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91.200CCS P25T/CASMES XXXX2023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fair-fa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r municipal engineerin(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实施XXXX - XX - XX 发布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7.3. 1.3钢筋放样时应充分考虑到钢筋在弯曲加工中的延伸率,防止转角及交会处因弯曲钢筋顶碰模 板,严禁钢筋、焊接头、机械连接头、绑扎丝等接触模板,保证混凝土保护层满足要求,且满足其距混 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 mmo7. 3.
2、2钢筋的堆放与保护7. 3. 2. 1钢筋应堆高存放,堆放时不应与泥土、水及油污直接接触,防止污染、锈蚀。7. 3. 2. 2无棚场地堆放时,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雨、水、气锈蚀钢筋。7. 3. 2. 3钢筋应随进随用,避免因在现场旋转时间长而产生浮锈,污染模板影响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 果。7. 3. 2. 4成型的钢筋,应分批分类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现场做到整洁清晰,堆放有序,便于查找 使用。钢筋绑扎与焊接7. 3. 3. 1钢筋绑扎前,应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进行复检,与配料单相符。7. 3. 3. 2钢筋绑扎前表面应除锈。7. 3. 3. 3绑扎丝应选用无锈镀锌铁丝,每
3、一竖向筋与水平筋交叉点均绑扎,绑扎丝头拧紧应不少于两 圈,且成八字形紧固,绑扎丝头均应全部折向钢筋骨架内部。7. 3, 3. 4必须确保钢筋在模板中的定位准确,应采用专用混凝土垫块,或设计文件规定的措施控制钢 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垫块痕迹。7. 3. 3. 5钢筋保护层的垫块颜色应与清水混凝土的颜色接近,放置应具有规律性(一般呈梅花形布置 形式),并固定牢固。7. 3. 3. 6钢筋绑扎时,预埋件的埋设必须准确、牢固。钢筋入模过程中严禁碰伤模板。7. 3. 3. 7钢筋入模过程中严禁碰伤模板。7. 3. 3. 8钢筋及预制构件电焊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焊渣落入模板表面,焊点处焊渣应
4、清除干净。7. 3. 3. 9钢筋绑扎后应采取必要的防雨措施。7 A混凝土工程7. 4.1混凝土搅拌搅拌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优先选用预拌混凝土,其拌合应符合GB/T 14902的规定。清水混凝土搅拌应采用专门的生产线和运输设备。在生产供应清水混凝土的台班内,不应在 同一条生产线上穿插生产其他规格、品种的混凝土。同一结构工程所用混凝土应保证原材料一致。7. 4. 1.4混凝土拌合物应工作性良好,颜色均匀。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延长20 s30 So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必须按配合比进行投料,控制水胶比、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根据气候变 化随时抽验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5、7. 4.2混凝土运输7. 4. 2. 1合理安排调度,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积压或供应中断。7. 4. 2. 2清水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专用搅拌运输车。搅拌运输车不应穿插运输其他混凝土。装 料前运输车罐内应清洁、无积水。7. 4. 2. 3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搅拌运输车罐体高速旋转20 s30 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 卸出,当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 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作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搅拌运输车罐体应快速旋转 搅拌均匀,并应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再泵送或浇筑。8. 4. 2. 4在混凝土拌合物
6、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9. 4. 2. 5采用泵送施工方式时应符合JGJ/T 10中的相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a)大高程泵送时,在水平管与垂直管之间,应选用曲率半径大的弯管过渡;向下泵送混凝土时, 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应小于12。b)应保持混凝土连续泵送,或降低泵送速度,维持泵送的连续性。停泵时间超过15 min时,应 每隔4 min5 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 料斗中混凝土离析。7. 4. 2. 6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测试,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对不符合颜色和工作性能要求的拌 合物严禁使用,并做好记录;输送车、泵、管每次
7、清洗应排净积水,避免影响水胶比。7. 4.3混凝土浇筑7. 4. 3.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构件应符合GB 50204的规定,应完成隐蔽工程 验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保持模内清洁、无积水等工作。采用泵送施工方式浇筑时应符合JGJ/T 10的 相关规定。7. 4. 3. 2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入泵坍落度范围应为160 mm220 nlm,在 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坍落度。7. 4, 3. 3可先在底部浇筑一层不大于30 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7. 4. 3. 4为保证浇筑深处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应
