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国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国论教学设计8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识疑难点,总结文言实、虚词、活用情况和句式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朴素简劲的语言,体味文句意蕴,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意图,理解所总结的历史教训I。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论证结构,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感受文章的雄辩力量和充沛气势。.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教学过程”知人论世 知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眉山三苏祠有副楹联 对他们父子做了高度评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本文选自嘉
2、祐集笺注权书。嘉祐,宋仁宗的年号。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 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这篇是权书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这是篇史论文,主要论述了 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但论古是为了讽今,所以作者的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 此批评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不当。 析背景宋朝建立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 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 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 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开国到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 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
3、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苏洵正是针 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的。一、文本研读 古今对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 丧,率赂秦耶? ”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 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 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 国,秦以攻取之外
4、,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 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 在于战争。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5、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 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 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 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 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 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 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 柴不烧完,火就
6、不会灭。”这话说对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 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 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 己。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 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
7、的国君, 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 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 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 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君上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 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 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 国。(燕国的)
8、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 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 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 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 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9、,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 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 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 下了! 结构梳理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苏洵认为:六国之所 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 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 的侵略野心,促
10、使自己走向毁灭。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 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 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 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以上这些就 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接着苏洵再 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 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那末,秦国所最
11、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 战了。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 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 “弊在赂秦”的论点。第二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 地是说这些国家的前辈创业的很难;“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是说这些国家的后代只顾眼前的暂时利益,轻易地把前辈 辛勤创有的国土随便割让给秦国;“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是说秦国并不因为得到奉 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这就是第一段结尾所说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越向敌人 屈服退
12、让,就越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要加紧侵略。所谓“奉之弥繁,侵 之愈急”。秦国的侵略欲望根本没有止境,这是秦国侵略者不可改变的本质。诸侯各国奉献 土地一味妥协,只能激起它的更大的侵略野心。这里,不需要通过作战,就已经判别胜负了, 至于诸侯各国的因之而破灭,那更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作者为了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的道理讲得更为明白清楚,苏洵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火不灭。”“薪”就是木柴,这个譬喻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的 错误。这一段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 一句,具体指的是韩国、魏国和楚国。 这三个国家都紧靠秦国,当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论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同步 教学 设计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