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训练: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训练:边塞诗.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鉴赏:边塞诗(一)阅读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暇暇。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骏骏(q inq i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二)阅读唐诗,回答问题。从军行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5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三)阅读唐诗,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
2、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 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颂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文言文训练三(四)选择题。(36分,每题3分)25.【盖】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盖子)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胜过,超过)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原来)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本来,原来)26.【故】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3、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原因,缘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事情,事故)C.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D.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尚,还,仍然)27.【顾】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顾念,关心)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只是,不过)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顾及,考虑)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看望,拜访)28.【固】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顽固)B.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稳固,加固)C.生乎吾前,其闻
4、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必定,一定)D.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固执,顽固)29.【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返回)B.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C.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返回,回到)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回去)30.【国】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D.国泰民安(国家)31.【过
5、】.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失,错误)B.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超过,过分)C.过故人庄(经过,通过)D. 一日,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到,来到)32.【何】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什么)B.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怎么)C.问:“何以战” 曹刿论战(为什么)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33.【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D.
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34.【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B.不稼不稽,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D.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为什么)35 .【患】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患得患失(担心,忧虑)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祸害)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忌讳)D.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生病)36 .【或】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有的人,有人)37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或许)C.之
7、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有时)D.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时)(五)文言文阅读。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 重,有思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 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 “承之日:“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 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 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 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
8、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 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 廷意邪? ”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 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诚之状,帝意 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 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 久不敢决。承之日:“朝廷法令,畏王姬乎? ”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 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
9、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历应天府、河阳、陈、郛、扬州而卒。(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B.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儿/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 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C.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 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D.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
10、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 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B.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C.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D.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
11、他凭借 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 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港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 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 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5分)(2) “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5分)第6页共9页【
12、参考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 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 同情(1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二)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5 分)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 限思念之情。(5分)(三)高诗
13、: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3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3 分)高诗“借问梅花河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3分)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自然的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3分)(四)25. D (A.覆盖 掩盖B.副词 大概 大约C.副词 大概 大约)26. C (A.旧交,老交情B.原因,缘故D.衰老)27. D (A.顾及,考虑B.难道,反而C.看,视)28. B (A.险要,坚固C.固然,诚然D.本来,原来)29. C (A.古代女子出嫁B.特指
14、出嫁女子返回娘家D.同道,一起)30. D (A.古代诸侯王的封地,诸侯国B.国都,京都C,地域,地方)31. C过:拜访,探望32. C何:什么。何以,以何,用什么,凭什么。33. B (A怨恨B遗憾C惆怅,悲伤D不满意)34. A什么35. D患,灾难36. D或,如果,假如(五)【答案】1. B 2. A 3. C4.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2) “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 他们(兄弟二人)。【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
15、然后根据文意进行 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 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 任青州知州。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未几”。本段主要根据一些名 词,如“枢密直学士”“汝州”“陕西都转运使”“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直学 士”“青州”等做出判断。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 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年龄与己 相当者”错。3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 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 西”时。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 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 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 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 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17、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 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第二句得分点:“孝友”,孝敬友爱;“厉”, 激励;“迁”,升职;并 一起;焉 代词,他们。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 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 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
18、,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 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 ”承之日:“事 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 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 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 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 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
19、平仓事 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 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 ”都裁 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 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 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 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 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 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 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 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 ”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 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 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 历任应天府、河阳、陈、军B、扬州长官后去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