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涝积水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区内涝积水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内涝积水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区内涝积水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目录勘察工作概况21.1 任务由来21.2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3 工程概况31.4 勘察目的与任务31.5 工程勘察等级确定31.6 勘察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41.7 勘察工作依据和执行的技术规范51.8 勘察工作方法、完成及质量评述5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7平滩河 支沟河 水(地地 水)74.2 (德)74.2 (微)12.48 (微)524.25微)7.73(微)7.73(做)4.0 (微)4.0(微)2.8 (微)2.8 (微)2、土层工程区内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素填土,根据现场调查访问,并参考临近工程经验, 场地内粉质粘土和
2、素填土对碎及径中钢筋、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2.6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2016年版),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 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建议项目建设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域范围内无断 裂、破碎带通过,构造稳定。场地无滑坡、泥石流的地震稳定性问题。2.7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钻探、现场调查访问,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 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地下洞室、地下构筑物和河道、沟浜洞、墓穴、防空等对工程不 利的埋藏物。2.8 特殊性岩土评价勘察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
3、粉质粘土和风化岩。2.8.1 素填土场地存在大面积素填土区域,素填土的年限、填筑方式及处理情况等变化大,素填 土组成情况复杂,密实度不均匀。一般现状道路下部素填土由于经长年车载碾压,沉降 趋于稳定,密实度较好;现有建筑周边区域及绿化用地区域,素填土的密实程度差异较 大,总体较差。若没有经过处理,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危害,造成管道受力不均甚至出 现拉裂等。建议对明挖段管道基底进行机械碾压夯实,填料及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 要求。拟建工程荷载较小,采用松散填土做为持力层时,建议对已有填土进行碾压夯实。稍密-中密状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即可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 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
4、水不畅时,填土层底部长期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呈现灰色软塑状, 采用该层做持力层时,建议对该层进行换填处理。2.8.2 软土沟谷地带、汇水条件较好区域内粉质粘土,以及与填土交界面处粉质粘土,由于长 期受水浸泡,呈流塑软塑状。该层力学性质差,压缩性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适 合直接作为拟建管道持力层;如若选择,则建议该层采取换填、灌浆等方式进行处理。 经处理且检测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2.8.3 风化岩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分层强度相对较低,工 程地质特性较差,承载力一般,经检测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2.9 相邻构(建)筑物本工
5、程拟建管网多沿现状道路和建筑物周边铺设,沿线地下管道较多,施工前需获 得已有管线分布资料,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现场确认,防止施工对既有管线造成破坏。拟建于现状道路下的管网,施工开挖时对既有道路通行有影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 施工方案和必要的施工措施确保既有道路的通行安全。管道起点处明挖段及井编号Yw-4北侧15m顶管段为既有人行天桥,管道基槽开挖 及顶管施工应尽量与相邻构(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开挖应保证地基持力层的完整性 不被破坏,强度不受影响,避免对现有建(构)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井编号Yw-8Yw-19管道及急流槽明挖施工段位于现状道路边坡上,明挖施工对现状边坡造成一定破 坏;建议明挖段施工
6、必要时先支挡后开挖,并严禁爆破开挖,避免大范围开挖,宜分段 跳槽开挖和施工,基槽开挖后应及时回填。对沿线道路及边坡布设沉降变形监测点,发 生开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 原位测试3.1.1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表3.1 N63.5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孔号测试深度(m)N63.5平均值(击)变异系数N63.5加权 平均值(击)ZK41.2-4. 49.70.3810.98ZK140. 8-2. 815.050.37ZK222. 2-4. 69.280.35根据统计成果,各孔素填土的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未修正)统计平均值为9.28、 15.05击,变异系数为0.350.38。
