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样诗意人生背后的精神价值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1 .课标依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 势。语文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教材依据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这一任务群在 统编版必修上册教材中共有3个单元: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本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
2、歌、散文、小说、剧本 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 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3 .单元依据本单元目标中提到: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 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 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4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接触,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知识,也 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进入高中阶段,诗歌篇目
3、在量上多了,难度也变大了,对于 景秀普通高中的学生,怎么进行双篇古诗文阅读教学,我思索良久。我所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学习较为热情,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勇于表达自己 的观点。但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部分同学也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激活课堂氛围, 扬起头脑风暴,也不容易。我努力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去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 .文本特点及设计思路再次,诗词鉴赏方法小结的提出过于仓促。课堂上我直接呈现了相关PPT,现在回想, 其实我应该让学生起来根据本节课所学进行归纳,相信学生也能答个几点,比如抓诗眼、 品读关键语句、知人论世等。我用
4、了演绎法,而归纳法的教学效果,远比演绎法要好。最后,在课堂整体推进上,表扬班级同学,积极动脑、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每 一次的课堂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带来进步。奉贤区教研员贾冬梅老师曾经对我说过:没有 完美的课堂,课堂总是有缺陷的。我把这句话当做安慰自己的话语,继续努力,虽然这节 课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我静心准备的,或多或少都会有进步,相信在慢慢的实践中, 我总会点滴进步;同时,我也把这句话当做一种鼓励,即使课堂问题多多,只要我们不断 尝试、不断努力,问题总会越来越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油!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古体诗都是魏晋名篇,分别流露了曹操和陶渊明各的人生志趣和生命追求。必修上教师
5、用书的“教学指导”部分明确指出:可以比较曹 操与陶渊明的人生志趣与生命追求,探讨他们人生的不同选择,进而理解两位诗人各自的 生命思考。曹操在短歌行中围绕一个“忧”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以 及建功立业的愿望;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围绕一个“归”字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以及辞官归隐、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本节课确定的议题是:多样诗意人生背后的精神价值。本节课确定的主问题是:你如 何看待曹操和陶渊明各自的人生态度。以曹操与陶渊明为代表探讨魏晋文人入世与出世人生姿态背后的精神价值,感受中国 古代文人两种典型的文化心态,补充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那类文人,最后都归于多样 诗意人生的精
6、神价值,丰富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也共同表达了文人的赤子情怀,也都共同体现了生命的诗意与思考。此外,也告诉我们要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最后,总结和归纳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一课一得,争取让学生有所得,提高迁移 运用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一)教学目标1 .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曹操求贤若渴的心理,感受陶渊明对田园的热爱。2 .探究文本,结合身世背景,领悟曹操和陶渊明各自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体会诗 人对生命的诗意思考。3 .补充升华,把握中国古代文人两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二
7、)教学重点探究文本,结合身世背景,领悟曹操和陶渊明各自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体会诗人 对生命的诗意思考。(三)教学难点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单元第7课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古体诗都 是魏晋时期的诗歌名篇,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容的人生态度。(二)呈现主问题1. 本节课的主问题是:你如何看待曹操和陶渊明各自的人生态度?要解决这个主问题,我们先得来看两篇古诗各自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 度。可以抓住诗歌的诗眼进行解读。2. 短歌行和归园田居这两首古体诗,各自的诗眼是哪一个字?(1)齐读短歌行,看看本诗感情着眼点在哪一个
8、字上?预设:忧(2)而归园田居的标题就直接告诉了我们诗的诗眼,哪个字?预设:归小结:一个忧,一个归,诗人的情感明显不同。(三)基于“忧”的解读,感受曹操“入世”的人生态度1. 曹操的忧,从全诗着眼,指向哪类人群?预设:贤人忧是短歌行中反复出现的字,诗人反复申述,可见忧之重、浓、深、广,作者忧 贤才难得,这表现曹操求贤若渴的心理。2. 作者主要借用哪几个意象来表现曹操的求贤若渴?预设:酒、子衿、鹿鸣、明月、乌鸦(1)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时知识分子往往借杯中物一一酒来消解心中块垒。曹操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 能有多少个日子。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进而感慨
9、时光易逝,人生短 暂。追问:忧愁时光易逝,怎么就能表现曹操的求贤若渴?忧愁时光易逝,表现曹操内心建功立业的迫切性,同时这句话客观上也感染着贤才: 岁月流逝太多,你们应拿定主意,施展抱负,快点过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顺势给出药方。何以解忧,唯有酒啊!当时光流水一般渐渐远去,当青春小鸟一 样不再回来,你还犹豫什么?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啊。英雄莫问出处。来吧,让我们聚 在一起,在这寒冷的人生旅程中,就用这杯薄酒来取取暖吧!(2)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此处用典,表明心志,思慕贤才。补充原诗中省掉的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
10、 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如何理解?第一层意思:渴慕贤才之真诚;第二层意思,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贤 才不过来,贤才难求啊!(3)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此处用典,宾主欢宴情景,待贤以礼, 礼遇贤人。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 处并合作的。(4)明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此处比喻,以明月喻贤才,明月高挂空 中,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让人生“忧”。渴盼贤人。(5)乌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处比喻,以乌鸦难以择枝,比喻贤才 无所依托。为什么无所依托:第一层,贤才身份,往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园田 其一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