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苏轼与白居易虽然相去近两百年,但在人生经历、出处行藏等方面多所相似。 二人早年都热衷于政治,仕宦之路波折不断,而且在频繁的迁谪中,他们的人生观和处世心 态都曾产生巨大的转折和变化。白被贬后,深思人生价值和出处问题而转向独善一路,苏被 贬后注目人生与社会、宇宙的关系。在苏轼诗文中,“慕白”的表述屡见不鲜,明显流露出 对白居易的倾慕与神往。除行迹上的相似外,苏、白二人更重要的相似点在于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方面的接近,尤 其是在超越意识上的接近。所谓超越意识
2、,既是一种人生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盖指主 体在历经磨难后承受忧患、理解忧患并最终超越忧患以获取自由人格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 士人虽身处逆境,却能不为所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无所挂碍的境界。这种超越意识首先在白居易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白氏在久经宦海沉浮之后,面对日益 剧烈的政治倾轧,决计抽身退步,高蹈远引,其思想意识已从对理想的执着走向了求取闲适 的超越。他走向超越的方法大抵有三:一是“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的安心思 想;二是“吾道寻知止”的知足观念;三是“应似诸天观下界”的看破态度。对自白居易才 开始凸显的这些超越意识,苏轼可谓体验深切,已得白氏超越意识的要义
3、。“天地之间,物 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打消各种贪欲,以自得自乐之心对待外物和自我, 与世无争,来去自如。正因为有了这种人生态度,所以人的成就已经无足轻重,成败荣辱只 是人生整体的不同方面。对苏轼来说,自然不必完美,历史也不必公正,人可以在沉思中得 到安宁。苏轼与白居易的关联还体现在对陶渊明的效法上。早在元和八年,41岁的白氏因丁母 忧而退居下邦金氏村,即创作了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两年之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而陶渊明所居柴桑即在江州。地域的巧合,加上夙昔的仰慕,使白对陶的关注和热情益发加 大,并明言“予夙慕陶渊明为人:从此期他的一系列诗作可以看出:不愿受世网羁绊,向 往无拘无
4、束的自然境界,追求人生的自由洒脱,乃是白居易由前期创作讽喻诗、积极参政而 转向中后期创作闲适诗、退避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白与陶在历经仕途坎坷后所共有的 特点。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空间站是载人空间站的简称,它在距离地面40050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上长期运行, 可供人居住,和载人飞船都属于载人航天器。既然载人飞船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人 类的飞天
5、梦,.?首先,载人飞船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被设计成了一种体积小、运 行时间较短、一次性使用的返回式载人航天器。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 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生产出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为了利用太空的微 重力环境资源,科学家们研制出了新的航天器一一空间站。.,能够携带较大的试验设 备,而且其太阳能电池翼更大,电力系统能够满足大型设备及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要。同时, 空间站支持长期太空飞行,允许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长时间的空间实验,探索更多未知。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答:22 .根
6、据文段的内容,用单句的形式为“空间站”下个定义,不超过65个字。(6分)答: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 有人认为“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对于以上 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个“赏经典诗文,品诗意人生”的主题班会,你将在班会上 发言。请写一篇发
7、言稿,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你为什么赞赏这种方 式的诗意地栖居。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本质的原因”分析错误,结合“这种超越意识首先在白居易身上有着突出 的表现。白氏在久经宦海沉浮之后,面对日益剧烈的政治倾轧,决计抽身退步,高蹈远引, 其思想意识已从对理想的执着走向了求取闲适的超越”分析可知,本质的原因应该是超越意 识,即白居易在久经宦海沉浮、遭遇政治倾轧之后,人生观、处世态度、思想意识等方面的 一种超越,一种境界。而“久经宦海沉浮,遭遇了政治倾轧”只是他当时的处境,是
8、他的人 生经历,属于“形迹”,只是诱因。2 .答案:C解析:“暴露了他在惠州生活的舒适”错误,苏轼在惠州的生活并不是真的舒适,而是 他的一种生活态度,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其实这主要源于苏轼善于治苦遣怀,所以始终能以 超然的态度看待官场升沉穷达”可知。另外依据“据说当时宰相章惇看见了此诗,认为” 可知,宰相章惇观诗贬苏轼的故事是“据说”,未经考证,不能作为历史事实来陈述。3 .答案:D解析:材料二观点为苏轼学习并发扬白居易的“中隐”观念,身在官场,却不以利禄萦 心,更为超然洒脱。A、B、C三项均表现出苏轼不以利禄萦心,超然洒脱、恬淡悠闲的心境, 符合材料观点;D项则表现了苏轼对人生漂泊不定、匆匆无
9、常的感慨与怅惘。选D。4 .答案:白居易一向仰慕陶渊明的为人,白居易贬所江州正是陶渊明故乡,更激发 了他对陶渊明的关注和热情。白居易与陶渊明有共同的仕途坎坷的经历。5 .答案:苏轼学习白居易求取闲适的“超越”意识和进退裕如的“中隐”观念。 苏轼突破白居易未能完全忘情于仕宦的庸俗一面,不计得失,与世无争,超然洒脱。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 人”分析错误,第段是说“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 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10、D项,“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抒 情性的议论”错误,应是“本文以议论为主,兼具记叙、抒情”。8 .答案: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 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由武而文,又由 文而政,集三重身份于一身。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评价文中作者观点的能力。首先要阅读全文,结合文章 的具体内容,抓住“唯一性”这一特性,从辛弃疾的身份、性格、辛词的特点来回答,关注 作者把辛弃疾和其他人的对比,从中提取、筛选、整合本题答案。文章第段就总体评价了 辛弃疾的历