7、由结果可知,场地范围内素填土性质不均,变异性 较大;结合现场钻探资料可知,试验结果变异性大主要是因场地范围内素填土硬杂物含 量不同及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拟建管道沿线素填土由机械回填形成,道路部分经过碾 压,结构总体呈稍密中密状态,均匀性较差。3.2 岩土参数室内试验成果统计321取样本次勘察共采集岩石试样9组,进行块体密度、单轴抗压强度、三轴压缩变形、抗 剪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其成果见测试报告附件。322统计公式室内试验成果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74-20I4第14.1节相关公式 进行统计,统计公式如下:n(1)计算平均值公式:0m= 口一n(如)2(2)计算标准差公式:5=(3
8、)计算变异系数公式:5= 耙(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时的修正系数公式:兀=1土(济(5)计算标准值公式:0K=Ys.0m式中:外一岩土参数的试验值m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k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田一岩土参数的标准差8-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Yl统计修正系数L为风险概率为0.025 (一级工程)时的概率系数323试验统计成果各岩土层室内试验统计详见表3. 2T,岩土参数的统计充分考虑取样、试验操作等 因素对试验成果的影响,按照地质体的不同单元、区段、层位进行统计,统计其算数平 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当统计数量不足6个时取平均值。3.3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与设计采用规范协调,参数取值原则按照相关规范规
9、定进行确定,规范无规定时参 照其他规范及地区经验确定。表示岩土性状的物理性质指标,一般采用平均值,按承载 力极限状态计算强度或稳定的力学指标,一般采用标准值。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选取以本次勘察的勘探、测试、试验资料为主,结合重庆地区 类似工程经验、相关规范、规程、手册等综合分析,合理选用。1素填土的相关设计参数结合原位测试、本工程的特征和地区经验采用。粉质粘 土层的相关设计参数结合本工程的特征和地区经验采用。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岩体物性指标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岩体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山岩石的室内测试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试验平均 值;岩体抗剪强度山岩石室内抗剪强度折减而成,折减系数为
10、:内摩擦角小取0.90, 内聚力C取0.3;岩体抗拉强度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裂隙面抗剪强度标由裂隙的基本性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表4. 3. 1及结合本工程特点、地区经验提供。3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O19确定。岩质地基浅基础(条形基础、整体板筏基础和独立柱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第4. 2. 3条确定。式中几为地基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由岩石抗压强度乘以地基条件系数1.0,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为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
11、性情 况,本场地取0.33。4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6850330 2013)表、表 8. 2. 3-3 和表 11. 2. 3 确定。5岩土层水平抗力系数、水平抗力比例系数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J50-147-2014 确定;6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47-2014表E. 0. 51 选用;7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确定。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综合得出岩土体参 数值,见表3.3-1。岩上名称人力真上粉质粘上强风化 砂岩中风化 姆强风化 蝴中风化 瞬
12、重度KN/m3天然20*19. 80*/24.4/25.0饱和21*20. 00*/岩石抗强1变标准值(的)天然/23. 38/7. 26饱和/17.31/4. 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处理后现场 测试确定120*50057123002396粘聚力kPa2*27. 5*/1530/600内摩擦角o28*13. 5*/35. 28/31.55岩体理论破裂角o/62. 64/60. 78抗拉强度标准值kPa/532/149弹性模量E(lOMPa)/2802/1138泊松比(U so)/0. 30/0. 34临时边坡坡率/1: 1.51: 1.251:0. 501:0. 201:0. 501:0.
13、 25基底摩擦系数/0. 200. 250.30.60.30.45锚固体与岩石极限粘结强度 标准值kPa/1000/500水平抗力系数MN/m;500m/s,中风化基岩Vs800m/so拟建场地 地震效应评价见表4.1-1。表4.1”拟建物地震效应评价表管线编号覆盖层最大 厚度(m)岩土类别等效剪 切波速 (m/s)地段类别特征 周期Yw-1- Yw-4+3014.7素填土、粉 质粘土145ii一般地段0.35sYw-4+30Yw-5+3030.8索填土、粉 质粘土145ii一般地段0.35sYw-5+30Yw-6+2014.5素填土、粉 质粘土145ii一般地段0.35sYw-6+20Yw-
