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鹭莺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鹫罗隐斜阳流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不要向人夺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注】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铁 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I.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鹫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杜诗先写鹭笥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C.罗诗写鹭鸯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鸯自
2、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D.这两首诗都借鹭莺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2 .这两首诗都写了鹭莺,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莺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枯树韩愈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腹穿入可过,皮剥蚁还寻。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注】本诗是诗人晚年所作。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名。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注释】笛,此泛指
3、农田。野老:此是诗人自谓。争席:庄子杂篇记载,杨 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 而与他“争席”。海鸥相疑:列子黄帝篇记教,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 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 的亲密关系。3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首联写极具生活气息的田家景象,一“迟”字,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B.刘诗首句以“芳草”等意象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了白鹭的美好。C.王诗尾联用典,一正一反,表达了作者对与之“争席”的世俗之人的厌恶。D.刘诗将“白鹭”人格化,用“立
4、”“叹”等词表现其独立斜阳的姿势情态32 .两诗都有“白鹭”这一意象,但题材不同,寄寓的情感也各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池上絮(唐)韩愈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滑镜,湿却无穷不得归。柳絮(宋)卢梅坡暗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注】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3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B.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C.韩诗中的“白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
5、于表现柳絮的风韵。D.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34 .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慈姥竹李白野竹横石生,含烟映江岛。犁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遇,贞心尝自保。3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用“竹虫石”“江”“岛”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竹林与江岛相互映衬的美景。B.第四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声,突出慈姥竹给人带来的早春的寒意。C.五至八句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慈姥竹,语言生动明快,富有表现力。D.诗歌第七句和论语中“岁寒,然后知
6、松柏之后凋也”两句所用表现手法相同。36 .竹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将竹子作为品格高尚的化身,且常 常以竹自喻。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池上竹下作【唐】穿篱绕舍碧逶迤, 食饱窗间新睡后, 水能性淡为吾友, 何必悠悠人世上,白居易十亩闲居半是池。脚轻林下独行时。 竹解心虚即我师。 劳心费目觅亲知?公余对竹【宋】王禹储冠褐飘飘乍退公,引吟留坐一丛丛。买添幽景浑无价,洗却宓繁阴别有风。曾任雪欺终古绿,也从桃映暂时红。此君合是吾庐物,会种婵娟伴钓翁。注冠褐:粗布冠带。买添:再买。洗却:除了。37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7、两诗首联都直接扣题,前者写翠竹荫蔽、池水依伴的优美环境;后者写公事之余的 生活。B.白诗颌联写诗人饱食安睡之后信步竹林间的情景,土诗颔联写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 与难得。C.白诗颈联用拟人手法表明选择师友的标准,王诗颈联用比喻手法抨击趋时媚俗的污 浊世风。D.白诗中“悠悠”意为忧思、忧心忡忡的样子,王诗中用“婵娟”一词代指形态美好的竹 子。38 .两苜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39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
8、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小松以桃李春日之盛对比小松孤秀,以桃李冬日之摇落对比小松青葱,以桃 李的“枯荣事”对比小松的“柱石功”。B.从语言风格上看,题小松质朴平易,不同于锦瑟的含蓄委婉,体现出作者多样的诗歌风貌。C.小松中“出”字用的精妙,内容上写出松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结构上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D.小松后两句笔锋一转,连用两个“凌云”,写出小松长大后的挺拔之姿,发出深 深的慨叹。(2)李诗以,杜诗以,来表现松之“小工(用原文作答)(3)两首诗借“小松”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 . C 2.杜诗运用了白描和比喻手法
9、,运用白描勾勒出了鹭莺“雪衣公子”的形象,还 把落在树上的一群鹭笛比作一树梨花,突出了鹭笥的洁白和美丽。罗诗运用拟人和对比手 法,写鹭麓虽有“素白”的外表,却有“羡鱼”的内心,突出了鹭麓的庸俗和道貌岸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鹭鹭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错。应理解为“鹭鹭不要向人们夸耀自身的洁 白”。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杜诗运用了白描和比喻手法,“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 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 夕阳西蔽于溪影之
10、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运用白描勾勒 出了鹭鹭“雪衣公子”的形象。“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 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 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 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 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卜的美妙景象!把落在树上的一群鹭鹭比作一树梨 花,突出了鹭笥的洁白和美丽。罗诗“不要向人夸索白,也知常有羡鱼心”意思是不要再向人们夸赞自己如何
11、如何洁白,你 自己也经常有想吃鱼的念头呀!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 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鹭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 鹭鹭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贪官, 你最终能骗得了谁,又能骗多久呢?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鹭鹭虽有“素白”的外表, 却有“羡鱼”的内心,突出了鹭鹭的庸俗和道貌岸然。3 . D 4. (1)特点:光秃秃的,无枝无叶。树干已空,可穿行而过。(2)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悟。枯树虽不惧“风霜”的打击,但也没有鸟儿去投奔;诗人有 世态炎凉之感,但能坦然面对。寄寓着诗人积极面对现
12、实处境的人生态度。枯树虽已老朽,还可用作改火,能发挥余热, 诗人也想着发挥人生余热。【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可见空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理解错误。这里是说空了心的枯树也有用途,而不是“空 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故选D。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对于枯树的特点,诗句“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的意思是:老树上已没有枝叶;风霜己不 再侵袭它。从中可见它光秃秃的,无枝无叶。“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的意思是:树干洞穿可使行人穿过;树皮剥落甚至还滋生了蚂蚁。 可见它树干已空,可穿行而过。在情感方面,首先,该诗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悟。“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13、,诗人开篇点 题,他眼前的这棵枯树是如此不堪,在风霜雨雪的侵袭之下,它的枝叶早已凋落净尽,只剩 下树干,兀立在天地之间。它仅剩的枝干向天空伸展,凛然有一种悲壮感,此时,他已不再 畏惧风霜,坚守着作为i棵树的尊严。“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诗人发现,枯树的处境 是如此寂寥。它行将腐朽的枝干,为朝生暮死的菌类提供了暂时的安身之地,除此之外,再 无生命来眷顾它,甚至归飞的暮鸟,都不在它身边梢坐停留。树木如此孤寂,人生亦如是。 诗人有世态炎凉之感,但能坦然面对。其次,寄寓着诗人积极面对人生的现实处境。“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在诗人看来,眼 前的这棵枯树,自有它的价值,至少可以拿它来做钻木取火的材
