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docx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测试(含解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测试语文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普希金纪念像揭幕致辞俄屠格涅夫女士们、先生们:为普希金建造纪念像得到了素有教养的全俄罗斯人民的参与、赞 同,我们这么多优秀的人物,来自乡村、政府、科技、文学和艺术各 界的代表在此聚会庆祝,这一切向我们表明了社会对它的一位优秀成 员的由衷爱戴。我们尽量简练地阐述一下这种爱戴的内涵和意义。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充分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 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容性原则和独立性原贝心 我们的相容性是双重的:既对本国的生活也对其他西方民族
2、的生活相 容,其中对西方生活中的所有精华以及有时在我们看来是苦涩的果实 都能相容,我们的独立性也获得一种特殊的、不平衡的、阵发性的, 但有时又是很完美的力量。这种独立性必须同外界的复杂情况、同自 身的矛盾作斗争。请回忆一下彼得大帝吧!他的本性与普希金有点相 似,难怪普希金对彼得大帝怀有特殊的仰慕、敬爱之情。我们现在所 讲的这种双重的相容性意味深长地反映在我们诗人的生活之中:首先, 他诞生在旧贵族老爷的家里,其次,贵族学校的外国化教育,由外部 渗透进来的当时社会的影响,伏尔泰、拜伦和1812年伟大的人民战 争,最后是俄国腹地的放逐,对人民生活、民间语言的沉迷,以及那 著名的老奶妈讲的平凡的故事。
3、至于涉及独立性,那么它在普希金身 上很快就被激发出来,他不再摸索、徘徊,他进入了自由创作的天地。女士们、先生们,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拔高到理想境界,持日常 琐碎生活观点的人总是低于这一境界,这是一个应该努力去攀登的高 峰。不管怎么说,歌德、莫里哀和莎士比亚始终是真正含义上的人民 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 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使文化记忆 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 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 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 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
4、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 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 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 不竭。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况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D.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16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 中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 激活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 物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
5、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 进中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 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 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 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6、。对于桐 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 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 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 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 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 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 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 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 的非凡力量
7、,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引用比喻夸张B.对偶反复排比C.对偶夸张拟人D.排比引用比喻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 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 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七、材料作文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的心曾悲伤七次黎巴嫩纪伯伦冰心译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瘠者面前跛行的时候。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
8、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 的面具中之一。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上面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你感触最 深的两到三句诗,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 B 2. A 3.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位诗人艺术家。他的 诗歌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保持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立性。普希金创 立语言和造就文学,精通艺术的规则和艺术的方法。普希金用
9、不朽 的形象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把诗歌大旗插在俄罗斯大地上。【分析】L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B. “是因为他充分表达了具尊有相容性和独立性原则的人民性的 本质”错误。第二段开头说“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 充分表达了人民性的本质,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贝心 相容性原则和独立性原则”,结构上是总分关系,并非因果关系。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B. ”作者认为普希金的价值在于独立地、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俄罗 斯文学”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他把我们的语言进行了最后的加 工,以至于它在文字的丰富性、力度感、形式美方面甚至得到了国外
10、 语言学家的首肯,几乎被认为是继古希腊语之后的第一流语言。普希 金还用典型形象、不朽的音响影响了整个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最终是 他第一个用强劲的大手把诗歌这面旗帜深深地插入了俄罗斯大地”, 第三段说“我们不该忘记:他孤身一人却必须去做两项工作,在其他 国家是相隔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的。这两项工作分别是: 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可见选项夸大其词了,并没有创造俄罗斯文 学,只是造就了诗歌这种文学。C. “俄罗斯人彻底否定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贡献, 人们已重新认可了他的功绩”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论战掀起的 尘土暂时遮盖住了这面光辉的旗帜,那么今天尘土已开始跌落,由他 升起的常胜大旗
11、重又辉耀高空”,“我们同样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后代 都怀着爱心驻足在普希金的雕像前理解这种爱的意义。这样也就证明, 他像普希金一样成了更俄罗斯化、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了!“结尾 段说“我们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甚至那些至今仍不想读我们诗人作品 的平民百姓们的儿女也会明白,普希金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可见“彻 底否定”“人们已重新认可了”表述绝对。D. “也客观地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缺陷”错误。 原文倒数第二段说“这样也就证明,他像普希金一样成了更俄罗斯化、 更有教养、更自由的人了”,可见作者并没有“揭示了普希金在性格、 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故选Ao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12、。结合第二段“普希金是我们第一位诗人艺术家。诗人充分表达了 人民性的本质,在他身上融合了这一本质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容性原 则和独立性原则”,得出答案。结合第二、三两段“我们不该忘记:他孤身一人却必须去做两项 工作,在其他国家是相隔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的。这两 项工作分别是:创立语言和造就文学”“在老一代的,并不是老朽的 导师的影响下,我们坚信,艺术的规则、艺术的方法又会起作用,谁 精通这些呢?也许会有某位新的、尚无人知晓的、超过自己导师的天 才问世,他完全可以无愧于世界级民族诗人这一称号。这个称 号我们还没决定赋予普希金,但也不敢从他身上剥夺去”得出答案。结合倒数第二段“普希金还用典
13、型形象、不朽的音响影响了整个 俄罗斯的生活风尚,最终是他第一个用强劲的大手把诗歌这面旗帜深 深地插入了俄罗斯大地”,得出答案4 . C 5. B 6.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 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 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 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 就应该随着走“,都可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 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 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