11、史唯一性:“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 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第段“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 的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第段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表明辛弃疾的词作具有唯一性: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 蘸着血和泪抹成的。第段“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 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 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由此得出辛弃疾在文人中具
12、有唯一性的第三点原因:词人本色是 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集三重身份于一身。9 .答案:“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 形象;从这一动作中,我们可以窥见辛弃疾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 插嘴后复杂真实的内心:不满、愤懑、焦虑、等待、企盼(或:这一动作十分形象地传 达出辛弃疾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后有志难申、报国无门的悲愤 之情。);“把栏杆拍遍”还是全文的文眼,它巧妙而形象地概括了词人的一生,给了读 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道题的 回答要精
13、读文章的第段文字,将“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和辛弃疾的人生遭遇、理想抱 负、思想情感等方面结合起来思考,还要分析“把栏杆拍遍”作为本文的标题在全文中的作 用。阅读原文,结合全文五处“拍栏杆”的描述和文章里对辛弃疾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找 到有效的答案。“把栏杆拍遍”引用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能为文章增添文学 色彩。根据“把栏杆拍遍”的含义,结合着辛弃疾的“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从 词的风格特点、人物形象角度作答。第段,“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 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人物的动作是人物思想情感的 外化,所以要由他的动作分析到他的心理活动:这
14、里“把栏杆拍遍”,传神地描述了辛弃疾 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渴望 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遍”说明拍的次 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结构上,“把栏杆拍 遍”还是全文的文眼,它巧妙而形象地概括了辛弃疾的一生,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本 题从“把栏杆拍遍”的动作、辛弃疾的心理活动等方面分点作答即可。10 .答案:C解析:“游”的宾语是“并州”,“见郭子仪”的主语是李白,由此可以排除A、D两 项,根据前文“璘败,(李白)当诛”可知,后面应该是“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由此
15、排除 B项,最终确定答案为C项。11 .答案:D解析:两句中“道”字的含义不同,前者为动词“取道,途经”,后者为名词“道路”。12 .答案:C解析:“而李白已经醉倒,无法满足皇帝心愿”错误,根据原文“授笔成文,婉丽精切, 无留思”可知,李白酒稍醒,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满足了 皇帝的心愿。13 .答案:(1)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 贵,以此为耻。(2)唐代宗即位,用左拾遗的官职召李白入朝(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 终年六十多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句得分点:侍,侍奉;素,一向, 向来;耻,以
16、为耻。第句得分点:立,即位;以,用;卒,死,去世。14 .答案: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他是谪居人间的仙人。唐玄宗召见李白,谈 论当代的事情,他奏上一篇赋颂,唐玄宗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他醉酒稍醒,挥笔成文, 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唐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唐文宗下诏把李白的 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解析:根据原文“知章见其文,叹日:子,谪仙人也!“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 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 爱其才,数宴见”“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的内容,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
17、先在隋朝末年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 逃111来,客居于巴西(今四川)。李白出生时,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用来给他命名。李白 十岁通读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里推举有道科,他不应举,苏颁任益州(今四川成 都)长史,见到李白感到奇异,说:“这个人天生之才,英明不凡,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 就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J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 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 吴筠交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他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 感慨惊叹地说:“你,是天上谪居人间的仙
