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解读 现状 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血糖控制达标率低,73.2%的患者未达标,即使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不到位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治疗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胰岛素注射装置、注射技术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在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调查,从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教育者及医护人员角度均存在问题,我国现状更不容乐观。目前,注射技术对血糖达标的影响已日益受到关注,全球的糖尿病专家通过循证医学证据,对注射技术进行规范使广大患者受益。问题1 糖尿病药
2、物注射技术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稳定和达标重要吗?2 根据相关的国内外资料报告,注射胰岛素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大约为多少?证据级别的推荐 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中,国内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外的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对于注射技术的每一个要点进行了不同级别的推荐,其推荐的强度采用:A.强烈推荐、B.推荐、C.尚未决定。期望通过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的学习和理解,正确运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不断提升我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国外的进展 2009年9月,在雅典召开的第三届注射技术研讨会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医生、护士、教育人员及心理学家共同探讨制定了“全球糖尿病药物注射技
3、术新推荐”,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注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注射药物同样重要。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类似指南。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首次组织全国糖尿病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制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旨在为我国广大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注射技术规范,使广大中国患者受益。1 医护人员的职责 随着越来越多的注射药物和注射装置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如何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使广大糖尿病患者达到良好的糖尿病血糖管理,是摆在广大糖尿病医护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医护人员在优化糖尿病治疗药物和注射装置的使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医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教育患
4、者如何正确注射,解决注射治疗起始阶段面临的诸多心理障碍。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帮助患者以避免肌肉注射。以确保药液始终注射到皮下组织,不出现漏液/返流或其他并发症。医护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注射药物在不同人体组织吸收特征。2 注射前的心理准备 通常,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注射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和担心等。因此在注射胰岛素前,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2.1 儿童 儿童(及其父母)在开始胰岛素注射时,通常会感到焦虑,因此在确诊为糖尿病时,可以让儿童和父母自行注射生理盐水、胰岛素稀释溶液或一个单位的胰岛素,让他们意识到注射是无痛的(或相对而言不痛),这样能够
5、显著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此外,父母的冷静与镇定对患儿是最有效的支持,事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的父母往往会较少的把焦虑传递给患儿。(儿童定义为从出生到青春期)青少年及成人2.2 青少年 医护人员应该意识到,许多青少年开始接受胰岛素注射时内心存在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愿意在同龄人面前接受注射治疗。遗漏注射的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一些女孩,为了控制体重经常遗漏注射,医护人员对此有所了解。2.3 成人目前,“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存在于糖尿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双方),在胰岛素注射初期,多数患者会对注射感到焦虑。因此,在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医护人员可给患者演示生理盐水或胰岛素稀释液的自我注射方法,再让患者自行注射
6、,可以缓解患者对注射的恐惧感,长期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可能对注射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厌恶和反感。问题 在糖尿病患者药物注射技术中,我们医护人员应当担负起的职责是什么?在给你的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进行了相应的心理沟通、疗效、安全、风险评估了吗?推荐1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应就糖尿病的疾病进展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说明胰岛素是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之一,接受胰岛素治疗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为将来接受胰岛素治疗做好心理准备;A32 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向患者强调良好的血糖管理能够带来短期和长期的临床益处。为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为患者寻找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而非一味的减少治疗药物种类;A33 医护