14、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 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7.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 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 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理解错误。李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 感慨,是因为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 改良失去了信心。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能力。8 . “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分析错误。这些 动作描写,不能表现出她们对茶馆
15、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主要是表 现此时没有顾客光临,他们的无事可做以及对茶馆前景的不自信。故选B。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通过人物身份、台词、矛盾冲突和动 作外貌之类的舞台说明来表现。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 着小辫儿”,二人的发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作为老板娘,王淑 芬见惯了茶馆里的三教九流,思想比较超前活跃,能够与时俱进,在 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这一点也体现在她劝李 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中。可见她能够顺应 时代潮流。节选部分开头的舞台说明“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台词“
16、前 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三爷,这里的事交给 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我给三爷 拿菜钱去”,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为老板娘,王淑芬并没有把自己 放在主子的位置上,颐指气使,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 里外操劳。可见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 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的话,可以看出王淑芬对李三抱 怨的理解,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 添人,虽然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但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的人。1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分析戏剧矛盾冲突的能力。解
17、答此类题,要了解戏剧冲突的相关内容。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 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细读剧本可知, 节选部分有三组矛盾冲突,分别是: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从李三的台词“二 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 良呢?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和老板王利发 的台词“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 ”可知,二人之间存在雇 员与老板的薪酬利益冲突。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 还带着小辫儿”“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哼!我还留着我
18、的小辫儿,万一 把皇上改回来呢!”这些对话冲突明显,老板娘王淑芬在急剧变革的 时代,与时俱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而李三却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这是新思潮与旧思想之间的冲突。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从节选开头部分“现在是袁世凯死 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可知, 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军阀割据,社会动荡,开茶馆的王利发,老 板娘王淑芬,以及伙计们李三等一干人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小人 物,面对社会变革他们尽管努力经营,还是难以维持生计,经营惨淡, 他们的生活只是变得越来越糟。这是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冲突。11 D 9. B 10. A 11. (1)蜀地的读书人都仰
19、幕他并 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 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2)他瑰丽奇特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 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 12.黄庭坚的诗歌取法于杜甫 而不拘泥于杜诗。黄庭坚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黄庭坚的诗歌与 苏轼齐名。【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和“摘千余条示之”是章惇、蔡卞 和其党羽对前任史官所做的事,中间要断开。其中,“分居畿邑”是 动补短语,“畿邑”是“居”的地方,中间不能断开,“摘”的宾语是 “千余条”,中间不可断开,可以排除A和C;“院吏考阅”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此句的
20、完整翻译是“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 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 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别地做官”错误,“徙”是流放的意思, 与“贬”不同。故选B。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误,由原文”章惇、 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 有不实之辞,并没有说嫉妒黄庭坚。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慕”,仰慕;“游”,学习;“指授”,指导、教授;“下
21、笔”,写出的文章。第二句中,“瑰伟”,瑰丽奇特;“妙绝(于)当世”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追配”,与相 媲美。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可知,黄庭坚的诗 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由“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可知,黄庭坚擅长书法且自 成一家;由“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 黄可知,黄庭坚的诗歌与苏轼齐名。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 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
22、步。熙宁初年,黄庭坚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 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看到 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 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 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 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 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 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母 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年,黄庭 坚出任宣州
23、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 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 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 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 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 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 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 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 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 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
24、 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 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 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 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 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 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 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 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写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第四 单元测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