8、超过表1的规定。表1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捣实方法配筋情况浇筑厚度(mm)用插入式振动器300用附着式振动器300用表面振动器无筋或配筋稀疏时250配筋较密时150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7. 4. 3. 5混凝土浇筑时,应尽量缩短浇筑时间间隔,防止引起色差,避免分层面产生冷缝。混凝土振 动点应从中间开始向边缘分布,且布棒均匀,层层搭扣,遍布浇筑的各个部位,应保持浇筑的连续性。7. 4. 3. 6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应选用插入式振动棒、附壁式振捣器或表面平 板振捣器振捣混凝土。7. 4. 3. 7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将入模的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一
9、点的振捣时间不应超过30s, 以表面呈平坦泛浆、无气泡逸出为止。严禁漏振、过振、欠振。7. 4. 3. 8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应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插入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 半径的L4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插入式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应小于5 cm,使浇筑的混凝土形 成均匀密实的结构。振捣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砂浆飞溅,及时清理溅在模板内侧的砂浆。浇筑混凝土 时,振捣棒采用“快插慢拔”、均匀的梅花布点,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 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7. 4. 3. 9混凝土自由下料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否则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应采取措 施防止混
10、凝土在入模时直接连续冲击侧模。7. 4. 3.10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一次浇筑厚度不应大于50 cm。7. 4. 3.11混凝土先后两次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0 min,第二次浇筑前,要将上次混凝土顶部的 150 mm厚的混凝土层重新振捣。加入引气剂的混凝土浇筑时应进行第二次振捣。7. 4. 3.12混凝土浇筑时,应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 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校正到位。7. 4. 3.13清水混凝土结构需分次浇筑时,混凝土浇筑至标高以上50 mm处,拆模后剔出表面混凝土 至设计标高,保证上下两层
11、黏结强度。7. 4. 3.14在炎热气温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 板和钢筋的温度不超过35 ,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o可采用仓面喷雾的方式进行降温, 并应安排在傍晚和夜间浇筑混凝土。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 风等措施,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7. 4. 3.15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应 大于50 浇筑体中心温度与表层温度的最大温差以及混凝土表层温度与周边气温的最大温差均不应 大于25 o7. 4. 3.16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12、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应大于15 o7. 4. 3.17预应力混凝土预制件应一次浇筑成型,每个构件的浇筑时间不应超过6h,最长不超过混凝 土的初凝时间。7. 4, 3.18在现浇结构采用模板一次安装成型,确需分两次或多次浇筑混凝土时,在下次混凝土入模前, 应清除上次混凝土浇筑时吸附在模板面上的溅浆,要注意不应使用坚硬的工具。7. 4. 3.19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a)施工缝应留设在明缝和蝉缝处,且应设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在混 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不应呈斜面。b)后续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或浮浆层。凿除时的混凝土强度,水冲法应达 到0.5
13、MPa;人工凿毛应达到2.5 MPa;机械凿毛应达到10 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 应清除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旧混凝土表面并不应留有明水。浇筑混凝土前用厚度为10 mm 20 mm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砂浆做底,随后浇筑混凝土。c)在浇筑新旧混凝土交界面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应触碰旧混凝土面,亦不能远离旧混凝土,应使 振动棒与旧混凝土面的距离保持在50 mm左右,以使混凝土的石子在振捣时均匀地进入座底 砂浆内,并使交界处混凝土应到充分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接缝严密。d)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 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应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e
