业) 及周边的地层情况、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类型、赋存特征和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水质腐蚀性情况等,另外还需说明园区(企 业)及周边的环境敏感点和受体。2.3 地下水污染情况分析根据企业用地详查、地下水污染调查及自行检测结果,分 析园区(企业)范围内及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况,包括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及污染分布,可能的地下水污染来源和污 染迁移途径以及污染发展趋势等。地下水污染情况分析的数据 基础应满足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 2019770号)的要求,必要时可开展地下水污染补充调查。2.4 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根据园区(
3、企业)地下水污染特征,结合地下水“风险源- 途径-受体”概念模型,确定园区(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暴露概 念模型,依据确定的暴露途径和模型参数,开展园区(企业)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获得相关目标污染物与风险控制值。地 下水污染风险分析可参照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指南 (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开展。3风险管控范围和目标3.1管控范围根据园区(企业)地下水的目标污染物特征、地下水污染 扩散情况和人体健康风险等级,确定需要采取风险管控的范围。 3.2管控目标及对策以减少地下水污染源、阻断污染物迁移途径、切断污染物 暴露途径的为重点,详细说明不同管控区域的管控对策,明确 制度和工程措施的预期目
4、标。对经排查表明地下水污染已扩散 地表水的园区、或者经调查污染严重的在产企业,“十四五”管 控目标的最低要求是调查发现的污染物浓度不升高、地下水污 染羽范围不扩大。其中制度性管控措施是指通过限制人员活动,制定和实施 各项制度措施,防范人群受污染物的暴露、减少污染源输入、 控制污染进一步扩散,达到对地下水污染潜在风险控制的目的。工程性管控措施是指通过实施风险管控工程,控制地下水 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消除或降低污染物对人体 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为目的。对污染浓度较低、污染物不易挥发、不易扩散、健康风险 较低的园区(企业)可选择以制度性管控措施为主的风险管控 思路。对于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易
5、挥发、易扩散、健康风险较高的园区(企业),应在制度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工程 性管控措施。4风险管控(治理)技术方案制定4.1 管控和治理技术筛选对于确定采用制度管控的区域,需结合园区(企业)分布 情况和涉及生产工艺,重点分析各种制度控制措施的适用性, 根据各个措施优缺点选取适合的一种或者多种制度并行实施方 式。常见的制度控制措施有限制地块使用方式、限制人员进入、 通知和告示地下水风险、地下水监测、在线监测监控等。对于确定采用工程管控的区域,根据园区(企业)水文地 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特征等,从目标污染物、技术成熟度、效 率、成本、时间和环境风险等角度,分析比较现有风险管控技 术的优缺点,重点
6、分析各技术工程应用的适用性,并基于技术 可行性分析确定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可行技术。常用的地下水工 程管控措施包括水平或垂直阻隔、可渗透性反应墙、水力控制 等,也可对不同技术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风险管控效果。 另外,对于工程性风险管控技术的选择应尽量不影响企业的生 产。4.2 技术可行性分析对于实施的工程管控技术需要开展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可采取实验室小试、现场中式、模拟预测分析等方 式开展。实验室小试是指针对初步筛选技术的关键环节和关键 参数,通过实验室的模拟试验,确定不同的技术或组合的试验 效果以及最佳工艺参数;现场中试是指结合地块条件、地质与 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类型和空间分布特
7、征等,选择适宜的现 场实验单元开展试验,确定技术的实施效果和关键技术参数, 也可采用相同或类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分 析;模拟预测分析是指通过建立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 型,利用解析法或数值法开展模拟预测技术实施的效果,优化 并获得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工程参数。4.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应反映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方式、工艺流程等, 还应包括实施过程中二次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测计划和环境 应急安全计划等。4.4 技术工艺参数对于制度管控措施,主要展示包括实施管控区域、围挡设 置方式、地下水监测井及围挡设计示意图等。对于工程治理技术实施的主要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阻隔材料 和规格、阻隔墙深度
8、和长度、地下水抽出的流量和影响半径, 药剂规格、投加比、投加方式和浓度,地上处理单元的处理量、处理效率等。4.5 工作量及费用估算根据不同的管控制度和工程治理技术参数,结合园区(企业)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各类技术的工作量,主要包括工程治 理挖填方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及维护、样品采集分析、制度 管控设计、长期监控及其他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并且匡算相 应的费用和投入的工作时间。4.6 管控方案比选根据园区(企业)的水文地质条件、风险管控目标、技术 路线、工艺参数、工程量、费用和周期等,制定不少于2套备 选技术方案。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 合对比,选出最优的管控方案。5环境管理计划
