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省编教材简版 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护理学省编教材简版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省编教材简版 PPT课件.ppt(2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 2016.92016.9中医学是怎样一门学科?是实践+理论 综合性应用学科中医学涵概了一些什么内容?内容:中国医学史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导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医基础学病因病机学说中医诊法学中医辩证学中医防治学医古文(各家学说:内经、金匮、伤寒-)中医临床学: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五官、皮肤-新兴学科:中医心理学、中医时间学、中医方法学-绪绪论论第一节第一节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学发展概况一一、中、中医护理学的起源医护理学的起源二二、中、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夏夏-春秋时期春秋时期)1、商、商:甲骨文载有:甲骨文载有“疾、医、疥、龋
2、、浴、沫疾、医、疥、龋、浴、沫”。2、周、周:产生了医学分科。:产生了医学分科。三、中三、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确立(战国-三国时期三国时期)1战战国:医疗经验颇具水国:医疗经验颇具水平。平。名医扁鹊名医扁鹊:“以脉象定生死以脉象定生死”。2西汉:西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和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医学和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世界药学史上药物治病的最早记载。专著。世界药学史上药物治病的最早记载。东汉末年:张仲景东汉末年:张
3、仲景伤伤寒杂病论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学专著。“方书之祖方书之祖”华佗华佗-创立创立“五禽戏五禽戏”;首创;首创“麻沸散麻沸散”。世。世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载。界上最早的外科手术记载。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深居庐山,为人三国时期:名医董奉:深居庐山,为人义诊,杏林春暖。义诊,杏林春暖。四、中医护理学发展(魏晋南北朝四、中医护理学发展(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五代时期)晋:王叔和晋:王叔和脉经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南北朝:雷敩南北朝:雷敩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我国最早的制
4、药学专著。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隋:巢元方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我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专我国现存最早病因病机专著。著。隋唐:隋唐:颅囟经颅囟经我国最在的儿科专著。我国最在的儿科专著。唐唐:孙思邈,药王,:孙思邈,药王,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我国现存最早医我国现存最早医学类书。学类书。昝殷昝殷经效产保经效产保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苏敬苏敬新修本草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国家级颁布的药典。世界最早的国家级颁布的药典。五、中医护理的充实(宋金元时期)五、中医护理的充实(宋金元时期)产生活版印刷术。产生活版印刷术。宋:钱乙宋:钱乙小儿药症直诀小儿药症直诀。宋慈宋慈洗怨集
5、录洗怨集录,世界最早的较完整的法医专著。,世界最早的较完整的法医专著。陈自明陈自明外科精要外科精要,妇科大全良方妇科大全良方。宋廷宋廷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载方,载方16834首。首。圣济总录圣济总录,载方,载方20000余首。余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国家药局配方,载,国家药局配方,载788方。方。金元时期金元时期:金元四:金元四大大家:家:刘刘河间(刘完素)寒凉派代表,河间(刘完素)寒凉派代表,“治以降火治以降火”。李李东垣,补土派代表,东垣,补土派代表,“补益脾土为治病之要补益脾土为治病之要”张张子和,攻邪派,弘扬子和,攻邪派,弘扬“汗、吐、泻汗、吐、泻”三法。三法。朱朱丹
6、溪,滋阴派,丹溪,滋阴派,“病多阴亏病多阴亏”。公公元元11世纪:世纪:“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世界免疫世界免疫学先驱。学先驱。六、中医护理学的成熟(明清时期)六、中医护理学的成熟(明清时期)明明:李时珍,东方巨典李时珍,东方巨典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载药,载药1892种,录种,录方方11096首,插图首,插图1109幅,世界影响最大、最早的幅,世界影响最大、最早的药学专著。药学专著。普济方普济方载载61739余方,今存载方最多的方书余方,今存载方最多的方书明末:吴明末:吴有性有性瘟病论瘟病论首提首提“戾气戾气”学说。学说。清:叶清:叶桂桂温热论温热论创立创立“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
7、证。辨证。薛雪完善薛雪完善“温热病温热病”的证治。的证治。吴瑭创立吴瑭创立“三焦辨证三焦辨证”。张张仲景仲景景岳全书景岳全书、类经类经。陈实功陈实功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傅青山傅青山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陈复正陈复正幼幼集成幼幼集成等。等。清:清政府清:清政府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部全录。温病四温病四大家大家 叶天士叶天士 吴鞠通吴鞠通 完善温病学、完善温病学、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薛生白薛生白 “温病四大家温病四大家 ”王孟英王孟英七、七、中医护理学科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护理学科的独立和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八、八、中医发展前
8、景:中医发展前景:自然疗法,无毒副作用自然疗法,无毒副作用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国际前景国际前景 经济简便,易于推广经济简便,易于推广第二节第二节中中医护理医护理学基本特学基本特点点:一、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1.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连属。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连属。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人与环境密切相关1)与自)与自然的关系然的关系人人-四季气候四季气候-疾病疾病人人-昼夜阴阳消长昼夜阴阳消长“旦慧昼安夕加夜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甚”人人-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海陆)海陆)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南南北北)2)与社会的关系)与社会的
