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讲人:陈建平主讲人:陈建平湖镇中心卫生院湖镇中心卫生院、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一、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1、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 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 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 症状。3、护理 预防:预防:处理:处理: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
2、作。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1、原因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2、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
3、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3、护理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处理: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 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 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 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 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
4、物,以稳定患者紧张 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 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 带,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三、静脉炎三、静脉炎1、原因 主要原因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 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2、临床表现 沿静脉
5、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3、护理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 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 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处理: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 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 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四、空气栓塞1、原因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6、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血液(静脉血)不能进入肺动脉,因而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2、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 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
7、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3、护理 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 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处理: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 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8、、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的生命。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输血反应。者,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输血反应。一、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1、原因 发生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
9、液中产生白红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2、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先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1,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 续1-2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3、护理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
10、 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二、过敏反应二、过敏反应1、原因 患者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发生过敏反应。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 白质与患者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而使机体致敏。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 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多次输血的患者,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 相互作用而发生输血发应。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一旦与相应的抗 原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2、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
11、输血时,其程度轻重 不一,通常与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轻度反应: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 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重度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3、护理 预防: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采血前4h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用清淡饮 食或饮糖水,以免血中含有过敏物质;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处理:根据过敏反应的程度给予对症处理。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药后
12、症状可缓解;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根据医嘱皮下注射1:1000 肾上腺素0.5-1ml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开;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三、溶血反应三、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1、血管内溶血 原因:输入了异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反应发生快,一般输入10-15ml血液即可出现症状,后果严重。输入了变质的血液:输血前红细胞已经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
13、存温度过高、血液被剧烈震荡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 渗溶液或影响pH的药物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5ml血液时 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第三阶段:一方面,
14、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后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另一方面,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加重了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护理1)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查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遵守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2)处理: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应进行以下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或其他药物治疗。将余血、患者血标本和尿标本送化验室进行检验。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
15、护肾脏。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2、血管外溶血 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和抗E)引起。临床常见Rh系统 血型反应中,绝大多数是由D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抗原抗体免疫反 应所致。反应的结果使红细胞破坏溶解,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后迅速分解,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Rh阴性患者首次输 入Rh阳性血液不发生溶血反应,但输
16、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因子的抗体。如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 应较少见,且发生缓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症状较轻,有轻 度的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对此类患者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 免再次输血。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相当于或大于患者总血容量。常见的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的反应、出血倾向及枸橼酸钠中毒等。1、循环负荷过重 即肺水肿,其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同静脉输液反应。2、出血倾向 原因:长期反复输血或超过患者原血液总量的输血,由于库存血中的血小 板破坏
17、较多,使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出血。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黏膜淤斑,穿刺部位大块淤血或手术伤口渗血。护理:短时间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严格掌握输血量,每输入库存血3-5个单位,应补充1个单位的新鲜血;根据凝血因子缺乏情况补充有关成分。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原因:大量输血使枸橼酸钠大量进入体内,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枸橼 酸钠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与血中的游离钙结合使血钙浓度下降。临床表现:患者出现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电图出现Q-T间期 延长,甚至心跳骤停。护理:遵医嘱常规每输入库存血1000ml,静脉注射10%葡萄酸
18、钙10ml,防止发生低血钙。五、其他五、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及通过输血传染各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体温过低以及通过输血传染各种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因此,严格把握种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因此,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上述输血反应的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上述输血反应的关键。关键。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防治及护理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防治及护理 发生机理发生机理过敏性休克属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
19、:药物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消退亦快。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的解释是:药物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量肽分子结合而发挥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量的的IgE类抗体。类抗体。IgE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的变应原时,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原IgE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从排出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从排出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
20、释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的颗粒中及从细胞内释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等,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变应原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特应性个体初次刺激特异性IgE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FcRI结合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预存的介质新合成的介质激肽原酶组胺缓激肽白三烯血小板活性介质前
21、列腺素D2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鼻 过敏性胃肠炎 荨麻疹 炎哮喘激发和效应阶段致敏阶段再次刺激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5-20分钟内,甚至可以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分钟内,甚至可以数秒内发生,既可发生于皮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内试验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初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时(皮内试验结果阴性);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
22、面: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哮喘与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循环衰竭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而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出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
23、、腹痛与腹泻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可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与腹泻等 急救措施急救措施由于过敏性休克发生迅猛,务必要做好预防及急救准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组织抢救。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小儿每次用0.20.5ml(1/5支1/2支)皮下或肌肉注射,成人用0.5lmg皮下或肌注。首次注射后不见效果,可考虑15-20分钟内重复注射,直至脱离危险期。盐酸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松驰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
24、状。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药。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将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25、神志和尿量等病情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过敏性体克的预防过敏性体克的预防过敏性体克病情十分严重,加强预防甚为重要,应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强调医师应严格掌握用药原则,根据适应证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是预防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重要措施。由于滥用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者为数不少,如伤风感冒应用青霉素,结果发生过敏反应,实属不幸。详细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及家族过敏史:应用药物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如荨麻疹、哮喘、湿疹、药疹及过敏性鼻炎等。如有过敏史,使用药物时应提高警惕。对某种药物已过敏反应,则禁止再用。凡初次用药、停药三天后再用,以及在应用中更换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皮肤试验液必须现配现用。禁止空腹注射药物,以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警惕,加强观察:很多药物都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故对注射药物后的患者,应留在观察室2030min,以防意外发生。对有过敏史、小儿、年老体弱者尤应注意。注意输液滴速,要求先慢后快,以便利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详细向患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症状,使患者对不良反应心中有数,及时倾听患者主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预防第二次休克:有些患者以前已发生过敏性休克,由于未引起注意,以致有少数患者发生第二次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须确诊致病的药物名称,在病历卡最醒目处注明。并告诉病人和家属,或者发给过敏休克登记卡,嘱患者以后看病时持卡,以供医师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