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析及全部教案(含6课时).docx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析及全部教案(含6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析及全部教案(含6课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分析一、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以“学贵有疑”为主题,包含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 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小小动 物园”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 问题”。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 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本单元的习作的主题是“小小动物园,写写家 人和某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在叙述中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语文园地”可以通 过观察来识记生字,可以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名言警句。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 粒
2、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 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 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 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 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 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 .认读“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豌豆、按照”等词语。正确、流利
3、地朗读课文。2 .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 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3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的方法。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 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3)理解词语意思。蝙蝠雷达 蚊子即使避开敏锐科学 横七竖八 绳子系着铃铛苍蝇证明研究障碍荧光屏驾驶员(4)齐读。三、导学(1)自学对学。(2)交流汇报。(3)补充质疑。(4)教师指导。1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 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
4、达,解决了飞机 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2 .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写(飞机夜行这种现象),再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 验),最后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3 .读课文提出问题。(1)分组整理问题清单,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可以从文章的内容、结 构、表达方式、语言、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来提问)(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 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中哪几句话能点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雷达。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
5、,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 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 文,让我们了解了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板书设计:教学流程示意图:导学拓展a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课件出示:雷达 蚊子即使 灵巧 科学家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研究模仿显示驾驶员2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3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二、精读文章,仔细品味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2.合作交流,展示汇报3.简单归纳探究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课件
6、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和眼睛无 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间飞行出现了状况。(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 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 回答依次出示答案)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一个铃铛也没响,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蝠在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眼 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 上蝙蝠像没头苍蝇
7、似 的到处乱撞,铃铛 响个不停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和耳朵配 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 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 得到了什么启发呢?三)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1.快速读第7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1)汇报句子。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 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 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 向。(2)思考: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教师板
8、书:嘴 发出 超声波 遇到 障碍物 传到 耳朵)教师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超声波嘴 )蝙蝠障碍物耳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 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拓展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船和潜艇来自人们对鱼类和海豚 的模仿;科学家研究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生物学家通过对蛛丝的研 究制造出高级丝线。)2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正是在科学家那 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和为人类造福的科学 精神的带动下,出现了 “仿生学”。二、总结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9、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 .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 唤雨、世纪”等词语。2 .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 .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重点: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 助的问题。教学难点:借助问题深入思考,理解课文。教学准备: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尝试动不同角 度提出问题。教学流程示意图:一、谈话导入1 .当你按动摇
10、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 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 术的神奇威力。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3 .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二、检查预习(一)检查课文L同桌小对子自由朗读课文,检查同桌的朗读情况。4 .随机挑选学生反馈读文情况,适时进行评价。自读课文,交流识字,思 考: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5 .教师适时范读指导部分重点语句。(二)检查生字词1 .生字学习。(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课件出示:唤纪技改程超亿
11、核奥益联质哲任善(3)请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可以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左右结构的字:唤纪技改程亿核联任上下结构的字:奥益哲善半包围结构的字:超质可以给生字编顺口溜,如:唤一一把手换成口,声音云霄走;联一一不 要把耳朵关起来。(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评价指导。2 .词语学习。(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呼风唤雨 世纪 技术 改变 程度 超过 腾云驾雾幻想 原子核 奥秘日益 联系物质哲学任何创造改善(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腾云驾雾”时,可以把它放到句 子中去理解。并想象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腾云驾雾的情形,以加深
12、对这个词语 的理解。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 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4)齐读。三、导学1.自学、对学。2.交流汇报。3.补充质疑。4.教师指导。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 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1)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的情况,并指出朗读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3)带着崇敬的语气朗读课文。2 .再读课文,说说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预设:
13、第1自然段是课文的中心句,总领全文。3 .读第2自然段,从第2自然段中,你收集到了怎样的信息?生读第2自然段,列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在全班交流。预设:20世纪呼风唤雨的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发明创造。4 .认真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读这个自然段,重点读“没有没有也没有”这个 句式,引导学生了解过去的落后。5 .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课件出示:人类在20世纪做到了哪些?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生默读这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并在全班交流。6 .读第5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师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的中心
14、句来概括主要内容。预设: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里面的生字新词较多。在教学过程中需先解决这些生 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文中出现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在熟 悉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 引起对科学的兴趣。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课文讲的是什么?二、新课学习1.自学、对学。2.交流汇报。3.补充质疑。4.教师指导。(一)学习第1、2自然段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1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
15、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 术。”(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 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 的作用。(3)齐读第二自然段。(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二)学习第3、4、5自然段。1 .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2 .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3 .教师出示三个专题:(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4 .出示研读方法:(1)找
16、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5 .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6 .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1 .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一“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2) “千里眼”“顺风耳” “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 认识。(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
17、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理解重点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 .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重点句子: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 书: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3 .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一“明天的憧憬”:(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 怎么谈科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2)说说“是科学使
18、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 “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三、回读全文,抒发感受。1 .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 文。2 .师总结全文: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 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 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 力和丰富的常识。”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8.蝴蝶的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内心活动,体会各自的性格特 点。2 .分角色朗读课文,
19、体会童话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 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学生:结合语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流程示意图: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词检查课文写字导学1 .认识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2 .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 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4 .形成善于思考,长期观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L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这些问题进行分类,选
20、出你认为最值得 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教学难点:给问题分类,学会进一步丰富问题。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蝴蝶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流程示意图: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认识动物的家。蚂蚁一一穴 蜜蜂一一房,鱼儿一一小河,蛇一一洞,鸟一一巢,羊一一圈, 马厩,牛棚2 .让我们找一找蝴蝶的家。(板书课题:蝴蝶的家)作者燕志俊(1907-1982) 又名燕遇明,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 作家。著有苦女翻身记、枯树开花、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交 流关于蝴蝶的资料。二、检查
21、预习(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二)认读生字。出示生字,指读:躲避震撼喧嚷素洁玷污家雀炊烟屋檐(生字避撼喧雀檐)多音字“雀”:(qiao)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 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q诧)下课了,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图文识字:喧闹房檐(三)了解大意。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按照“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深入思考”的思路描写了一篇言辞优美 的散文,其中思考问题是重点。(四)提出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记录下来。1 .小组内尝试解决;2 .选取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3 .自己提出问题,把问题分分类。(提
22、示:既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 启示等角度分,也可以把问题分成针对课文局部还是全文提的两类。)4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提出了什么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的,提问有哪些 不足。尝试提出更多的问题。三、课文鉴赏筛选出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尝试解决。方式:一组提出问题,其他组回答,回答时不仅可以说答案,还可以说怎 么找出答案的。(一)担忧蝴蝶。1.朗读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为蝴蝶担心?下雨天,“我”想到了什么?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 呢?(1)红色字体“常想”的意思?(就是经常想,一次又一次地想,不止一 次地想。)(2) “蝴蝶怎么办呢?”这句话表明了什么?(对蝴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内容 分析 全部 教案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