9、关系社会的进步与落后社会的进步与落后社会的治与乱社会的治与乱人的社会地位变化人的社会地位变化二、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1、辨、辨证施护证施护(治治)的概念的概念2、“症症”、“证证”、“病病”的概念的概念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证证:证候,是对疾病病因、病机、部位、性质、邪正证候,是对疾病病因、病机、部位、性质、邪正盛衰情况的概括。盛衰情况的概括。病:疾病,是对病史或临床表现共性的概括。如中风、病:疾病,是对病史或临床表现共性的概括。如中风、消渴、消渴、痢疾等。痢疾等。a.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治治):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候不同给予不同: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候不同给予不
10、同的护理的护理(或治疗或治疗)方法。方法。b.异病同护异病同护(治治):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证候而采取: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证候而采取同种护理同种护理(或治疗或治疗)方法。方法。第第一一章:中医护理基本理论章:中医护理基本理论第第一节一节阴阴阳学阳学说说一、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阳的基本概念阴阳阴阳:是:是对宇宙中相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物或现象对立双象对立双方方属性的概括。属性的概括。它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面。-是世界一是世界一切事
11、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阴:静止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向内的、阴:静止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向内的、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阳:活动的、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向外的、阳:活动的、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向外的、功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功能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如四时之阴阳、人体之阴阳。如四时之阴阳、人体之阴阳。二阴二阴阳学说的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对立,但不孤立。对立,但不孤立。-以对方存在为依据。以对方存在为依据。-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可以向向其相其相反的方反
12、的方向转化。向转化。(一)阴阳对立(一)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二)阴阳互根(三)阴阳消长(三)阴阳消长(四)阴阳转化(四)阴阳转化1、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阴阳-对立的、矛盾的对立的、矛盾的两层含义两层含义阴阳阴阳-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如寒如寒-热;昼热;昼-夜;水夜;水-火;动火;动-静。静。2、阴阳的互根:又称阴阳依存。、阴阳的互根:又称阴阳依存。如寒如寒-热;内热;内-外;男外;男-女。女。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消阳长阴消阳长”、“阳阳消阴长消阴长”,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见下图),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见下图)阴阳平衡阴
13、阳平衡阴盛阴盛阳盛阳盛阴虚阴虚阳虚阳虚生理状态生理状态实证实证病理状态病理状态虚证虚证阴阳失调示意图生理调节生理调节平衡点平衡点热寒热寒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阴阳失调)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重阴必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阳必阴”“寒极生热寒极生热”“热极生热极生寒寒”。夏夏阴消阳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阳消阴长春春秋秋阴消阳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阳消阴长冬冬(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
14、治疗与护理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第二节、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一、五五行的基本概念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一)、一)、五行的特五行的特性:性:1 1、木、木曰曲曰曲直,直,2 2、火、火曰炎曰炎上,上,3 3、土、土爰稼爰稼穑,穑,4 4、金、金曰从曰从革,革,5 5、水、水曰润曰润下。下。木:木曰曲直木:木曰曲直火:火曰炎上火:火曰炎上土:土爱稼穑土:土爱稼穑金:金曰从革金:金曰从革水:水曰润下水:水曰润下二)、事物属
15、性的五行分类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见(见P10P10:表:表1-21-2)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火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脏肝心脾肺肾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三)、三)、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生克乘侮生理生理相生相生相互促进、资生、助长。相互促进、资生、助长。“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母子关系。相克相克相互克制、制约。相互克制、制约。“克我克我”者为我所不胜,者为我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我所者为我所胜。胜。四)、五行的相乘相侮病理病理相乘相乘乘
16、虚侵入过度相克。乘虚侵入过度相克。相侮相侮恃强凌弱,即反克。恃强凌弱,即反克。木木水水火火金金土土相生相生相克相克相乘相乘相侮相侮生理生理病理病理三、五三、五行学说在中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说明五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母病传子母病传子”“子病及子病及母母”-3、用于诊断和治疗:、用于诊断和治疗:诊断:根据五脏与五色关系诊断:根据五脏与五色关系赤赤-心心青青-肝肝治疗: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治疗: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培土生金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滋水涵木”-木(肝)木(肝)(肾)水(肾
17、)水火(心)火(心)(肺)金(肺)金土(脾)土(脾)第二节第二节藏象藏象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了解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了解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1.2熟悉脏腑分类、名称熟悉脏腑分类、名称1.3掌握心的生理功能掌握心的生理功能1.4掌握肺的生理功能掌握肺的生理功能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运用心、肺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能运用心、肺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一、一、藏象的概念:藏象的概念:藏,藏,“脏也脏也”内脏。内脏。象,象,“征象也征象也”脏腑显现于
