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诗歌阅读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最新模拟题分类集训古代诗歌阅读2(山西省怀仁市一中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下山歌宋之问下禽山兮多所思,携佳人兮步迟迟。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今复何时。和宋之问下山歌王无竟日云暮兮下嵩山,路连绵兮树石间。出谷口兮见明月,心裴回兮不能还。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诗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出嵩山之游后有很多的思绪,次句和第三句叙事写景,直到 尾句点明所思为何,巧妙与首句呼应。B.王诗开篇记叙,交代了下山的时间,用游览时间之长,侧面衬托出嵩山之景的美好。 全诗移步换景,表现真切自然。C.
2、这两首诗均为楚辞体诗,这种诗体以“兮”字为重要外在标志,其情感表达多以政治 性、群体性倾向为主。D.两首诗都写到了 “明月”意象,宋诗写的明月永恒,意在反衬;而王诗写的是明月皎 洁,意在正面烘托。16.两首诗是纪游嵩山的唱和之作,试比较两者在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答案】15 . C16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嵩山之景的喜爱和留恋不舍之情。不同之处:宋 诗写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明月常在,何时再来?作者将一种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作对比, 其中既有对人生良辰美景的流连,又有不能长期拥有的怅恨,表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无奈。王 诗侧重表达流连忘返之情。既如此之美,何必离去?抒写的是一种不能
3、离去的痴心与执着,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一模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过襄阳楼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而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华明。【注】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 子之冠冕”。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 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 “荷叶”“柳花” “莺舌”美不胜收,但
4、“千万点” 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 “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 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 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16 .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 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 (6分)答案15. A(
5、3 分)16.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 ;(2分)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 事种种,作者独对“楼”和“水”情有所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是诗人“只听 自己”的结果;(2分)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 “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2分)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说法,只要于文有据,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评分细则:第一个点回答重叠、反复、多次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第二个点回答按照主观情感,抒发个人感受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第三个点回答独创、创新、不落窠臼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得1分。安徽省合肥市九校联盟2022-2
6、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杭州城郑谷漠漠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注】别浦:江河入海处称“浦”,又称“别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把目光投向辽远的江天之外,为全诗设置广阔的背景。B.首联下句“登临返照间”展示夕阳返照的景象,暗示了登临的时间。C.颈联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渔人白天静观沙鸟,夜晚闲唱渔歌。D.最后一句寄情于帆,将“岁穷归未得”的思乡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16 .宋代范晞文点评说:“(郑谷)有句云
7、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李洞有楼高惊雨 阔,落觉城空,非不佳,但惊觉两字失于有意,不若谷诗之自在。”你觉得哪两句 更好?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5 . C(“沙鸟晴飞远”是诗人登临所见,不是渔人静观沙鸟。)16 .郑诗更好。郑诗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两句,上句描写出潮水涌涨、江与岸 平,下句写远山叶落、山形毕现,两句视野开阔,意境深远,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妙。 “无” “见”二字客观呈现诗人登临所见,自然天成。李诗“楼高惊雨阔,木落觉城空”两 句中的“惊”“觉”二字更侧重于描绘主观感受,略显刻意。(每点3分,意对即可,若答李 诗更好,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2023届高三湖北十一校
