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辽宁省丹东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丹东市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 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 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 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 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 像
2、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 “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 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 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 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 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 之,如果不辨妍媚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 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 文言文就犯慑,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锣墓被盗时,一 提钱卷写过“陌上花开
3、,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 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 钱镂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 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 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 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 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 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
4、“万卷藏书不救贫”语 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 并点出暮春之意。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 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额联都有照应。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 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16 .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而李密在陈情表 中“, ”两句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表明了自己报效 君王的忠贞之情。(2)白鸥作为“
5、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 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杜甫客至中 “(3)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表面 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其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 的无限感慨和牢骚。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45公里,大约10 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 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 每逢村庄必作为停靠站,乘客又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所以被村民们亲 切地称之为“铁公交二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 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既增加
6、收入又开阔眼界,在勤劳致 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 是一座 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 的游客 。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推 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 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 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 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 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 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 .请在文中横线处
7、填入恰当的成语。20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16个字。七、选择简答棉质拭子是拭子家族中使用时长最久、用途最广的一类,但为什 么核酸检测不采用棉质拭子呢?每一种不同材料的拭子有其不同的 特点。对于新冠病毒检测而言,拥有最佳“吸附”性的拭子是首选。,尼龙材质制成的拭子的优势更明显。有研究表明 尼龙拭子的“吸附”效率比其他拭子高20%-60%。()。此外,,仅需3Tl秒即可吸收采集样品。棉 质拭子就是拖后腿的“差生” 了,一次取样时间长达15T20秒。在 大规模核酸检测中,使用棉质拭子的缺陷很明显,即效率低,采样时 间长。采集功能强大的尼龙植绒拭子之所以能在众
8、多拭子中脱颖而出, 。采样后要最终实现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病原体”释 放”方面的能力还是有要求的。尼龙植绒拭子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先使用它,采样区域内无吸收孔,采样样本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之 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释放,而且在释放过程中不受试剂稀释 浓度的影响,释放结果稳定。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背后的奥妙在于棉签由尼龙纤维制成,而且采用了植绒技术, 所以纤维更加整齐,吸附性也更强。B.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不但采用了植绒技术, 而且纤维更加整齐,所以吸附性就更强。C.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采用了植绒技术,这使 得纤维更加整齐,吸
9、附性也更强。D.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所采用的植绒技术,使 得纤维更加整齐,吸附性也更强。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 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 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 员工隔离在
10、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 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C2. A 3. B 4.认真学习文本,挖掘诗歌人文底蕴。 主动学习氓的文化制度与传统习俗,从而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 文化。借助教师讲解,感受诗歌艺术魅力。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掌握氓的比兴手法和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5.汉语的社会 学价值体现在能反映时代特征。评选“十大语文差错”,其实是对本 年度重大社会热点的别样关注。社会各界对规范使用汉语高度
11、重视。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能 警醒世人,以严谨态度和敬畏之心规范使用汉语。【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 “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 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可见“我 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的原因应该是“其实经历 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二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A. “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错误。材料二没有 具体谈“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而是重点在说
12、“流行语二故选Ao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观点是用好“语法规则”和“社会准则”两把尺子,规范 使用流行语。只有B项符合规范使用流行语的话题,其它三项都不属 于流行语范畴。故选B。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依据“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可知,要认真学习文 本,主动学习氓所反应出的当时的文化制度与传统习俗,挖掘诗 歌人文底蕴。依据“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 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可知, 可以借助教师课堂讲解,掌握氓
13、中诸如赋比兴、情景结合、通过 前后对比塑造人物、叠词等艺术手法,感受诗歌艺术魅力。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二中说“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的标准一一坚持 语言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原则。语言学当然是针对我们的母语汉 语说的;价值的含义是,我们评选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 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 值,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 记“,而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实是一份别样的年度重大社会热点 档案”,这正体现了材料二中所讲的“流行语”的社会学价值,即“映 时代特征”。材料二中说“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