14、料,为世人带来火种。即使 枯朽,也要发一分热,尽一份力,不肯只是内心空空如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价值观,要 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人生 的暮年,诗人以枯树自比,托物言志,虽至人生暮年,仍旧壮心不已,心中仍有一份光,仍 希望发一份热。5. D 6.陈诗托物言志,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 实则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自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 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苦闷。张诗写兰逢春而蕨蕤,这是它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
15、折取欣货。诗人用兰比喻贤 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表达了不慕求虚荣、不求人知的品质及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坚贞清高 的气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兰桂齐芳”和“适逢佳节”错,“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意思是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并不是写桂花。故选D。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陈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诗歌的首联写到春夏时节兰若花叶茂 盛,颔联乂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写出了诗人对兰若秀色超群的赞美。而最 后两联写到秋风渐起,
16、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所以木诗写出了兰若由茂盛到芳华尽失 直至枯萎的过程,但诗人表面上是在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通过对兰若的描写 来写自己,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 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2)张诗也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的首联,作者用整齐的对偶句点明了自己的歌咏 对象春兰与秋桂。并用“蕨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的特点,颔联写兰桂 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它们自有芳心美意,遇时而发,不求人知。尾联点明兰散发芳香并非 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
17、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尾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 折”两句以春兰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和内心的恬淡从容。7. D 8.邱诗以梨花喻己,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表达了诗人希望被赏识、渴 望报国的积极态度。苏诗诗人看到梨花盛开,生发人生短促的惆怅;也表达自己淡看人生、 高洁自清的情怀。【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等的能力。D.”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错误,“东栏”指的是东边的栏杆,不 具有象征性。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邱诗,
18、“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写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洁白晶莹,明丽脱俗,余香飘散, 开始浸染衣靴。“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是诗人呼吁春风,暂且不要停息,将花瓣儿吹向 皇宫的台阶。用梨花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 视的心情。苏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写如雪般的梨花颜色淡淡,柳条已长得郁 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经盛开,布满了全城写出春天已逝,难以复返。”惆怅东 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写诗人心绪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盛的梨树,居俗世 而自清,又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促的惆怅,又表达自己淡看 人生、高洁自清的
19、情怀。9. B 10. (1)相同点:两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高洁,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不同点:周文侧重托物言志,借荷花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洁志向。范诗尾联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象自己家乡石湖荷花盛开的景象,表达对家乡 的思念和归隐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 “然后被无情的阳光晒得收起了花瓣”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荷花在夕阳中收起了叶子,显 得高冷无情。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联系所学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内容,以及本诗全诗进行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敦颐的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
20、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并借写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表达自己坚守道德理想,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联系本诗前三联可知,堂前的小池之中,一从从荷莲如凌波而行的女神,在静静地散发它们 的芳香。在阵阵的微风中,它们翩翩起舞,如贵妃醉酒一般表现着戏文。早晨,朝露普降, 莲荷开放得精精神神,如有情有意的姑娘;傍晚,斜阳西下,荷莲显得无精无采,满含委屈 送走晚霞。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该诗表达了同样的情感。 细读诗歌尾联,联系诗歌注释可知,该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尾联中却提到自己的 故乡“石湖”,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任官之际赏花却想到故乡的花、物,从侧面隐隐
21、 传达M诗人的归隐之情。11. B 12.示例一: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1)全诗始终围绕海石榴来写,前两句总 写海石榴是珍稀品种,第三至六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七八句写诗 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的愿望,最后两句写诗人想要攀折石榴花枝而又“无由”的感慨。(2) 整首诗中,海石榴是主体,是实写;鲁女是陪衬,是虚写。示例二:此诗主要是赞鲁女。(1)全诗始终围绕鲁女来写,前两句总写鲁女倚立在东窗旁 欣赏海石榴,第三至六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暗寓鲁女丽质脱俗, 七八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最后两句写诗人无法实现和鲁女一起 攀折石榴花枝的惆怅。(2)
22、整首诗中,诗人写石榴花是为了衬托鲁女的美好,表达诗人对 鲁女的爱慕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A. “一二两句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错,“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意思:美丽的山东 女郎的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所以,一二两句是记叙,没有描写和议论。C.落日”好鸟侧面衬托海石榴的美好”错,“落日好鸟归”意为:黄昏时候鸟儿纷纷I可到树 上的巢穴。“落日”没有从侧面衬托,只是交代了鸟儿归巢的时间。D. “卒章显志”错,诗歌的结尾是说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 闺房描金的门窗,并没有直接点明诗歌的主题。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
23、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认为“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也可以认为“此诗主要是赞鲁 女”,只要自圆其说即可。(1)如果认为此诗主要是咏海石榴,理由如下:前两句中“海榴世所稀”,是说这株海石榴世上稀少罕见,“稀”总写海石榴是珍稀品种:第三至六句意为: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 酒,黄昏时候吃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这四句分别从色泽、香味两个方面正面描写石榴花; 七八句”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意为: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 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这两句写诗人希望成为石榴花枝的愿望;最后两句,意为: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言志 古代 诗歌 阅读 分类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