8、第二次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大稀春雨周邦彦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麻,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洞逼琴丝, 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 怜幽独。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毅。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玲清嬴,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梅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 秉烛?【注】青玉旅,喻新竹。兰成,南朝庾信之字。平阳客,汉人马融。红楼,指落 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墙头”三句,细腻描写春风中新生翠竹
9、品质高洁,生机勃勃。B.下阕用庾信等人的典故,既丰富了词的内容,又含蓄寄托深情。C.词的末句用问句作结,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加深愁情。D.本词是一首长调,言辞工巧,长于铺叙,构思别致,寓情于景。16.这首词以“春雨”为题,借景抒情,词的下阕看似没有写春雨,实则句句都有春雨, 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6分)答案15 . A (“品质高洁”错误。)16 .下阕开头写行人归心似箭,但绵绵春雨使道路积水,马车难行,诗人内心焦急无奈。 接着连用庾信、卫玲和马融三个典故,极写诗人因春雨滞留、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最后 写落红铺地,樱桃如豆,春事消歇,作者借写春雨无情,渲染了游子思乡之情。(评分细则:
10、答对1点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白话诗词】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 翠的竹子,皮上的粉霜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寒意侵 入枕头帷幢之间,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使人 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 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玲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困顿 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
11、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 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 的樱桃己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诗词赏析】本词既写了春雨,又通过对雨景的描写抒发行旅为雨所困的愁闷情绪,引发游子相思之情。 开头三句渲染雨意来临时的环境气氛。隔宿雨意酿成,烟雾散去,夜静寂,听不见春禽的啼 鸣,只听见雨点敲打屋顶的淅沥声响。“飞”“鸣”写出了春雨的劲急。“墙头”三句写出被 雨水洗得一尘不染的墙头新竹用嫩梢相互碰触的动人景象。这是室外雨景,接下来三句则是描 写雨天室内景象。琴丝、枕障、帘竹都受到春雨湿气的浸润。“润” “寒
12、”等字,准确地捕捉 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人们对春雨微妙而深刻的感受。以上九句,词人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 对春雨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同时也渲染了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春雨带给人新的感觉,却难 以抹去内心的相思之情。“邮亭”三句即写行人孤独,一人在外,百无聊赖,只有春雨伴随入 眠的愁苦心情。结尾三句,“愁极频惊”准确写出了行人因愁绪太深,在睡梦里忽然惊起的情 景;但惊起后,却又“梦轻难记”,令人沮丧,只有“自怜幽独”,愁绪更深一层。下阕开头两句写行人归心似箭,却遇天雨路阻,归程无法“速”的焦急与无奈。接着连用 了庾信、卫价和马融的三个典故,说明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之深,正如庾信憔悴成病、卫玲心 神大伤
13、、马融闻笛落泪的悲伤。这里极写了行旅被雨阻、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况萧索”三 句又回到春雨,既写了其无情,又写了它的多恩,带给作者无限的感慨,以“夜游共谁秉烛” 的疑问作结,与上阕“自怜幽独”相照应,写出了作者无奈的愁闷。此词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音律复杂多变,构成独特旋律。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古诗词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戴复古的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摩挛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酬和赠
14、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C. “摩学老眼”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16.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 C16 .“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做学问犹如耕种, 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 学问要心无旁鹫,专心致志。【解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对自身年老的
15、感伤”错,“摩学老眼” 指用手揉揉眼睛,是对看新贵的动作描写,没有表现对自身年老的感伤。故选C。1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胸次诗书一派清”意思是:胸有诗书才会 保持内心清明,启示我们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才会保持内心清明。“学如耕稼到秋成”意 思是:做学问就犹如耕种,到秋收成熟的季节自然就有收获,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 能有所收获。“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意思是:十年时间闭门不出研究我的学说, 万事不放在心上,不必计较世间风气。启示我们做学问要心无旁瞥,专心致志。江西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人日有怀愚
