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6.1《老子》四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老子》四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四章教案教学目标L了解老子及其作品,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2 .理解选文思想内容,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3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文章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识记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的含义、重要虚词的用法,积累文化常识和文言 句式。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难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一
2、、导入新课上善若水,金玉满堂,目迷五色,宠辱若惊,虚怀若谷,余食赘行,天道好还,人贵有 自知之明,无中生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方无隅,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哀兵必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有许多成语来源于老子,这是老子经久不衰的魅力显现, 今天,我们走进老子四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 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 律(道)。二、写
3、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 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 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 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 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三、关于老子1、据考证,老子一书并非老子自著而成于后学之手。就如论语为孔子语录,老 子大体也荟萃了老子的语录,并基本反映
4、了他的思想。今存老子共八十一篇,上篇三 十七章,称道经;下篇四十四章,称德经,故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 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老子五千言,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义蕴深邃,具有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老 子学说的精髓是辩证法思想。本课节选的这四章内容集中展现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 题的辩证思考。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 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
5、 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 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 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2、老子思想政治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 “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 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哲学思想: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 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
6、阴 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四、知识支架辩证法辩证法即概括性的二分法。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具有许 多矛盾的对立项,如美恶(丑)、有无、难易等,而且这些对立项都是对立统一的,失去了 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另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比如“自见 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就点明了 “自见”与“不自见”、“自是” 与“不自是“自伐”与“不自伐”、“自矜”与“不自矜”之间的矛盾转换。五、整体感知老子四章中,老子把许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有”与 “无”、“难”与“易”、“自见”与,不自见,、喟
7、是,与,不自是,、,自伐,与,不自 伐”、“自矜”与“不自矜”等,认为这些矛盾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智慧地 点出世人一般意义上的认识都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比如漠视“无”的作用和价值;过分看 重自己;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不够用心慎重,放松自己的努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子 在这些矛盾对立项中还特别重视所谓“弱”的一方,比如他重视“无”的价值;指出过于进 取(“自见”“自是” “自伐”)的不足;提醒要关注“脆、微”时的状态等。这些看似消极的 思想,恰是老子推崇的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老子对矛盾对立项的把握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理深邃,语言洁净精微,是格言 集锦,又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
8、的语言魅力。六、文本分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 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分析:本章诠释了 “无”与“有”互相生成的道理。“有”之所以能给人提供便利,是 依赖于“无”起作用,所以“无”才是物体功用之所在。“有与无”是老子哲学思想中重要 的概念,他的“无”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虚无”“空洞”“
9、无物”这类意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 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 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 道的人不居于“自见” “自是“自伐” “自矜”的境地。分析:本章把“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比作生活中“企 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现象。“明”“彰”“功”“长”是追求的目的,“自见” “自是”“自伐”
10、 “自矜”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态度,一般人都认为这种态度距离目的更近。但老子却认为应该 选择另一种态度一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 “不自矜”。因为“不自见,故明;不自 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的选择显示了他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 握和持守,也显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洞见,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 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能够长 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分析
11、:本章讲述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的问题。一个人要省视自己(“自知”)、坚定、 克制自己(“自胜” “自足”)并矢志力行,才是真正的高明、刚强、富有、有意志、长久、 长寿。这些论断与一般人不同,显示了老子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给人深刻的启示意义。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 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 为。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6.1 教案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