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 秦”等10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古代爱国诗篇。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 .会认“塞、秦”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 秦”等10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3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过程板块一释“塞”解题,营造意境
2、1 .师范写“塞”字,学生认读。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汉字听写大会,今天,我们来玩一 个“汉字认读”游戏。同学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在黑板上书写“塞” 字)你们认识它吗?谁能读一读并且组一个词?2 .补写课题,读题明义。(1)在“塞”字前补写一个“出”字,学生齐读,启发思考: 这里的“塞”怎么读? “出塞”是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及意思。sGil.堵,填。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3)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启发想象:此时你眼前仿 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4)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位英 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3 .补充资料,理
3、解诗人的愤慨之情。(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 雄,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 一段资料。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一宋陆游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一宋林升题临安邸(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人民生活困 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安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 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大声朗读全诗。)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 清照不禁高喊一一(学生再次朗读全诗。)4 .总结全诗,朗读升华。同学们,这是一首借古讽
4、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是 针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后 两句借历史典故抒发了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 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5 .默写诗歌,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别字。【设计意图】这首诗语言浅白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体 味浅显的语言背后那一颗悲愤、滚烫的心。因此,在学生停滞于浅层 次的所得时,通过学生搜集或老师提供的方式,把资料和背景恰到好 处地引入课堂,将学生的情感引向纵深,正所谓“不愤不启,不俳不 发。”板块四回顾总
5、结,拓展延伸1 .背诵课文,回顾总结。背诵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再次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2 .交流诗歌,拓展延伸。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诗歌抒发着自己一腔滚烫的 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怀吧!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读中想象,让诗歌立起来,成为一幅鲜活的画。古诗美在简约,对学生而言,也难在简约。如何把寥寥二十八个 字品读出丰富的意蕴?我主要运用了想象这个策略。如出塞一诗 中,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景物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 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似乎梦回秦汉,梦回边关,和征人们共同凝 望那一轮圆月。2 .前后勾连,
6、课内与课外贯通,打造立体的大气课堂。古诗年代感强,与学生距离较远。怎样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诗人 同呼吸共命运?在凉州词和夏日绝句的教学中,我多次把本 诗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相勾连,把课内诗歌与课外诗句相贯通,把 诗歌与背景相结合,以情激情,以诗解诗,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深沉 了情感。s。同(sG 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茅塞顿开” 等。sd 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 (3)明确题目的意思。3 .看图片,感受边塞环境。(课件出示边塞图片)你们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是边塞的雄壮;北风吹雪,飞沙 走石,是边塞的艰苦。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
7、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也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 写下了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 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设计意图】“塞”字是生字,“出塞”又是难理解的词。开课伊 始,直击重点,从“塞”字的认读和组词游戏,到猜想“出塞”的意 思,再通过学习明确题意,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同时出示图片,创 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边塞独特的风光之中,初步感受边塞的荒凉孤寂。板块二初读识字,疏通诗意1.一读诗歌,正音识字。(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生字和多音字多读几遍,争取把 诗歌读正确、读通顺。(2)请两位学生个别朗读诗歌,在评价中相机指导读音。如:“秦”是前鼻音
8、,“征”是后鼻音。(3)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将”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读“jii ng”,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关注注释。用“将”的另一种读音组 词。(4)重点指导“教”字的读音。当这个字的意思是“使、让”的时候读“jid。”,根据注释,在 这里读“jiao”。(5)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课件出示塞秦征将杰(6)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塞秦征词催醉杰亦雄项归类指导:“塞”和“秦”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醉”和“雄”都是左右同宽,要写均匀。2 .再读诗歌,读准节奏。(1)老师范读,学生感受停顿、节奏,师指导七言诗的停顿方 法。(2)师生合作朗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再调换。(3)
9、同桌互相读。3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 关”。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明确: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3)疏通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还是秦汉时的关, 万里远征的将士,到现在还没有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李广将军还在, 必然不让胡马越过阴山。【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每一次 读都有要求,每一次读都有反馈。此处设计,体现了诗歌教学层层递 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板块三想象画面,体悟诗情(一)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
10、征人未还二1 .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2 .师启发思考: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月光照耀下的边关是 一个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3 .聚焦“明月”,感受“思乡”之情。(1)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皎洁的月光, 勾起了人们心头多少的思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宋王安石泊船瓜洲(2)思考: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一 个什么主题?(3)指导朗读: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 思乡之情都寄托在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朗读这一句。4 .聚焦“秦”“汉
11、”,感受战争时间之长。(1)请学生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 了什么?(2)师介绍:是的,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边关遭 受敌人入侵长达九百多年!战争一直没有停止!将近一千年过去了, 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 不变的是什么?(战争)你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这一句。5 .品读“人未还”,感受战争之痛。(1)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他们离家万里,长途跋涉 来到边关,有多少人回去了?(2) 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 么没有回来?(预设:战死沙场,终老边关)(3)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明月,面对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