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学设计方案(06.3)8.docx





《“统计学原理”教学设计方案(06.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教学设计方案(06.3)8.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教化试点会计学专业(专科)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23 年 3 月)一、课程基本说明1 .课程的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教化试点专业财经类经济与管 理(专科)各专业的学生。2 .学时及学分学时:90课时学分:5学分3 .老师简介主编、主讲老师:厦门高校教授陈仁恩主持老师: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副教授:熊应进联系电话:E一mail: xiongyj4 .开设状况本课程为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教化试点专业财经类(专科)的必修课程, 一学期开设。5 .课程的基本特点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高校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 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
2、探讨人员应当必备的一门学问。它探讨如何 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 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探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 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肯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 科的基础。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设置本 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驾驭统计学 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实力。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
3、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 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探讨、驾驭企 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供应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相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探讨对象,全面了 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相识;(2)驾驭学科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依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 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 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驾驭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 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4)擅长运用本课多种媒体教
4、 材。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运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6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意义、表现形式2、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作业:主教材第162页5、6、15、17、19、20、21、 22 题八7平均指标一一算术平均数(一):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2、简洁算术平均数作业:主教材第162页8、9、23、24题8平均指标一一算术平均数(二):1、权数的作用及选择2、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计算形式作业:主教材第162页10、25、26、27题七9平均指标一一调和平均数:1、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概念、公式及计算2、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作业:主教材第162页11、29、3
5、0题10平均指标一一众数、中位数:1、众数的概念及作用2、中位数的概念及作用作业:主教材第162页12、32题八11平均指标一一变异指标(一):1、变异指标概念及作用2、全距、平均差作业:主教材第162页13题12平均指标一一变异指标(二)1、标准差、变异系数2、变异指标应用举例作业:主教材第162页14、33、34、36题九单元辅导 (二)1、归纳四一L讲的重点、难点2、平均指标应用举例3、变异指标应用举例十13抽样推断初步:1、抽样推断的特点、作用及内容2、抽样推断的基本范畴作业:主教材第221页1、2、3、4题14抽样误差(一):1、抽样误差概念、影响因素2、抽样平均误差概念3、样本指标
6、与平均指标离差公式 作业:主教材第221页5、8题15抽样误差(二):1、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 作业:主教材第222页13、15题16抽样误差(三祥1、极限误差2、概率度3、总结抽样误差的内容十二17抽样估计(一):1、点估计及优良估计标准2、置信度作业:主教材第222页9、10题18抽样估计(二):1、区间估计三要素2、区间估计二种模式3、简洁随机抽样单位数作业:主教材第 222-223 页 16、17、18、19、20、21 题十三19假设检验(一):1、假设检验的概念、意义2、假设命题、显著性水平作业:主教材第254-256页1、2、3题20假设检验(二)1、假设检
7、验程序2、双侧检验、单侧检验作业:主教材第254页5、6题十四21相关分析(一):1、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概念2、相关种类、内容作业:主教材第304页2、3题22相关分析(二)一相关系数(1):1、相关系数的性质2、相关系数的计算作业:主教材第304页5题十五23相关分析(三)一相关系数(2):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步骤24回来分析(一):1、相关与回来的区分与联系2、简洁直线回来方程的建立作业:主教材第305页6、7、9题十六25回来分析(二):1、简洁直线回来方程的求解2、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作用作业:主教材第305页11、13、14题26回来分析(三):总体Y值的推断十七单元辅导(三)(1)
8、1、抽样的特点、内容2、几种抽样形式简介3、抽样误差、区间估计十八单元辅导(三)(2)1、相关分析的有关问题2、相关系数计算及应用3、回来方程的建立及计算十九27指数的一般问题:1、指数的概念2、指数的种类作业:主教材第361页1、2题28综合指数(一):1、综合指数的特点2、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内容作业:主教材第361页3、4、5题二十29综合指数(二):1、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公式的建立 作业:主教材第361-365页12、13题30平均指数(一):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的建立2、平均指数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条件作业:主教材第361-365页6、14、15题二
9、十一31平均指数(二):1、平均指数应用特点32因素分析(一):1、因素分析的内容、方法作业:主教材第361-365页20、21题二十二33因素分析(二):1、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作业:主教材第361-365页22、23、24、25题34因素分析(三):1、平均指标变动分析作业:主教材第361-365页10、27、28题二十三35动态数列意义:1、动态数列概念、种类2、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的特点 作业:主教材第422页1、2题36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1、发展水平的概念2、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作业:主教材第 422-426 页 3、4、10、11、13、15、16、17、18题现象发展的速度指
10、标(1):271、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2、现象发展速度指标间的关系二十四作业:主教材第422-426页7、20、21题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2):_1、平均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2、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作业:主教材第426-428页22、23、24、25题II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1):1、现象变动趋势分析的意义二十五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2):401、长期趋势的测定作业:主教材第423页8、9题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3):二十六411、数学模型法之直线趋势测定作业:主教材第426页28、30题二十七42单元复习(四)1二十八单元复习(四)2二十九期末复习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1、综合指数的编
11、制2、平均指数的编制3、因素分析4、本阶段典型例题分析1、动态数列一般问题2、发展水平指标、发展速度指标3、长期趋势4、本阶段典型例题分析1、全面总结本课程学习内容2、复习范围、复习要点3、考试题型介绍、考试留意事项1 .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探讨对象是“社会经 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探讨 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具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肯定 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统计方案的设计、资 料搜集及整
12、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动态分析等。本课共设十章,分别为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 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等。 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依据统计学科及统计工作的逻辑关系依次绽开的,在阐述 了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本指 标的概念、计算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所在。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学问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 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第六章、第十章不做 具体的教学要求。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
13、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 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 容按“会、驾驭、娴熟驾驭”三个层次要求。2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供应基本的相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 求一般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探讨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探 讨的基本方法,重点驾驭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一)统计的涵义(二)统计学的探讨对象(三)统计探讨方法(四)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五)国家统计的职能其次章统计调查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 过教学
14、,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驾驭统计调查的方 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三)统计调查方案(四)统计调查方法第三章统计整理教学目的和要求: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接着,又是统 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安 排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要重点驾驭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 进行次数安排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教学内容:(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二)统计分组(三)统计分布(四)统计表第四章综合指标教学目的和要求:广义上说,全部的统计指标
15、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依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 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对 这三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具体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各种综合 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娴熟驾驭其 计算方法,能作简洁的分析。教学内容:(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变异指标(五)综合指标的运用第五章抽样估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i的在于供应一套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通过本章 学习要求驾驭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 标。学习中应重点驾驭抽样误差的计算、简洁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16、 及简洁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教学内容:(一)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二)抽样的基本概念(三)抽样误差(四)抽样估计方法(五)抽样组织设计第七章相关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相关分析是探讨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了 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来分析的意义;理解回来与相关的区分和 联系,娴熟驾驭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驾驭简洁线性回来方程的建立、应用 和分析方法。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教学内容:(一)相关的概念和种类(二)相关系数(三)回来分析第八章指数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指数分析法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 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 原理 教学 设计方案 06.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