14、)施工缝处理后,应待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方可浇筑后续混凝土。7. 4. 3. 20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清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冷缝”和裂缝的发生。7. 4, 3. 21在不同强度等级构件节点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在节点处的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 置应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构件边缘不应小于500 mmo7. 4. 3. 22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 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表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气温()2525WC30210180C30180150注:C5
15、0以上的混凝土和混凝土中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延续时间应按试验确定。7. 4.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7. 4. 4.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 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 应的温控技术措施。7. 4. 4.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掌握近期气象 情况,必要时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国家现行标准。7. 4. 4.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根据结构、环境状况采取减少水化热的措
16、施。7. 4. 4. 4大体积混凝土应均匀分层、分段浇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分层混凝土厚度应为1. 5 m2. 0 m;b)分段数目不应过多,当横截面面积在200 m2以内时不应大于2段,在300 m2以内时不应大 于3段,每段面积不应小于50 m2;c)上、下层的竖缝应错开;7. 4. 4, 5大体积混凝土应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浇筑,浇筑温度(振捣后50 mm100 mm深处的温度)不 应高于28 o7. 4. 4. 6大体积混凝土可采取循环水冷却、蓄热保温等控制体内外温差的措施,并及时测定浇筑后混 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25 o混凝土浇筑体在入
17、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应大于50 o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应大于2.0 /do混凝土浇筑体 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5 o7. 4.5混凝土的养护7. 4. 5. 1在大风或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特别是在暴晒的情况下,应对新浇混凝土面及时采取薄膜或 彩条布等不透水材料临时覆盖,在后续工序操作时,揭开覆盖物进行二次振捣和压抹,所有操作完成后, 用薄膜严密覆盖。7. 4. 5. 2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进行保湿蓄热养护。可采用塑料薄膜、彩条布、保温棉毡覆盖或涂刷水 性养护剂加覆盖等措施,使混凝土在规定的养护期内始终处于有利于硬化强度增长的温湿度环境中。养 护期间应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并控
18、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离地2 m以内应用塑料布包 裹保护。7. 4. 5. 3清水混凝土的竖向结构养护不应采用淋水养护直接喷淋混凝土表面,模板拆除后应及时用塑 料薄膜包裹。7. 4. 5. 4不应采用对混凝土表面有污染的养护材料和养护剂,对同一视觉范围内的混凝土应采用相同 的养护措施。7. 4. 5. 5在预应力后张拉施工前,应对清水混凝土结构张拉端面进行严实的包裹保护,防止水泥浆污 染混凝土表面。7. 4. 5. 6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 d,高温期施工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 d。7. 4. 5. 7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
19、 任制。7. 4.6混凝土冬期施工7. 4. 6. 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5 d低于5 c或最低气温低于-3 时,应确定混凝土进入冬 期施工,清水混凝土应遵照冬期施工的规定执行。8. 4. 6. 2在冬期施工中,应采取下列措施满足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效果:a)在微冻地区,日平均温度在0 以上时,应采用蓄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塑 料薄膜严密覆盖、在塑料薄膜外覆盖对清水混凝土无污染、阻燃的保温材料,利用混凝土本身 的水化热养护。同时留置好同条件养护试块,作为判断现场混凝土强度之用。b)在寒冷地区,混凝土需掺入防冻剂时,应经试验对比,确认混凝土表面不应产生明显色差和析 出物。c)必要时混凝
20、土搅拌应对拌合用水采取加温、对细集料场下应埋设加热管、清除砂石中的冻结块 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同时混凝土罐车和输送泵应有保温措施,保持混凝土入模温 度不低于5 od)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有遮挡或覆盖等防风措施,防止在风力较大时带走水分和热量。当室 外气温低于-15 时,不应浇筑混凝土。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材料选择2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47施工工艺5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本文件适用于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与质量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