16、斋张兄纬文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诗写于1247年。1243年元好问应元邀请,出使燕京,与张纬文相聚,是冬,离 京回忻州。元好问,金末至元朝时期诗人,金亡后不仕。张纬,字纬文,号愚斋,诗人好友。 燕市,燕京。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既表达出收到老友书信后暂且可以缓解愁怀的且惊且喜心态,又感慨 自己华年已逝,深沉而抑郁地倾诉作者满怀的离情别思。B.颔联写昔日与好友在燕京的短暂欢聚,如今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诗人独自吟诵杜甫的 诗篇,通过今昔的
17、对比,具体地写出了二人之间山川难隔的高情厚谊。C.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世态流变,青年男女穿红戴绿一片欢乐景象。既是诗人对自己 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诗人自宽自慰豁达洒脱心静的流露。D.全诗虚实结合以诗人主观视角的转换来描述和抒怀,首联起笔扣题写对友人的怀思, 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尾联抒写发自肺腑的真情。15 .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抒情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D15.尾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不畏“岁寒”的“涧底孤松”既是自况,也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表达自 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以岁寒而不凋的“涧底孤松”
18、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 保持高风亮节。【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 “中间两联追忆当年景象”说法错误,颈联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写的是当今世态,不是追忆。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思想情感的能力。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 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尾联中作者表面上是赞美孤松不畏严寒的精神,实际上“涧底松”是一 种人格操守的象征。“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的意思是:沟涧下边一株孤松,长得十分茂盛,足 有两千尺高,充分显示着它不畏严寒的精神。诗人化用左思诗意,“涧底松”
19、已经成为一种人 格操守的象征;“孤”字,写出了松树的孤标独傲;“二千尺”写出了松树的高大伟岸。即使 冬寒严酷,狂雪残压,他仍然傲然屹立,葱绿一片。诗人以此来自比,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 孤高的品格,表达了他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涧底孤松”喻指宁愿处身卑微也要保持气节;“岁寒枝”,古人以岁寒喻世乱,以松、 竹、梅为岁寒三友,喻坚持气节的人们。尾联的诗意由怀念友人,而升华成为对友人的勉励, 诗人以岁寒而不凋的“涧底孤松”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劝勉张纬文坚守节操,要像松竹一 样,挺立在岁寒之际,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2023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20、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故人陈羽山居戴叔伦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从昔日拜访友人、饮酒欢聚写起,由昔日相聚之乐写出今日拜访之因B.诗人以友人看云未还,表现其隐居山间飘逸自在、超然出尘的高士形象。C.联、颈联意象相对密集,既写山中景色的美好,又写访友不遇的苦恼。D.本诗以归路所见霜树斑斑的景象收束全篇,表现诗人停留顾望不愿即去。16.金圣叹评此诗,访友不得,“于怀虽不大佳,于兴亦不大恶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
21、析。【答案】15 . C16 .诗人拜访友人而不得见面,一定有无数惋惜、怅惘;虽然不遇友人,不妨暂且观其山居,以尽访友之兴;仰见峰峦红霞,俯看山1水绿湾,想到友人身在其间的雅趣,亦不失访友之兴。【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 “又写访友不遇的苦恼”错误。“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意思是:半年没 有见到友人,山中的风光依然。诗中未见“访友不遇的苦恼”之情。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于怀虽不大佳,于兴亦不大恶也”意思是:访友不得,虽然心情不是很好,但是访友的 兴致还不错。诗人专程访友,“此日看云独未还”,友人却看云未还,不
22、能和友人见面畅谈, 内心一定有无数惋惜、怅惘;“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虽然不见友人,但山光依旧“峰攒仙境丹霞上, 水绕洵矶绿玉湾”,不遇友人,却也不妨暂且观其山居,以尽访友之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诗人抬头就能看到漫天的红霞,低头能观赏曲水 绿湾,想到友人身在其间的雅趣,亦不失访友之兴。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4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76题。感遇(其二)【唐】陈子昂兰若生春夏,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蕨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
23、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芋蔚,草木茂盛。朱蕤,红色的花。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幽独空林色” 一句,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B. “迟迟”“袅袅”二词分别形容“白日”“秋风”,写出白天渐短、秋风吹拂的特点。 C.张诗一、二句对仗工整,“蕨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之势,“皎洁”突显秋桂高洁之质。 D.张诗五、六句以“谁知”引出山中隐者,写出兰花因山中隐者的观赏而心生喜悦之情。16 .两首诗都写到了兰花,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阅读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三轮 冲刺 模拟 分类 集训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