14、824.8素填土、粉 质粘土145ii一般地段0.35sYw-8Yw-1912.5素填土、粉 质粘土150ii不利地段0.35s42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工程区主要地层为泥岩、砂岩、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勘察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故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地基土 液化和地震塌陷等岩土问题。在素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素填土 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未来素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建议整平场地碾压或夯实处理后, 复测填土层的剪切波速,校核地震效应评价。4.3 分段地质评价4.3.1 浅埋明挖段(YwlYw-2l)Yw-1Yw-2-l段管线位于围网四
15、路现状人行天桥下。根据地质调查,管网沿线无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场地整体稳定。根据钻探揭示,该段管道沿线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黏土,素填土层厚约 13.914.5m,素填土呈稍密.中密状,粉质黏土位于素填土之下,厚度约0.81.0m,下 伏基岩为泥岩,强风化层厚约0.81.3m。根据设计方案,该段管网设计管底标高为343.800343.544m。地面标高348.62348.68,管道直径1500mm,长度约25.00m,按照设计标高开挖,埋深4.88-5.01 m,基坑 边坡高度4.8-5.01m,基坑边坡以土质边坡为主,岩性以素填土为主,直立开挖发生圆弧
16、 形滑动可能性较大。边坡安全等级为H级。基坑边坡坡顶以外1.5倍坡高范围内局部段落 有人行天桥的基础,管道周边存在燃气和现状雨污管道等,建议放坡开挖或临时支护开 挖,建议先核查周边管线分布情况,在有放坡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分段跳槽开挖,基坑边 坡高度大于3m,建议坡率1:1.5。部分段落距离现状人行天桥基础较近,无放坡条件, 建议设置临时支撑开挖。建议采取钢板桩等形式支护,局部风险较大处可加横梁形成对 撑,加强支护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注意对现状人行天桥的保护以及加强监测工作。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经压实处理后也可作为基础持 力层。建议对建筑物及沿线道路布设沉降变形监测点,发
17、生开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对应 措施。当管道安装好后即时回填,雨季施工(基槽开挖)时,应作好地表水截排水措施。建议在施工图设计之前进一步核实邻近地下管网(如燃气、通信、电力、自来水和 现状雨污管道等)的分布情况,边坡坡顶1.5倍范围内存在市政管道及其他结构物时, 不宜放坡开挖,建议进行内支撑支护施工。4.3.2 顶管段(Yw-21 Y w5)Yw-2-lYw-5段拟采用顶管施工。Yw-2-lYw-5段为现状围网四路道路上,根据 地质调查,未发现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场地 整体稳定。根据钻探揭示,Yw2lYw-5段覆盖层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层厚0.9()30.80m
18、。 下伏基岩为泥岩及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约O.53.5m。根据设计方案,Yw-2-lYw-5段段管网设计管底标高为343.544-341.234m,管网 穿越土体索填土、强风化砂岩及中风化砂岩及泥岩。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BJ50-174-2014附录B,围岩类别判定为IV、V类。表4.3,顶管段围岩级别划分用岩岩性工程地质条件用岩基本分级地下水状态分级困岩级别修正素填土位于现状道路下,经来往车 辆碾压,多呈稍密中密,且 碎(块)石含量超过25%VIV粉质粘土呈可塑VIV强风化砂岩软岩,岩体破碎VIV中风化砂岩、泥岩较软岩,岩体较完整IVIIV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19、附录E,对III级围岩按2倍荷载等效 高度为深埋与浅埋的分界深度Hp(Hp=2hq);对IVVI级围岩按2.5倍荷载等效高度为 深埋与浅埋的分界深度Hp(Hp=2.5hq)。荷载等效高度hq按下式计算:hq =0.45x2,心o=l+i(B-5)S围岩级别;3宽度影响系数;B隧道垮度;B每增减1m时的围岩压力增减率,B5m, i=0.1: BV5m, i=0.2。表4.3-2隧道深埋、浅埋判定表井段编号围岩级别垮度(m)3hq (m)Hp(m)埋深(m)判定Yw-2-l- Yw-3+8.17V级1.50.32.165.44.805.42m浅埋隧道Yw-3+8.17- Yw-3+36.82IV级
20、1.50.31.1522.701.95m浅埋隧道Yw-3+36.82Yw-5V级1.50.32.3045.4深埋隧道围岩类别为V类(素填土或强风化砂岩)、IV类(中风化砂岩、泥岩),围岩自 稳能力差,成洞困难,洞顶会发生坍塌,极易开天窗,建议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支护 措施。土岩界面处会存在软土或沙土、水淤积,加剧顶部失稳,雨季含水量较大,强度 很低,雨季很难自稳,顶管施工中可能遇见孤(块)石,施工时应注意带来的影响,由 于该段均为穿越现状道路,建议设计加强措施,并在施工过程加强支撑措施,做好专项 保护方案。开挖过程局部可能存在地下水,在雨季施工管线范围内地下水将会增加,施 工时应加强抽排水措施
21、,避免在雨季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施工期 间加强地表变形监测。素填土成分分布不均,顶管挖掘过程中可能遇较密集的硬质物层,施工应充分考虑 场地内岩土体软硬不均的情况。特别是在Yw-3井前方约30m,顶管穿越中风化砂岩、 泥岩段,可能会存在局部岩体强度较硬的情况,施工阶段应密切关注此类地段相关工程 地质问题,做好相关问题应对处理预案。根据设计方案,顶管段的工作井与接收井为圆井及方井,网井直径D=5m、方井尺 寸长*宽=7*4m。工作井、接收井开挖深度4.806.13m,井壁四周基坑边坡由素填土组 成,直立开挖发生囤弧形滑动可能性较大。形成的临时基坑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安全 等级为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区 内涝 积水 改造 工程 工程地质 勘察 报告 一次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