21、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700碳素结构钢GB/T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902预拌混凝土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GB 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附条文说明)GB 50204混凝土结
22、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CJJ 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JGJ/T 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 74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 96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16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16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196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23、)JGJ/T 219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间隔件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清水混凝土 fa i r-faced concrete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面效果的混凝土。3 7明缝 visible joint凹入混凝土表面的分格线或装饰线。3 3蝉缝 pane I joint模板面板拼缝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的细小痕迹。4基本要求4 1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前应做样板并应做好专项技术交底。市政工 程清水混凝土工程应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包括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设计、模板设计及预埋件、预留孔 洞处理。5 :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应进行全过
24、程质量控制,在上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下一 道施工工序。4 1对于饰面效果要求相同的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其材料和施工工艺应保持一致。4 4处于潮湿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清水混凝土,应选用非碱活性骨料4,大体积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应按设计文件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进 行。4 A有防水和人防等要求的市政清水混凝土构件,必须采取防裂、防渗、防污染及密闭等措施,其措 施不应影响混凝土饰面效果。5材料选择5 1 一般规定5.1.1 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使用的材料,除满足本规程清水混凝土相关要求外,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设计文件的规定。5.1.2 市政清水混凝土工程采用
25、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1.1.1 2.1用于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除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 50666、GB 50204. JGJ/T 74、JGJ 96、JGJ 169和CJJ 2等的相关规定。1.1.2 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的选型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要求及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并应满足 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模板应采用定型模板,模板体系应技术先进、构造简单、支拆方便、经济合理。1.1.3 模板应具备下列技术条件及质量要求:a)板面平整光滑、无形变、无翘曲、不脱色;脱模容易,应能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b)模板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耐水性、透
26、气性和加工性能良好。c)应做到定型化拼装。d)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1.1.4 模板骨架材料应采用金属标准型材、木梁、钢木组合梁、铝梁等材料,骨架材料应平直、截面 尺寸偏差在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且满足受力和变形要求。1.1.5 模板配件可采用模板专用夹具、钩头螺栓、对拉螺栓等金属材料,应满足模板体系的连接加固 要求。1.1.6 根据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要求、施工工艺、模板周转次数等要求,确定模板类型。1.1.7 木板材质应符合下列要求:a)钢木结构大模板体系中的模板面板应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平整、无裂纹和龟纹、色泽一致、 厚薄均匀、耐磨性好,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应
