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即事感怀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即事感怀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即事感怀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即事感怀类古代诗歌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菱荷衣。【注】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 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 度使,再次镇守成都。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息机:熄灭用世之心。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锦官城西”句写诗
2、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2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美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3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 息机”
3、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陆游C.上阕描写了环境、祝寿人、侍女的不同凡俗,烘托了寿主的名望之高。D.易安词以婉约著称,但这首祝寿词寄怀高远,蕴含着一股壮气豪情。29 .该词并非一般祝寿之作,而是别有寄寓。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解珊令自题词集清朱彝尊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 头无分。注:1朱彝尊,明末清初词人。少壮时曾与爱国志士结交,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后 来事败出亡,飘零四
4、方。后将这时期所作的部分词篇编成江湖载酒集,并题此词。2 “空中传恨”:用词表达心中的怨恨。旧称歌词为“空中语3秦七,北宋词人秦观;黄 九,北宋词人黄庭坚:玉田,南宋词人张炎(号玉田)。30 .下列有关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半是”在此可理解为“大多是”,与前文“把平生、涕泪都飘尽”呼应,蕴含着复杂 的情感。B.上片反问“几曾围燕钗蝉鬓。下片直陈“且分付歌筵红粉”,看似相反的表述体现词 人心境的变化。C. “不师秦七”句言自己填词的师承,表示难以师法秦观、黄庭坚这样的大词人,只能 效仿张炎的词风。D. “落拓江湖”以下数句,词人自画其境况,以伤心语抒失意之慨,颓丧之情跃然
5、纸上。 31.这首解珊I令自题词集以词序词,包含了词人对自己生平和创作的总结,情感跌宕 起伏。请结合全词分析其中的情感变化。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宋】陈亮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 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 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注】杀浑:杀同“煞”,止住;浑,简直。伊:即伊尹,商时名臣。葛:即诸葛亮,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斗绝:即陡绝。32 .下
6、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词人满心而发,自己虽有救国良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B. “千里情亲长晤对”两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也会有如常会面般的亲切,只要两人见解一致,就能体察对方的“本心工C. “天下适安耕且老”两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 归田园居的退隐之意。D.全词慷慨沉痛,寓悲于壮,气势雄健,文辞典丽宏富,又杂之以俚语方言,具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33 .作为辛派词风的一员干将,陈亮所作之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诸 多相似之处,本词亦然,请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
7、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3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苏轼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抒发的情感一致。B. “夜来风叶己鸣廊”意为: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以景写情,表达了词人寂寞凄凉的心境。C. “北望”二字既包含着苏轼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又有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也有对自己 被重新启用的渴望。D.本词借助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空寂的长廊、黯淡的灯光传递出词人深
8、沉的人生思 考与真挚的人事之恋,深深打动读者。35 .本词悲苦哀婉,虽与一般苏词风格不同,但却同样表现出词人对世事敏锐深刻的洞察力,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读书堂司马光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窥园王安石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36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B.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C.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
9、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D.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37 .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 读书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 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 ,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靳州,城陷。“江口”,是薪水在靳州城流入 长江的地方。金沙,据清嘉靖靳
10、州志载:“金沙湖,在州东十里,又名东湖。”这里 指代薪州。38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表露出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整日思念家乡。但有家不得归,表面语 气平淡,实则心内极为悲愤。B.家乡被敌人占领,作者借“杜宇”的典故,写自己白白辜负了杜鹃鸟的劝告,使这首 词含蓄蕴藉,富有感染力。C.作者暗用新亭对泣的典故,悲叹国土沦丧;而亭外潇潇雨声,万里长江,以乐景衬 哀情,更添悲凉氛围。D.诗歌结句表示只要有凌云的壮志,一定会杀尽敌人,报仇雪恨,表现了作者必胜的 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铿锵有力。39 .本词下片追述了金人的侵扰带给薪州的灾难,运用了多种表现方式,请结合
11、诗句简要分 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注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经济:经国济世。 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工4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木”与杜甫登高中的“落木”同义,是秋天的典型意象。B.颔联“经济岂无人”句运用反问语气,强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信念。C.颈联实写诗人登高所见,乘风而起的大鸟如同行云布雨的神龙,意境宏阔。D.全诗由“悲”字领起,情感自然真挚。尾联改“悲伤”为“奋进”,
12、格调高迈。41 .本诗表现了乱世中一个知识分子应具备的高贵品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 . D 2. B 3.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 而不是“看到”。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 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
13、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 而尾联是说渴望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D.借英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美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 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故选Bo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 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 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 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甘息机”表面意