7、人员可通过患者教育,使患者确信胰岛素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用语,以防止将一些关于胰岛素治疗的错误认识不经意传递给患者;A34 与其他年龄组一样,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与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相比,使用胰岛素注射笔更具有心理优势;A23 注射治疗的教育 基本的教育主题包括:注射治疗的方案 注射装置的选择及管理 注射部位的选择、护理及自我检查 正确的注射技术(包括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角度及捏皮的合理运用)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 选择合适的针头长度 针头使用后的安全处置 注射治疗方案需经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讨论后制定。医护人员基予自身经
8、验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患者积极配合。研究显示,若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则患者的血糖管理良好,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也较好。推荐1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担忧;A32 自注射技术开始(此后至少每年一次)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就各项教育主题进行讨论,确保患者能够充分掌握上述内容;A33 在每次就诊时(若做不到,应至少每年一次),应就患者目前的注射操作情况进行询问和观察,视诊并触诊检查部位;A34 应制定注射质量管理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同时对这些情况予以存档记录。A34 注射药物 4.1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类型及作用 胰岛素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
9、和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来源于猪和牛的胰脏,结构与人胰岛素有一定的差别。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由酵母菌或大肠杆菌合成,结构与人体内的胰岛素完全一致;人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将人胰岛素的结构略加以改变,达到超短效和长效的目的。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的不同,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常规)人胰岛素的时间-作用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特点。胰岛素注射液注射到体内自行聚集,并形成六聚体的聚合物,这些六聚体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必须经过解聚才能
10、起效。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溶液中形成六聚体更少且可以迅速从六聚体分解为单体,因此其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及更短的起效时间。推荐 1 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以在任何注射部位给药;A1 2 尽管有研究表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脂肪组织和非运动状态下肌肉组织的吸收率相似,但仍不应肌肉注射此类药物;A2 3 目前,尚无关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在运动状态肌肉中吸收率的研究,仍需要避免肌肉注射。A2 2)短效(常规)胰岛素 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相比,短效胰岛素吸收入血的速度相对缓慢,故不能模拟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短效胰岛素主要作为餐时胰岛素,必须在进餐前3045分钟注射,以使胰岛
11、素的吸收高峰与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峰相吻合。推荐:1 胰岛素在腹部的吸收速度较快,因此短效胰岛素的注射部位首选腹部;A13)中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NPH)被改良为混悬状态,这样延迟了它们在注射部位的吸收,使它们具有更长的作用时间。NPH胰岛素比短效胰岛素有更长的作用时间,NPH注射后2.53小时开始起效,持续时间1316小时。NPH的吸收峰值出现在注射后57小时,存在明显的作用峰值,可导致低血糖,尤其在大剂量注射后,其低血糖发生风险更高。推荐:1 为避免因快速吸收引发的严重低血糖反应,因此一避免肌肉注射NPH;A12 胰岛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较慢,因此当NPH作为基础胰岛素时,其
12、首选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A13 为降低夜间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在可能的情况下,单用NPH应尽量在睡前给药,而避免在晚餐时给药。A14)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主要提供一个基础胰岛素水平,它没有或仅有小的药理/生理作用峰。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在注射后约4小时开始起作用,810小时达峰,持续作用时间20小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目前动物长效胰岛素在临床中较少使用,其推荐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临床应用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有两种;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在血中的浓度更加稳定,比动物长效胰岛素吸收更加缓慢,无明显的作用峰值,从而降低了夜间低血糖事件。地特胰岛素是另一种长效胰岛素
13、类似物,它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方式与众不同。由于白蛋白与脂酰化的胰岛素之间的结合是可逆的,当注射地特胰岛素后,98%的胰岛素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次后逐渐被缓慢释放,因此具有更长效的作用。推荐 1 为防止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发生,应避免肌肉注射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A1 2 对于接受长效胰岛素注射后进行运动的孩子,必须给予低血糖警告;A1 3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在所有常规注射部位进行注射,但有待更深入的研究。B2 问题 在给患者开具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案时,你充分了解各种胰岛素制剂的特点吗?你能够指导患者在进行某一种胰岛素注射时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吗?5)预混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目前,预混胰
14、岛素制剂主要有预混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制剂为NPH和常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制剂。使用预混胰岛素能避免患者自行混合两种胰岛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同时简化了注射前的步骤,因此降低患者操作时出现错误的几率。推荐:1 早餐前注射常规(短效)胰岛素/NPH的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腹部,以加快常规(短效)胰岛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的血糖波动;A12 晚餐前注射任何含有NPH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以延缓NPH的吸收,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A14.2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血糖