27、采用厚度15mm以上,表面覆膜质量不小于120 g/m2的多层木胶合板作为面板。b)钢框胶合板模板体系中的钢框应保证模板的侧向刚度,应采用热轧型钢,材质应选用不应低于 Q 235,其材质应分别符合GB/T 700、GB/T 1591的规定,模板的中间肋可选用焊接矩管,焊 接平整光滑。胶合板面板耐磨性高,面板的工作面应采用具有完整且牢固的酚醛树脂面膜或 具有等同酚醛树脂性能的其他面膜。c)全钢定型模板体系中所用的钢材材质不低于Q 235,模板的面板选用钢板制作,厚度由计算确 定,其他专用模板可根据模板受力计算选用面板。大模板面板应进行边口处理,模板的肋和 背楞应采用型钢、冷弯薄壁型钢等制作,材质
28、应于钢面板材质化学成分相同,以保证焊接可 靠性。根据清水混凝土表面装饰要求可在模板面板上焊接或螺栓固定图案、线条等装饰物。d)不锈钢贴面模板体系中的不锈钢面板应采用镜面不锈钢板,固定于钢模板或木模板表面,不 锈钢面板接缝必须严密,边肋及加强肋安装牢固,与模板成一整体。e)铝合金模板体系中铝合金模板材质应采用6061 T6,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和抗腐蚀性; 面板应采用3 mm-4 mm厚铝合金板材制作,背肋应采用相同材料的铝合金型材,其他配件 包括背楞、支撑等材料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f)当设计对清水混凝土表面有特殊要求时,选用的模板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g)模板吊环的数量、材质、规格、位置、
29、焊缝及连接螺栓应经计算确定,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 备,并符合GB 50010、GB 50017、GB 50205、JGJ/T 74等规定,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1.1.8 模板漆(脱模剂)应具备下列技术条件:a)模板漆(脱模剂)的选用应考虑模板的种类、混凝土表面效果和施工条件;b)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吸附力,并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c)脱模后应能满足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易涂刷、易清除、无毒 无害;d)不污染和锈蚀模板。5 1钢筋5. 3.1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采用的钢筋应符合设计文件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污染,表面有颗粒状、片状老锈或有损伤的钢筋不应使
30、用。5. 3.3清水混凝土的表层间隔件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专项设计,除应符合JGJ/T219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应影响清水混凝土的饰面效果;b)不应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不能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5.4混凝土原材料1.1.1 4.1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必须符合GB 175 的规定;b)同一结构工程混凝土应采用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的水泥,应保持不同批次间水泥性能稳 定且颜色一致;c)用于大体积清水混凝土的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d)水泥质量
31、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1.1.2 骨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 应符合 GB/T 14684、GB/T 14685 等的规定;b)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大于31.5 mm的碎石,其含泥量小于1.0 %,泥块含量 小于0.2 %,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10 %;c)细骨料应采用II区中砂,泥块含量小于1.0%,使用天然砂时含泥量应小于3.0 %,使用机 制砂时石粉含量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d)同一结构工程混凝土所用骨料应选用同-产地、颜色均匀一致、质量稳定且不含有杂物。处于 潮湿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混凝土,应选用非碱活性骨料。1.1.3
32、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同一结构工程应采用同一水源的水,拌合用水不 应使用搅拌站回收浆水。1.1.4 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要求:a)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GB 50119的规定;b)外加剂应质量稳定,与水泥适应性好,所拌混凝土含气量不应大于3.0 %,不影响混凝土的 颜色;c)同一结构工程混凝土所用同种类外加剂应选用同一厂家、颜色均匀一致、质量稳定的外加剂。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 1 一般规定6.1.1 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GB 50204、JGJ 55的规定。配合比设计除应满足设计 和施工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混凝土外观质量、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
33、济性要求。6.1.2 市政工程大体积清水混凝土应采用混凝土 60 d或90 d强度作为指标,并将其作为混凝土配 合比的设计依据。A 9配合比设计6.2.1 单位用水量应根据骨料的品种、粒径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值选择,可参考相关标 准及施工单位经验选用,混凝土水胶比不应大于0.45。6.2.2 单位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应按水胶比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应小于350 kgo 混凝土中应使用矿物掺合料,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总胶凝材料量的45 %o6.2.3 混凝土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性能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历史资料确定。粗、 细骨料用量可按JGJ 55规定的质量法或