18、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关系的学说。二二、脏腑的、脏腑的内容内容及及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五脏五脏:心心-肝肝-脾脾-肺肺-肾肾.化生和储藏精气化生和储藏精气-“藏而不泻藏而不泻”六腑六腑:小肠小肠-胆胆-胃胃-大肠大肠-膀胱膀胱-三焦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泻而不藏”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脑-髓髓-骨骨-脉脉-胆胆-女子胞女子胞 功能似脏功能似脏“藏而不泻藏而不泻”形态似腑而中空形态似腑而中空三、脏象学说的特点三、脏象学说的特点(一)以
19、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一)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五脏中心论(二)五脏与形体各组织及器官联结成一个整体(二)五脏与形体各组织及器官联结成一个整体(三)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三)五脏的生理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目目筋筋爪爪怒怒泪泪胆胆耳、二阴耳、二阴肝肝舌舌骨骨膀胱膀胱(木)(木)小肠小肠脉脉发发肾(水)肾(水)(火)心(火)心面面恐恐喜喜唾唾(金)(金)(土)(土)汗汗肺肺脾脾大肠大肠胃胃鼻鼻皮皮毛毛忧忧涕涕口口肉肉唇唇思思涎涎一、五脏一、五脏(一)心(一)心概述概述1、心的生理功能:、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主血主血主脉主脉+心气推动心气推动血液周流不息、循
20、环无穷。血液周流不息、循环无穷。生理上:心气充足生理上:心气充足-血脉充盈血脉充盈-脉和缓有力。脉和缓有力。病理上:心气不足病理上: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血脉空虚-脉细弱无力脉细弱无力心气衰竭心气衰竭-血行停止血行停止-心跳与脉动消心跳与脉动消失失生命终结。生命终结。(2)心主神(心藏神)心主神(心藏神)神: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心主神: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是指心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生理上:心血充足生理上:心血充足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精神充沛、思维敏捷、神志清晰。病理上病理上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
21、烦、失眠、多梦、健忘。血热扰心血热扰心神昏、谵语。神昏、谵语。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关系心血滋养心神。心血滋养心神。心神调节心血。心神调节心血。2、心的生理联系心的生理联系心合小肠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与夏气相通应(二)(二)肺肺概述概述1 1、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功能(1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 主气主气 呼吸之气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一身之气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 。司呼吸:肺的呼吸功能。司呼吸:肺的呼吸功能。生理上:肺主气、司呼吸生理
22、上: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平稳、均匀;气道呼吸平稳、均匀;气道 通畅。通畅。病理上:肺气虚病理上:肺气虚-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呼吸微弱、气短懒言,语音低 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微、体倦乏力,全身功能下降。(2 2)朝百脉)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百脉入心汇于肺。(3)主宣发、肃降)主宣发、肃降宣发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宣发宣发呼呼+布精。布精。肃降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肃降肃降吸吸+布精。布精。(4)通调水道:)通调水道:输布输布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运行运行-“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排泄排泄生理上:呼吸
23、顺畅、精微布散、水液排泄。病理上:咳呛、喘息,小便不利(水肿)。2、肺的生理联系肺的生理联系肺合大肠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与秋气相通应作业:1、藏象的概念。、藏象的概念。2、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3、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1掌握脾的生理功能1.2掌握肝的生理功能1.3掌握肾的生理功能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能运用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判断病理变化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职业
24、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三)(三)脾脾概述概述脾为消化器官脾为消化器官,中医称脾为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1、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功能(1)主运化)主运化指脾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全身的生理功能。指脾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输布全身的生理功能。生理上生理上运化水谷运化水谷: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消化吸收精微物质,输布全身。运化水液运化水液: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水液经脾、肺输布,而多余水液经肾下注膀胱。下注膀胱。在病理上在病理上运化水谷方面运化水谷方面-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出现消化功能减退:腹胀、便溏、纳呆。便溏、纳呆。运化水液方
25、面运化水液方面水停肠道水停肠道腹泻。腹泻。水停肌肤水停肌肤水肿。水肿。(2)主统血)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功能。生理上: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生理上:脾主统血,统摄血液循脉道而行。病理上: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病理上: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等。2、脾的生理联系脾的生理联系脾合胃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四)肝(四)肝概述概述1、肝的生理功能、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人体气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护理学省编教材简版 PPT课件 中医 护理 学省编 教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