18、人啊!”并在唐玄宗面前说起李白,唐玄宗在金銮 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事情,李白于是奏上一篇赋颂。皇帝赐食给李白,并亲自为他调羹, 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酒徒在街市上醉酒。皇帝坐在沉香亭子里,突然之间心中 有些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 醉酒稍醒,拿笔给他,他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皇帝喜爱他 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 (为他)脱鞋。高力士 一向高贵,以此为耻,便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帝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 李白自知不被皇帝亲近的人所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
19、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皇 帝赏赐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往来于宿松、匡庐 之间,永王李璘征用他为幕府僚佐。永王李璘起兵,他逃回彭泽;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 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 郭子仪而使其免受处罚。到这时,郭子仪愿解除自己的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皇帝下诏把 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又回到沼阳,因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 千人前往河南,路过潺阳,释放李白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 涂县令,李白投靠他。唐代宗即位,用左拾遗的官职召李白入朝(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
20、,而 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爱谢眺终老的 青山,想在这里终老。到他死后,就埋葬在山的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拜祭他 的坟墓,又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附近砍柴。范传正寻访李白的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已嫁给平 民为妻,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大家的风范,她们见到范传正哭着说:“先祖是想埋在青山, 临时葬在山的东麓,这不是他的本意。”范传正给他改葬,并树立了两块石碑,唐文宗时, 下诏把李白的歌诗,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15 .答案:D解析:尾联中的“微之”指元稹,其字为“微之”,不是指白居易。16 .答案:前一句将刘禹锡比作英雄刘备,表明刘禹锡、白
21、居易二人都有远大的政治抱 负,彼此惺惺相惜。后一句意为白居易非常欣赏刘禹锡婉而多讽的诗歌风格,是其难得的知 音。颈联分别运用了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孔子修撰评价春秋的典故,语言典雅精练, 从政治抱负和诗文唱和两方面颂扬了二人志趣相投,情意深厚。17 .答案:(1)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3)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8 .答案: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以启山林) 任重道远解析:第一空:依据“决心和意志,箪路蓝缕”推断决心和意志不会轻易改变,故可填 写“自强不息”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 的人生
22、态度。“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第二空:依据 “隼路蓝缕”推断后文应为“隼路蓝缕”的类似意思的成语,故可填写“跋山涉水”或“栉 风沐雨、艰苦奋斗、以启山林”。“跋山涉水”:是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栉风沐雨”: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艰苦奋斗”:不 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以启山林”:开辟山林。常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苦。第三空:依 据“工程虽成绩显著,但仍然”“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推断工程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故可填写“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 肩负的责任重大,并且
23、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19 .答案:结构整齐,增强语势,更全面地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巨大作用。解析:排比修辞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或相似句式构成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和节奏, 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原文用四个“是的根基,是的宝 藏,是的精神标识,也是的精神纽带”的句式,构成排比,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巨大 作用。20 .答案: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或“多种文明汇聚 融合,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 的保障。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语缺失,“使”字句的运用让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 “使”字或去掉“由于。二
24、是词语搭配不当,“扩大”和“创造力和影响力”搭配不当, 改为“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21 .答案:为什么还要研制空间站呢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资源很有价值 空间站 不仅体积更大22 .答案:空间站,是指在距离地面400500千米高度的近地轨道上长期运行,可供航天员在太空中居住并进行长时间空间实验的载人航天器。23 .写作指导:材料先以海德格尔的一句名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引出对 “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的思考。然后提供了四种“诗意地栖居”的方式,问考生最赞赏哪 一种方式,并谈谈为什么赞赏。这道作文题任务指向明显,无论选择哪一种诗意栖居的方式, 思考的重点都是在“为什么”上,即它向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三 单元 检测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