15、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需要皮下注射。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在各个部位注射,其药代动力学未见部位特异性,因此可以在任何常规部位进行注射;A2 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部位的轮换和针头长度的选择,目前应遵循现有的胰岛素注射推荐意见,但有待更深入的研究。A1问题 目前国内外 胰岛素注射装置有哪几种?我院在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注射装置有哪些?你在医院临床工作中通常选用哪一种注射装置?5 注射装置 传统的注射装置包括注射器和针头,这种注射方式更
16、具有灵活性,胰岛素剂量可以随时调整,并允许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制剂进行混合以减少每日的注射次数。但要求精确抽取注射胰岛素剂量,患者有良好的视力和灵活的双手。因此在为患者选择注射装置时,应根据这些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注射装置的优缺点来选择合适的注射装置。临床常用的注射装置: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5.1 胰岛素注射工具1)胰岛素注射笔 胰岛素注射笔可分为胰岛素特充注射笔和笔芯可更换的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特充是一种预充3ml(含300U)胰岛素的一次性注射装置。笔芯可更换胰岛素注射笔由注射笔与笔芯构成,笔芯中的胰岛素一旦用完,需要更换新的笔芯,注射笔可以重复使用。胰岛素
17、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能够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注射笔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十分适合一日多次的注射方案。推荐1 注射前,为保证药液通畅并消除针头死腔,可按厂家说明书推按注射笔按钮,确保至少一滴药液挂在针尖上;A32 每套注射笔和注射笔芯只能用于一个患者,决不能在患者之间共用;A23 为防止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和药液渗漏,注射笔的针头在使用后应套上外针帽后废弃,不得留在注射笔上;A24 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秒,从而确保药物剂量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秒;A15 注射笔的针头只能一次性使用。A2
18、2)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糖尿病患者仍然将注射器作为主要的注射装置。固定针头的注射器减小了死腔体积,剂量准确度较高,可按需求混合胰岛素,与注射笔相比价格便宜。缺点为在每次注射前抽取胰岛素,携带和注射也较为不便。推荐:1 抽取胰岛素前,先用注射器吸入体积与胰岛素剂量相当的空气,然后将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从而使胰岛素更容易抽取;A32 若注射器上有气泡,可轻轻敲打注射器针筒使气泡积聚到注射器上部的药液表面,然后推动内塞排出气泡;A33 与胰岛素注射笔不同,注射器内塞推压到位即可以拔出;A34 注射器只能一次性使用。A2胰岛素注射装置 3)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是采取人工智能控制的胰
19、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胰岛素泵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够精细调节夜间基础输注量,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此外能够减少多次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增加生活的自由度,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缺点:价格昂贵,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血糖监测、生活自理能力、经济能力、一定的文化知识等)。胰岛素注射装置4)无针注射器 目前,临床可以供选择的无针注射器一种是利用高压气流喷射原理,以喷雾的形式将胰岛素通过注射器的微孔快速注入皮下;另一种是利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从而形成一个可逆的“微通道”,从而将药液导入皮下。与注射笔针头相比,无针注射器注入的药液具有分布
20、广,扩散快,吸收亦快且均匀的特点。可以消除针头注射引起的疼痛和恐惧感。缺点:价格高,拆洗安装过程较为复杂,且瘦弱的孩子往往可造成皮肤青肿。5.2 注射笔用针头 人体不同组织对胰岛素的吸收存在差异。当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最大的吸收峰出现在12小时,吸收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较为平缓,胰岛素的作用较为稳定、持久。而当肌肉注射后,胰岛素的吸收特征截然不同;胰岛素的水平急剧上升,峰值出现过早,胰岛素的作用消失过快,不能持续应有的时间。此外,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肌肉的胰岛素吸收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胰岛素应该注射到皮下。选择长度合适的注射笔用针头至关重要。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药理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因素,为孩子
21、进行个体化的选择。1)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的皮肤厚度较成年人略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厚。青春期前,两性的皮下组织的结构基本相同,青春期后女孩的皮下脂肪增厚,而男孩的皮下组织略有减少。推荐1 儿童及青少年孩子应使用长度为4、5或6mm的针头。身材瘦小或选择四肢部位注射的患者,尤其当选用5或6mm针头时,需捏起皮肤形成皮褶后再进行注射;A122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没有任何医学证据使用长度超过6mm的针头;A23 使用6mm针头时可采取呈角度进针(45角)以代替捏皮;A14 在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中,使用4mm针头可以不捏皮,90垂直进针。但有些患者中可能仍需捏皮注射,尤其是较为消瘦的孩子;A1 5
22、鉴于长针头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8mm针头。如果只有8mm针头(如目前使用注射器的患者),则以捏皮并以45角注射。或选择在臀部注射。A16 注射时应避免按压频繁出现凹陷,以防止针头刺入过深而达到肌肉组织。B37 选择上臂为注射部位时需捏皮注射。考虑到操作的难度,患者自行注射时,除非使用短针头(4mm、5mm),否则不推荐在上臂注射。A3推荐2)成人 成人皮肤的厚度非常恒定,不同注射部位、年龄、种族、BMI及性别的平均皮肤厚度大致在1.9-2.4mm之间;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极少超过3mm。但皮下组织厚度可因性别、身体部位和体重指数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注射时应严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 PPT课件 中国 糖尿病药物 注射 技术 指南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