14、未来, 都离不开汉语功底”,所以规范使用汉语应该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 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这一活动正是在告诉世人:“规范使用语言文 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更要有一 颗敬畏之心。”6 . C7. D 8.埃丽森达对巨翅老人能再次起飞感到意外和 惊讶,毕竟落难天使曾奄奄一息,一动不动,不敢相信他能再次扇动 翅膀,远走高飞。巨翅老人飞走后,埃丽森达内心有一丝摆脱障碍物的轻松,她 舒了一口气,再也不必为落难天使的存在而感觉碍眼。虽然巨翅老人给埃丽森达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她对落难 天使完全没有关怀和温情,巨翅老人飞走,只是变成了 “水天相交处 的虚点”,埃丽森达一如既往
15、的冷漠。9.魔幻:神异的人物形象塑 造,荒诞的故事情节安排。现实:真实典型的环境描写,传神逼真的 老人形象,具体现实的生存状态。【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 “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错误。人们很快把 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是因为大家已不再对巨翅老人感 兴趣。B. “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错误。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 入过上富足的生活后,“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可见 当老人失去利用价值后,立刻被嫌弃。D. “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错误。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飞 离,心里更多的是摆脱了这个“障碍物”的轻松。故选C。7 .本题考查
16、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错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意思是情节曲折、牵动人心,读者因感动而 引起内心强烈共鸣。而小说主要围绕巨翅老人在小镇的遭遇自然展开 故事情节,且读者内心更多的应是对巨翅老人的同情与对小镇人们的 谴责。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的能力。根据“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她 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 起飞”可知,埃丽森达对巨翅老人能再次起飞感到意外和惊讶,毕竟 落难天使曾奄奄一息,一动不动,不敢相信他能再次扇动翅膀,远走 高飞。根据“阳
17、光下,他那对不停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 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 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 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可知, 巨翅老人飞走后,埃丽森达内心有一丝摆脱障碍物的轻松,她舒了一 口气,再也不必为落难天使的存在而感觉碍眼。根据“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 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可知,虽然巨翅老 人给埃丽森达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她对落难天使完全没有关怀 和温情,巨翅老人飞走,只是变成了 “水天相交处的虚点”,埃丽森 达一如既往的冷漠。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表现方法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18、巨翅老人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 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 确的。魔幻: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 形象来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计算自己心跳数目的妇女、 受星星噪音折磨整夜失眠的葡萄牙人、无可救药的梦游症患者、不听 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也是不可思议的;巨翅老人不知从何 来、怎么来?无法与人沟通,被关在鸡笼里任由人们玩赏并最终飞去, 显得很荒诞;巨翅老人降临的消息传播之快与前来围观他的人数之众也极尽夸张现实: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都真实地反 映拉美人民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对巨翅老人外
19、在形象的描绘及对其落 魄、虚弱、衰老状态的刻画传神逼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10 . A 11. D 12. D 13. (1)南唐刘仁赡趁李继勋没有防 备,出兵袭击他们,杀死几百个士兵。(2)先前(我们)曾是仇敌,今日已经成为一家人。我朝同你们 国家大义已经确定,保证没有其他顾虑。14.后周军队围困寿春, 城中粮食耗尽;南唐将领意见不一,守将“愤邑成疾”;后周世 宗率军助攻寿春,且战术得当。【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后周世宗)任命刘仁瞻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书内 容大致说:“对所侍奉的君主竭尽忠诚,坚守节操,德行无亏,前代 有名的大臣,能有几人可以相比!我讨伐叛贼,
20、得到你才是最大的收 获。”“几人”作主语,“堪比”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叛”是指叛贼,作“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尽:完毕。/都,全。句意:城中粮食吃完。/大家都是异乡 之客。B.两个“躬”都是亲自的意思。句意:世宗亲自穿上盔甲。/ 在南阳亲自耕田。C.教:令,使。/指导。句意:令人杀害忠臣。/教人之后才知道 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D. “两句中的期含义相同”错误。期:必,希望。/至、及, 到。句意:抱定必胜的信念。/等到最终必然都要消亡。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于是世宗亲
21、自领兵渡过淮河,突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一处 营寨”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命太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 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可知,世宗派遣太祖皇帝赵匡 胤攻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一处营寨。B. ”世宗在泗州城开仓赈济百姓”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诏 开寿州仓赈饥民”可知,世宗是在寿州开仓赈济百姓,在泗州禁止军 中之人侵犯农民田地。C. “只能斩杀严续”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钟谟请覆之于 周,唐主乃因谟复命,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可 知,唐主并未斩杀严续,而是自己承担“久拒王师”的责任。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伺”,趁着
22、;“备”,防备;“士卒数百人”定语后置句,正 常语序“数百士卒”。(2)“向时”,从前;第一个“则”,虽然;第二个“则”,已经; “虞”,忧患。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寿春之战,后周世宗取得成功的内容在原文第一段。根据原文第一段“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 食尽”可知,后周军队围困寿春时,城中粮食耗尽;根据原文第一段“齐王景达遣都军使边镐将兵数万溯淮救之。 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不许,刘仁赡愤邑成疾”可 知,南唐将领意见不一,守将刘仁赡“愤邑成疾”;根据原文第一段“庚寅旦,躬攘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山。命太 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可知,
23、后周世宗率军助攻寿春,且战 术得当。参考译文:(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三月甲午(初一日),后周世宗 巡视水寨,到达溜水桥,亲自捡取一块石头,骑在马上拿着,到寨中 来供炮使用,随从官员过桥的也都每人携带一块石头。六月十一日, 彰信节度使李继勋在寿州城南安营,南唐刘仁瞻趁李继勋没有防备, 出兵袭击他们,杀死士兵几百人。四年春季正月,后周军队围攻寿春, 连着几年没有攻下,城中粮食吃完。齐王景达派都军使边镐率领几万 兵沿淮河去救援他们。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领部众与后周 军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同意,刘仁赡(因此)愤恨忧郁病倒。三 月己丑(初二日)夜晚,后周世宗渡过淮水,抵达寿春城下。庚寅
24、(初 三日)早晨,世宗亲自穿上盔甲,在紫金山南面驻军。命令北宋太祖 皇帝(赵匡胤)攻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的一处营寨,全都击破,于 是南唐军队首尾无法互相救援。丙午(十九日)监军使孙羽等以刘仁赡的名义起草了奏表,派遣 使者带着奏表前来投降。世宗派遣使者入城宣示安抚,(后周世宗) 任命刘仁瞻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书内容大致说:“对所侍奉的 君主竭尽忠诚,坚守节操,德行无亏,前代有名的大臣,能有几人可 以相比!我讨伐叛贼,得到你才是最大的收获。”当日,(刘仁赡)去 世,追赐为彭城郡王。世宗诏令打开寿州粮仓救济饥民。后周世宗亲 自抵达泗州城下,(下令)军中负责割草打柴的人不得侵犯农民田地, 农民都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丹东市 六校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