34、体积法计算得到。6.2.4 计算配合比应按JGJ 55规定的试配、调整等步骤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大体积清水混凝土配 合比试验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在确 定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合用 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7施工工艺7 1 一般规定7.1.1 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力准备等工作。7.1.2 同一清水混凝土结构应采用相同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同一饰面效果混凝土结构应采用相 同的模板和模板漆(脱模剂)。7.1.3 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样板。样板应经建设
35、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确认, 满足设计意图及质量要求后,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参照。7 3模板工程7.2.1 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大模板的设计应符合JGJ/T 74、JGJ 162、JGJ 96等有关规定;a)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设计应构造简单、支撑牢固、装拆方便,尺寸标准化,少拼装接缝;b)同一饰面效果混凝土结构应采用相同的模板和模板漆(脱模剂);c)模板设计应考虑运输、储运和装拆过程中模板不变形、面板不损坏。7.2.2 模板的设计计算7. 2. 2.1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应包含下列要求:a)模板及支撑结构设计计算和模板加工图设计;b)应根据
36、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模板周转次数等要求,确定模板类型及对 拉螺栓的类型和构造;模板周转次数要求高的工程,应选用全钢模板;c)模板的平面配模设计、面板分割设计和对拉螺栓排布设计;d)支模构造和细部节点设计要求;e)模板面板的拼缝和相邻模板支模接缝的构造密封或材料密封设计;f)支撑结构的地基基础及承载力计算。8. 2. 2. 2模板配板、分块及分割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模板分块应定型化、整体化、模数化和通用化,应按整体式大模板体系进行配模设计;b)结构竖面模板应以结构中心线对称、均匀布置,上下接缝位置应设于变截面或其他分格线位置;c)面板应竖向布置,也可横向布置,但不应双向布
37、置。当整块面板排列后尺寸不足时,应采用大 于600 mm宽面板补充,设于中心位置或对称位置;当采用整张排列后出现较小余数时,应调 整面板规格或分割尺寸。拼接缝位置设在与背材压缝处;d)面板为钢板时,其分割缝应竖向布置;钢板需竖向接高时,其模板横缝应在同一高度;e)水平结构模板应采用木胶合板作面板,应按均匀、对称、横平竖直的原则做排列设计;对于弧 形平面,应沿径向辐射布置。7. 2. 2. 3普通清水混凝土模板不应设置对拉螺栓。装饰清水混凝土模板需设置对拉螺栓时,对拉螺栓 孔的排布应满足规律性、周期性和对称性的装饰效果。7. 2, 2. 4模板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a)模板结构的设计计算应根据其结
38、构形式综合分析模板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应在 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计算其变形值;b)计算模板的变形时,应以满足清水混凝土表面要求的平整度为依据;c)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最大变形值不应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7. 2. 2. 5模板的拼缝和装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对模板面板进行拼缝设计,绘出排版图,拼缝应使混凝土饰面形成有规律性的装饰线条;b)对异型结构面板,应将异型模板尽量拼接到边部,或拼接成美观的图案;c)圆柱模板的竖缝应设于轴线位置;d)矩形柱模板一般不设竖缝。当柱宽较大时,其竖缝应设于柱宽中心位置。柱模板分割后的余数 应放在地面以下或柱顶端。7. 2.
39、2. 6模板细部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符合模板设计整体构思,确保模板施工拆装、拼接、错让等的可操作性;b)设计方法应构思合理,确保足够的强度和刚度;c)设计应遵循通配通用的原则,保持施工方法的一致性,减少材料浪费。模板的加工制作7. 2. 3. 1模板应按模板设计图加工制作,严格控制加工精度,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表面 平整度,接缝严密。7. 2. 3. 2大模板制作放线应精确定位,减小测量累计误差。7. 2. 3. 3模板配件应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饰面清水混凝土采用钢模板制作时,面板应在抛光处理后及时涂刷模板漆(脱模剂),并做好 防锈处理。7. 2. 3. 5模板面板拼
40、缝处应进行防漏浆处理,模板边缘应进行校核调直及洗边处理。处理后的拼缝应 保持面板的平整度,且不应使混凝土表面着色。7. 2. 3. 6模板制作时,应在模板加工厂进行试拼装。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厂。试拼装时,异型模板应整 体拼装,同尺寸截面模板可分段拼装。异型模板应整体拼装,同尺寸截面模板可分段拼装。异型模板整 体拼装时,应按现场使用时的模板姿态进行拼装,尽量少采用卧式拼装和上下颠倒式拼装。模板运输、安装7. 2. 4. 1模板装卸时应妥善放置,并有保护措施,防止模板变形、损坏;吊运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 止模板变形。7. 2. 4. 2模板必须慢起轻放,避免模板的机械性损坏和安全事故发生。7. 2.