14、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 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 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 酬的隐痛跃然纸上。4 . D 5.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 旷达自然,超凡脱俗。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筮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体现出作者宁静 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 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
15、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 情。故选Do5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 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蜡屐登山真率饮,第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 带上第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 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
16、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 霭外采菱人的歌声。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 脱之道的旷达胸怀。6 . C 7.夜赋写到诗人忧思难寐,心灰意冷,但看到窗外掠窗而过的听到风声忽增, 归鹰掠檐而过,诗人的心情又振作了起来。临安春雨初霁抒发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落寞的情怀。【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意趣一致”错误。本诗写到诗人余生已经心灰意冷,只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体现的是 一种落寞的情感。而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是归有光回忆的夫妻恩爱的美好时光, 两者的意趣并不一致。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夜赋首联塑造了一位头发散乱
17、,忧思成疾,夜中难寐的诗人形象,从而通过外貌描写写 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而颈联写到诗人对余生已经心灰意冷,余生只愿凭几写信、传书旧友, 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以至于心灰意冷。而尾联诗人听懂窗外的风声忽然增强了气势,看 到掠檐飞过的归鹰有力的翅膀,诗人的心情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纱,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 光图,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使得诗人一夜未眠,并且用明媚的春光来反衬自己落寞的情 怀。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用以草书、 细乳戏分茶作为消遣,体现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而尾联写到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
18、便拂袖而去。整首诗体现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落寞无奈的情怀。8 . D 9.抒情方法上,“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句用典明志,抒情较为 委婉,是间接抒情。“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则以激昂的语气一吐胸臆,直点 主题,是直接抒情。抒发情感上,这两句都表达出了渴望施展抱负、爱国热情至老不移的炽烈情感,但出师 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重在抒发抱负难以施展、只能将建功立业的心志放在未来的 无奈之情;“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重在抒发自己壮心犹存、誓身许国的激昂 悲壮之情。【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D.“实写”错误。颈联中,上林苑是汉
19、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 之地。作者闲居家中,也未去过汉时的上林苑和唐朝的洛阳宫,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故 此处应为虚写。故选Do9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抒情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先看另一首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诸葛坚持 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 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 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 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该联通过诸
20、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 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 字字是愤。再看这首诗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意思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 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词人以此表 明自己年华虽逝,而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词人在这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 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10 . D 11.直抒胸臆。“记生母,在今朝”,直接抒发了思母之情。反衬。上片首句运用反衬手法,达到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效果,充分表达了母诞之日不能归 而祝寿的痛苦心情。对比。“奈
21、烟水、龙沙路遥”“无地捧金蕉”把家乡亲人为母亲祝寿时的喜气洋洋与异地游子 不能到场的孤寂痛苦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无可奈何的郁闷和怅惘之情。用典。“碧天迢递,白云何处“暗用唐代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寄托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 念之情。想象(虚写)。思念母亲的那颗心,千山万水难以阻挡,在梦中,追赶钱塘江的潮水,连 夜飞到母亲身旁。全词以想象之景作结,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的能力。D.”采用倒叙结构,完全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遣词谋篇”错,应是按照情感的发展顺序来遣 词谋篇,不完全是倒叙。故选Do11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记生母,在今
22、朝“,在今天,想起了我的生身母亲,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思母之情。“彩丝堂上簇兰翘”,适逢端午,家里五彩丝线装饰厅堂,指母亲及家中其他女眷都插戴上华 美首饰,一派欢乐景象。这里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充分表达了母诞之日不能归而 祝寿的痛苦心情。“奈烟水、龙沙路遥”“无地捧金蕉、怎奈我这里路途遥远,不能回去给母亲祝寿。首句把家 乡亲人为母亲祝寿时的喜气洋洋与异地游子不能到场的孤寂痛苦构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无 可奈何的郁闷和怅惘之情。“碧天迢递,白云何处”暗用唐代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是为用典,含蓄蕴藉,寄托作者对 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万里梦魂消。待飞逐、钱塘夜潮”,想象梦中历经万里,追赶钱塘
23、江的潮水,连夜飞回到母 亲身边。这是虚写。思念母亲的那颗心,千山万水难以阻挡。全词以想象之景作结,将思念 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2 . D 13.首状定山之高绝,奇峰峻岭,高耸于云水之间,将定山雄姿写神写活。 次写定山之险峻,峭壁是陡峭倾斜的,奇岩兀立,只有接近顶峰的地方山势才稍显平缓。 再次则写山下水势,只见海水浩浩荡荡,漫无边际,江水从口岸喷涌而出。山蓄水势,水壮 山威,这与绝顶之孤圆一起,都足证定山确实是无处不奇。最后,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 静心观赏起了盛开的山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写出奇山无穷的生命力。【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D.“视听结合”错误,全诗写景,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感怀 古代 诗歌 阅读 分类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