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 审美趣味】 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 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 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 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 1742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 1750美学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
2、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 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 学、科学 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 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 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1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
3、aesthetics词条 译为审美之理 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 一词2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王国维 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 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
4、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 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 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 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反映了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人类审美活动的对象(客体)自然界
5、、社会和艺 术领域中的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还包括审美活动的主客体的关系人的审美心理规律、 美感产生与发展规律等为什么学习美学?1.时代的需要当今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混杂时期;西方后工业社会艺术、审美深入生活;消费 领域中价值消费转向审美消费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美学研究能促进创作。欣赏和批评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3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狭义:有意识的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艺术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人的综合性精 神能力的活动广义:通过审美活动实现人的自我生成怎样学美学?1 .学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 .理论联系实际美学史的理论实践和艺术实践3 .独立思考1要有自己的认识2要系统的学习
6、研究 掌握知识要点补充:1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逻辑学、情美学、意伦理学2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3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 使用工具许家窑人的石球4审美意识的形成:远古时代人类已有审美意识,它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根本上说是 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5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1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2具有理论的形态,明确的理论 观点和要领范畴6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1有专门的美学著作2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一)柏拉图【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柏拉图学园】美学理论:1大希庇阿斯篇提出“
7、美是什么”的问题2主张美来源于美本身即美的理式(世界存在的依据也来源于理式“理 式说”)理论贡献与不足:理式论柏拉图论爱情贡献:1努力追问美本身区分了 “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2讨论了各种美的定义启发思考 批判错误观点如美不是恰当不是有用错误:1客观唯心主义2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康德【德国大哲学家 美学家】观点:审美的规定是鉴赏判断的主管原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贡献与不足:1审美与功利、概念无关审美活动独立了但削弱了它与真、善的联 系一一审美其实是有功利意义的它以客观功利为前提能完善人格2审美依据“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则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不 过是主观唯心主义3审美鉴赏的判断只是
8、主观的普遍性(三)黑格尔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贡献与不足: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但是是唯心主义的2认识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是唯心主义的3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的统一但还是唯心主义的(四)克罗齐观点:美是直观贡献与不足:承认主观非理性的作用 但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缺点(五)弗洛伊德观点:美是性欲的升华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一)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吕克昂学园逍遥学派】观点:1美在物体的形式安排与体积2承认摹仿的美,认为艺术创作就是摹仿3论悲剧的美(二)达芬奇观点:美是可以用感官去认识的事物的性质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三)荷迦斯【英国18世纪
9、风俗画家 艺术理论家英国绘画之父】观点: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的约 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四)博克【英国18世纪美学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观点:美是客观的美感的形成与人的生物本能有关(五)狄德罗观点:1 “美在关系”说2他将美和美感混为一谈没有划清两者的界限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1 .美是可爱的生活是可爱的2 .美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生活也是活生生的、多样性的贡献:1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坚持了美的客观性2超越了过去的唯物主义美学从自然属性来理解美,将其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3具有革
10、命性对沙皇的强烈批判不足:1对生活的理解还没有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层次2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基本途径: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结合着善(功利)研究美:(-)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这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审美判断标准(二)墨子的“非乐”思想承认艺术是美的但从功利的角度来理解美才去否定艺术和美的(三)孔子1承认艺术、美的作用2意识到与德之间:不同、有冲突3要求美善的统
11、一(四)孟子1把精神愉快和感官愉快等同起来,为把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统一起来奠定了基础2充实之为美养成道德的善就是充实就是美(五)荀子人欲是过度的是恶的主张学习礼义以抑制性恶劝学1肯定艺术的作用反对“非乐”思想同时肯定人欲的合理性能刺激人民去创造财富2化性起伪可以实现人格完善就是美结合着艺术来研究美:(一)从主客观的关系研究美主客观的统一是意境,即美(二)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研究艺术美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起决定作用(三)从风格上研究美结合着物质现实来认识美:(一)汉末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评认为人的面貌反映人的命运(二)南朝齐梁时期刘勰文心雕龙为文之用心精细的研究肯定美的客观性(三)柳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原理 美学 原理 关键 知识点 笔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