9、5.1 环境影响分析重点分析在风险管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三废”情况和新 增污染情况,并且在治理工程中,可能造成的工程地质条件的 稳定性、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荷载和脆弱性发生改变。5.2 二次污染防治措施针对“三废”产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减量措施。明确治理工 程过程,污染源控制、地下水污染迁移及暴露途径的控制工作,防止在治理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状况改变和生产事故的发生。 5.3环境监测计划对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的园区(企业)实施跟踪监测, 了解地下水污染扩散和衰减状况,是用来掌握园区(企业)地 下水污染风险状况以及评价其他风险管控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制定环境监测方案时,考虑园区(企业)生产
10、功能和污染特征, 在前期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布设土壤、地下水、地表 水等监测点位,确定采样频率和监测指标。原则上实施制度管 控措施的区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跟踪监测,实施工程管控措施 的区域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跟踪监测。5.4环境应急安全计划确保在风险管控和治理过程中意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以及 可能对附近居民、公众有健康和安全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防 止发生的紧急情况扩大化。分析潜在的危险事故类型,针对工 程和个人建立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事故救援的队伍 和人员分工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处理程序和技术。 5.5后期环境管理主要包括对园区(企业)管控和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潜在环 境影响的监
11、督管理。包括治理工程涉及“三废”处理、地下水长 期监测、制度管控等方面的监督职责人员和监管部门。5.6管控效果跟踪评估实施风险管控的园区(企业)应开展风险管控效果的跟踪 评估,跟踪评估的内容应包括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二次污染防 治措施落实情况、地下水监测数据分析、阶段性管控效果总结, 对于下游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呈现持续下降的,可判断地下水 污染扩散得到有效管控,反之则则认为管控措施效果不满足预 期,需要对风险管控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管控效果跟踪评估原 则上一年开展一次。6工作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管控和治理技术,结合园区(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和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明确各方在风险 管控实
12、施中的责任,并做列表说明。序号实施单位工作任务时间安排1 7结论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园区)平面布置图、地下水污染现状分布图、风 险管控范围划分图、钻孔记录、监测井建井记录、现场采样记录、检测 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修订清单常用风险管控技术适用性技术名称技术原理技术系统组成技术实施流程技术适用性阻隔技术通过对污染区域外围设 置低渗透性阻隔墙,以阻 断或延缓地下水中的污 染物迁移扩散。主要由垂直阻隔系 统、污染区域顶部覆 盖系统、监测系统组 成。确定污染阻隔区域边界;在污染阻 隔区域四周设置由阻隔材料构成 的垂直阻隔系统;在污染区域表层 设置覆盖系统;定期对污染阻隔区 域进行监测,监测是否有渗
13、漏污 染。要求选用阻隔材料具有较低的渗 透性、材料不应与地下水中的污 染物发生反应或地下水中的污染 物不会对阻隔材料的性能造成影 响。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通过在受污染地下水流 经的途径上设置由反应 介质组成的反应墙,通过 反应介质的吸附、沉淀、 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 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 染物,防止污染的扩散。主要由可渗透反应 墙系统、配套阻隔系 统和地下水监测系 统组成。确定可渗透反应墙设置位置,反应 强设置类型、设置深度、厚度、填 料类型等;设置可渗透反应墙系 统、配套阻隔系统和地下水监测系 统;开展可渗透反应墙系统的维护 和定期监测。可处理BTEX (苯、甲苯、乙苯、 二甲苯)、石油烧、氯代烧、金属、 非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不适用 于承压含水层,不宜用于含水层 深度超过10m的非承压含水层。水力控制技术通过在地下水污染羽及 下游布设一系列抽、注水 井,最大限度地抽取污染 地下水,有效控制地下水 中污染物的运移。主要由地下水水力 控制系统、污染物处 理系统和地下水监 测系统组成。在污染区域范围内设置抽水井、监 测井,抽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抽水井 相连,利用潜水泵、抽水井抽出污 染地下水,抽出的地下水进入地面 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合格 的水回灌、再利用或达标排放。可处理多种污染物。不宜用于吸 附能力较强的污染物,以及渗透 性较差或存在NAPL(非水相液 体)的含水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