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属我国北方缺水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398. 83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4. 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 60亿立方米, 重复量68. 9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9. 57亿立方米。全省人 均占有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2/3, 世界的l/5o从我省现实情况看,水资源状况堪忧,污染严重,用水 浪费,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 一。解决好缺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我 省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2、,这既是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 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 重要任务,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 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人口环境资源 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 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
3、过程,积极发展节 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强化水的 商品意识,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用经济手段控制用水需求。 不断加大对节水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和省里制定的各项扶持政 策,为节约用水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总理明确要求:“加强 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 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 相继制定印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地表水功能 区划、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等 指导性文件,为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
4、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 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用 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由于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一些工业 项目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能开工建设。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 快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长远大计。我们要顺应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 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 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城市 对水资源的需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玉米、大豆等优质农
5、产品的主 产区。多年来,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 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农业也是用水大户,每年农业 用水大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大部分集中在各大、中、 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经过多年 的运行,加之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存。通过节水型社 会的建设,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
6、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全社会节水进程,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要着力抓好长春、 _、四平、辽源和图们5个省、部级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通过不懈努力,力争到20_年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 步框架,到2020年,建成节水型社会基本框架。第一,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认识。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 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 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要宣传国家关于节水工作的方针 和政策,宣传节水的成功经验
7、。新闻媒体要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 水与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能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 认识水资源的宝贵,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引导群众 更多地关心和参与节水工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 基础。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节水的关系,做好节水型 社会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处理发展与节水关系的理论向导。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 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任 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总结好“十五”节约 用
8、水工作的经验教训,处理好经济协调发展和节约用水的关系,坚持 求真务实的原则确定节约用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体现以人为 本、创新机制、切实可行的思想。第三,加强协作,实现节水社会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综合 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各个环节,既 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和有 关部门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 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节水型社会 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相关部 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研究,安排好节水项目;建 设部门要在逐步推广
9、节水器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定新措施,加快 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经贸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工业节水的有效措施 和长效机制,不断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口各 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快推动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渠道防渗 进程,积极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和先进的灌溉模式、科学合理的灌溉 制度。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推动节水工作的合力。要大力开展建设节水型 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乡村、节水型灌区活动,积极推广和宣传 节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尽快树立一批好典型。第四,科学配置水资 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实
10、现经济、社会和生 态最大的效益。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 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地区水资源状况,客观地分析地区农业、工业的 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 源,实现水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省水利厅要全面抓好我省 筹划和建设中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六大水利枢纽工程投资额 约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总投资的50o六项重点工程的建成和 完善,将实现我省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跨越。各级政府 也要加快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省水资源合理配 置。第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决策体系建 设。完善政府负责、部门分
11、工、密切合作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节水 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审议建设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综合 决策水平;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加快省节约用水条例、 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制定步伐,尽快出台水价管理、农 业用水水权交易、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管理办法,以及高耗水生产设 备和工艺强制淘汰办法,为依法用水、治水和节水提供法律保障;加 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 资源实行统一规划、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管 理水量水质。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 强水务管理机构自
12、身建设,大力推进水务管理现代化、监测标准化、 监理规范化、宣传普及化、信息网络化,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 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务管理队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各级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 善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政策制订过程中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广泛参与 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 机制。组建各类用水户协会,逐步建立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水价 听证会、信息公布等制度,使用水者充分享有知情权和发言权。第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 经济增
13、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 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管理为主的转变,促进节能降耗、 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 用水工艺,使我省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发展,运用行政、 经济等措施引导高耗水行也逐步向水资源丰富地区转移。造纸、石油、 化工、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污染行业要通过工艺挖潜与技术改造, 降低和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危害;要大力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各地要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 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
14、,积极培育耐旱的 优质高效作物品种或发展雨热同期作物,发展旱稻种植面积,采取生 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 利用效率。重大建设项目要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 力,量水而行,凡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事先进行水资 源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发展规模加以限制。城市绿 化和景观建设应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城市, 应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工矿企业。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 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 化节水型服务业。第七,加强相关机制建设。要按照水法的规定建立水资源有 偿使用制度。建立
15、健全以水资源费为基础、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 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加大水费 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水资源费要计入供水企业成 本,实行价内征收。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引导水资源的合理 配置;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业调整方 向、用户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合理核定基本水价。非农业用水价格 要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深化农业水费制度和 供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供水成本约束机制,规范供水经营管理行为, 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城市供水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 负担、促进管理”的原则,按照居民用水保本微利、公用水适当
16、利润、 高消费用水合理利润的尺度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 体系,加快推进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努力发挥 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节水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节水治污 投融资渠道,引导企也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节水治污产业开发;要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 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水权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 规范交易行为。第八,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要建设水资源监测和取(用)水计量设 施系统。“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组织完成市级水量水质自动监 测系统建设,实现监测数
17、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在重点 大中型灌区建设输水自动监控网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 业的取水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加快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 设;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 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 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加快火电、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纺 织、建材、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 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 造,集中资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4个省内大中城市供水 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渗、漏、损,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建设 污
18、水回用工程。大力开展污水的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工程建设, 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促进污 水资源化;各地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作为缓解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加快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削 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域使用功能。“十五”期间已建成的城市 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保证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 程。全面实施泡湖湿地与地下水保护行动,限制开采地下水,倡导合 理利用雨洪资源,采取人工PI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 理湿地缺水、污水与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生态湿地及地下水的良性循 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湿地、城市河
19、道等环境整治,改善 湿地、城市水域功能。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节水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 各级政府要组建节约用水管理机构,为抓好全社会的节约用水工作提 供组织保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职责权限将建 设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真正做到组织、任务、措施、投入到位。 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积极争取 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各级政 府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支出与总体支出的同步增长。要加快利用市场 机制筹措资金的步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 中小型水电、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加速培育、发 展节水产业。要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安装 节水计量设施的支持力度。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 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有水资源作保障的大好机遇,争取新上一批 对各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开源节流项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 实承担起水法所赋予的节约用水管理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 自的职责分工抓好本职工作,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