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最新模拟题分类集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2023届语文检测)邓训,字平叔,谦恕下士,无贵贱见之如旧,朋友子往来门内,视之如子,有过加鞭扑之 教,太医皮巡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日:“冀 得火以熨背。”训身至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也。永平中,治源沱、石臼河,从都庐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 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 活徒士数千人。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后迁护乌桓校
2、尉,黎阳营故吏皆恋慕,故吏最贫羸者举国,念 训尝所服药北州少乏,又知训好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于雒阳市药,还过赵国易阳,并载 青泥一蟆,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是。为护乌桓校尉,吏土尝大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适 配偶。训坐私与扈通书,免归。燕人思慕,为之作歌。拜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邻 郡则之。训为护羌校尉,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 氏胡。训拥卫诸故,令不得战。训发涅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雁谷。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训闻有困病者,辄拘持束缚,不与兵刃,使医 药疗治,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
3、悦。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大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 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家家立祠,每有病,辄祷求福。(节选自东观汉记第三十五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害V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 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B.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害V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D.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张仪看来,主张合纵之人夸夸其 谈,苏秦更是伪诈反复。13.把文
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2)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答案】10 D 11. B 12, C13. (1)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 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或翻译为: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都由您统 治了。(2)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 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
5、的国家。“以一诈伪反覆”是“苏秦”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A、C;“经营天下” “混一诸侯”结构相同,二者应断开,排除B o此外,“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句式完整,“不可”是“成”的状语,不应断开,排除ABC;“接境壤界”是“固形亲之国也”的原因,应该断开,排除A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从”含义相同,都是指合纵。句意: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 /在这种情况下合纵盟约失败。B.错误,含义不同。“熟计之”的“熟”指仔细,“孰能无惑”的“孰”表疑问,谁,哪 一个。句意: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C.正确,“经营”含义不同
6、。规划治理;管理并卖出。句意:想要图谋左右天下。超市管 理并卖出某类商品。D.正确,“诚”含义不同。如果、果真;的确、确实。句意: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 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国家都是弱国”错。原文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无论张仪口中,还是历史事实,楚国都不是弱国。【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举”,攻占、攻取、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王”,称王、统治。(2) “佯”,假装;“走”,逃跑;“相之”,任命他为相国(使为相,当相)。参考译文:张仪为秦国瓦解合
7、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 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 合,秦国出兵杀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 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 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 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 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亭亭其谈,巧言辩说,赞扬入主的节操和品 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
8、祸临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至于秦国 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楚国曾与秦国交战, 战于汉中。楚国未取胜,通侯、执理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终究失掉了汉中。楚王于是 大怒,出兵袭秦,战于蓝田,又遭失败。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韩、 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 思熟虑。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以占领宋国。 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 地区了)。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
9、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就暗中与燕王 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 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依靠一贯诳骗欺 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 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 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 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 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
10、风,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 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 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 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 瓒口: “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 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
11、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 当之,递徒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回:“兵 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 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 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 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粪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 “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
12、。紧守旷日 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续率兵十万三道技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 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 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 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 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策马赴绍军而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13、案标号涂黑。 (3分)坚A守B旷C日D或E可F使G绍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后P无Q镇R重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 楼宇,以守代攻。
14、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 援救,消极息战。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 心不稳,将车不宜离开易乐。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 身死兵败的结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2)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4分)14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10. DJ011. D谏逐客书中的“赍”表示“把东西送给人”,与文中意思
15、不同。12. A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 并没有点明“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是公孙自认为是易县。13. (1)那些士大夫自认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他人恩事。“衣冠”,士大夫;“以”,认为;图“谢”,感谢;三个点各1分。句意1分(2)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陷”,使陷入危难“同其难”,与共同患难;两个点各1分。句意2分。14. 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人心离散;具 体作战中,密信被截,计划失败。(一点1分,答出3点即满分。如答性格,自圆其说亦可酌 情给分
16、。参考译文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 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善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 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 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 职就应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 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很怨恨他们。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 避世。”公
17、孙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 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 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攻。现在我的军队各营壕沟、箭楼几 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 (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 公孙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都不去援救, 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 军攻来,公孙南境
18、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 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变民的首领求援,并 想亲自率领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 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 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的缘故。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 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 攻击,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变民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
19、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公孙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 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书 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 他,公孙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攒所住的楼下,点 火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 关蜻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 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 ”于是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古代诗文阅读(35分)(浙
20、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琰之,宇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 父司空冲雅所叹异,每日:“兴吾宗者,其此几乎? ”恒资给所须,爱同已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 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 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 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 规奔萧衍,袭州
21、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 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骡骑大将军、司徒公、 雍州刺史,谥日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 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成 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日: “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 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 琰之
22、辨析,自以为不及也。常景,字永昌,河内人也。父文通,天水太守。景少时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后为门下录事。景淹滞门下,积岁不至显官,以蜀司马相如、 王褒、严君平、扬子云等四贤,皆有高才而无重位,乃托意以赞之。景自少及老,恒居事任。 清俭自守,不营产业,至于衣食,取济而已。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 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武定六年,以老疾去官。八年薨。(节选自魏书列传七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B.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
23、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C.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D.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因已经成人但体未壮,故称弱冠。B. “辟”的意思是征召,辟召、辟引、辟除等词语都表示君主把臣属召来授予官职。C.“关西”的“关”指函谷关,和鸿门宴中“遣将守关”的“关”所指不同。D. “武定六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和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三十九年” 一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4、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琰之小时候聪慧,在举秀才之后,不愿去做官,游历山水,有隐居之意。B李琰之才华卓著,入仕之后,既能修编国事,也能从事地方行政管理工作。C.李琰之曾受诬告被囚,后来南阳城内人杀了诬告者,让李琰之主理州事务。D.常景是李琰之的姨表兄,和李琰之一样,出身名门,博览群书,早有才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4分)(2)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4分)14 .选文写常最的内容相对单薄,请对照写李琰之的部分,指出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 使常景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三轮 冲刺 模拟 分类 集训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