41、 4. 3模板进场后,应按设计要求对模板及配件的质量进行验收,清点模板和配件,确认其型号、 数量。7. 2. 4. 4模板安装前应对样板模板进行试安装,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安装。7. 2. 4. 5模板安装前均匀地涂刷模板漆(脱模剂),在涂刷模板漆脱模剂)前应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和 质量检查,并调整影响模板安装的钢筋。7. 2. 4. 6应根据专项方案确定模板的安装顺序,按模板编号安装就位,保证拼缝严密和方便拆除。7 . 2. 4. 7安装模板应搭设必要的临时支撑架和操作架。吊装模板时,应妥善保护模板面和边角,防止 损伤,不应使模板受到弯曲、碰撞。应采取措施避免钢筋骨架和操作工具损伤模板漆。8 .
42、 2. 4. 8模板之间应连接紧密,模板拼接缝处防漏浆措施应完整、有效;安装对拉螺栓和连接件应正 确对位,不应硬拉硬撬损伤模板;对拉螺栓安装时注意拧紧顺序使锁紧程度一致;模板的支承体系和连 接件应设置齐全,支撑和固定应牢固,保证受力均匀。9 . 2. 4. 9模板安装就位后,应对缝隙及连接部位采取密封措施。10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11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清除模板内的水锈、油漆等易污染混凝土表面的污染物,并将板面清理干 净。12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进行监测,若有倾斜或变形,应及时调整,以恢复正确位置。模板拆除7. 2. 5. 1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符合GB 50204、JGJ 162
43、、JGJ 96等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系梁、 盖梁和高度在3 m以内的墩柱,混凝土强度在10 MPa以上才能拆除侧模,高度在3 nl12 m 的墩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5 MPa才能拆除侧模。d)拆模的时间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指标外,还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选择拆模时间。当环境温度为 (5-15)时,拆模时间应大于48 h,当环境温度高于15 时,拆模时间应大于36 h。e)承重模板应在清水混凝土强度达到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或设计文件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拆除。 f)芯模和预留孔道的内模应在清水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坍塌
44、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拔除。 b)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底模和支架应在预应力钢筋锚固、孔道压浆、封锚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 计要求或满足设计文件规定时,方可拆除。7. 2. 5. 2选择拆模工具和拆模方式时,应以保护混凝土外观质量为前提,不应硬撬硬拆损伤混凝土结 构和模板。7. 2. 5. 3模板拆除应按照设计或方案规定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 部位;先外侧、后内侧的原则。模板保养7. 2. 6. 1拆下的模板及配件等,严禁抛扔及随意堆放,应吊至地面,维修整理,堆码整齐,以备周转。7. 2. 6. 2模板面板不应污染、磕碰;胶合板面板切口处必须刷两遍封边漆,避免因吸水翘曲变形
45、;螺 栓孔眼必须有保护垫圈。7. 2. 6. 3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模板上黏结的混凝土灰浆及多余的焊件或绑扎件,修理受损伤的模板, 涂刷隔离剂整齐堆放备用。7. 2. 6. 4模板平放时背楞向下,面对面或背对背的堆放,严禁将面板朝下接触地面。模板面板之间加 锈子以保护面板。7. 2. 6. 5成品模板存放于专门制作的钢管架上或底部支设垫木,底面应垫离地面20 cm以上,垫点应 保证不使模板产生变形,保证排水畅通,避免潮湿,叠放高度不超过2 mo7. 2, 6. 6模板储存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晒、防雨措施,防止产生变形、分层或翘曲。7. 2. 6. 7检查加劲肋、背楞和其他构配件及焊缝,如有弯曲变形或开裂,应严格按质量要求修复或更 换。7. 2. 6. 8控制模板的周转次数,定期检查模板质量、维修和保养,对于损伤严重的模板应停止使用。7. 2. 6. 9涂刷模板漆(脱模剂)的模板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注意防尘、防雨、防晒和损伤。7 1钢筋工程7. 3.1钢筋下料与加工7. 3. 1.1钢筋表面应洁净,受污染锈蚀的钢筋不应使用;严重锈蚀的钢筋不应使用。7.3. 1.2钢筋加工的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成型钢筋的尺寸准确,保证钢筋弯钩两 边角度、长度的统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