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考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练四十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 . 2023 湘潭市三模有研究发现,汉高祖刘邦虽不喜儒家,但对叔孙通制定的宫廷 礼仪十分满意;鲁地甚至还重演了久已断绝的大射礼、乡饮酒礼,讲习传统礼乐之风也已蔚 然兴起。文帝、景帝时期,由“无为”到“有为”的转化正悄然进行。这表明,汉初()A.黄老之学受到冲击B.尊崇儒学渐成风气C.指导思想已多元化 D.实行内儒外法政策2 .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二下列儒家 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3 . 2023 太原市一模黄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为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
2、的 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 董仲舒的目的是()A.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B.使儒学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C.论证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D.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抑制暴政4 .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 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 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8 .曲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5. 2023 无锡市模拟
3、董仲舒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反映出董仲舒()A.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辅助皇权进而确立儒学权威C.融合先秦学术夯实皇权政治I).运用法家学说解释儒家伦理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 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则认为其就是禁止诸子百 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化说明()A.对儒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思想认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I).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强7 .汉书武帝本纪记
4、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 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 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大一统 B.强化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君权神授8 .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 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 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9 .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 说
5、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 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思想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10. 2023 唐山市模拟据汉书记载,公孙弘年四十余学春秋杂说,六十岁时 “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官至丞相,位列三公。“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于是 汉武帝下诏以“德盛者获爵尊”“文德以行褒”之名“封丞相弘为平津侯”。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官僚政治B.贵族政治影响深远C.丞相权力遭到极大削弱D.察举制度日益完善专练四十六“罢黜百家,独尊儒
6、术”1. B西汉初年,汉高祖肯定儒生制定的宫廷礼仪、民间出现讲习传统礼乐风气,以及 文景之治中体现的“无为”向“有为”转化等,反映了汉初儒学逐渐受到推崇,为汉武帝正 式尊崇儒学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黄老之学受到儒学冲击,排除A项:指导 思想已多元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内儒外法是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正式推行的治国 政策,排除D项。2. B “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 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据此可以看出“天人感应”有“限君” 的意图,此题选B项。3.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董仲舒将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
7、,一方面强 化了王权的神圣性,另一方面也用“上天”对王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D项正确;董仲舒的 目的最终是为专制王权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阐明“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不是为了 使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更不是为了论证三纲五常,排除A、B、C项。4. C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董仲舒的首创,因为国立太学早 已确立,州郡设立学校是推广汉景帝时期蜀守文翁治蜀的经验;儒经博士官从文帝、景帝时 期就开始设立;重用“文学”之士开始于严助、司马相如等人,且他们大多数不是“静儒”; 重用儒者为卿相从公孙弘开始,且其学问兼容各家思想,并非单纯的儒学,这一切说明,早 在董仲舒之前,尊儒就具有定的社会基
8、础了,故C项正确;材料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 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未体现董仲舒对儒学的 贡献有限,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5. C根据材料可知是茶仲舒的“三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展为“君为臣纲”等“三纲”。董仲舒将君臣、父子、夫妇 三种政治伦理关系纳入“阳尊阴卑”的思想构架,将先秦学术夯实皇权政治,C项正确;材 料是三纲思想不是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A项;材料不是确立儒学权威,也不 是用法家学说解释儒家伦理,排除B、D项。6. C7. D材料反映汉武帝登临中岳嵩山,随从的吏
9、卒们表示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 高呼万岁的声音,即所谓“山呼”万岁,以山中神灵的名义显示了专制君主的无上尊崇,实 际上是宣扬了君权神授,神化和强化了君主专制,故I)项正确;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皇 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8. D材料“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 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项错误;死后的厚葬 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 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9. A根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可知,材料强调了儒家学说被官府 推崇,而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大一统和专制的体现,实质上是对法家思想专制 的继承,A项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说法太绝对,排除。10. A根据材料可知,公孙弘因熟悉儒家学说而得到重用,后来因品德而获爵位,符 合儒家强调德治的主张,可见儒家思想影响官僚政治,A项正确:公孙弘六十岁时“以贤良 征为博士”,并非因血缘关系而得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丞相权力削弱的信息,排 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排除D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