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麻醉病人的护理.pdf
《初级护师麻醉病人的护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护师麻醉病人的护理.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的护理一、麻醉前准备(一、麻醉前准备(4 星)星)1.麻醉前一般准备麻醉前一般准备(1)饮食控制:麻醉前常规禁食)饮食控制:麻醉前常规禁食 12 小时,禁饮小时,禁饮 46 小时,以防止麻醉时和麻醉后因呕吐误吸导致的窒息。(小时,以防止麻醉时和麻醉后因呕吐误吸导致的窒息。(2)局麻药过敏试验:普鲁卡因使用前常规做皮肤过敏试验。()局麻药过敏试验:普鲁卡因使用前常规做皮肤过敏试验。(3)麻醉物品的准备:药品准备、器械准备。()麻醉物品的准备:药品准备、器械准备。(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2.术前访视术前访视(1)病史:个人史、既往手术
2、麻醉史、治疗用药史、家族史等。()病史:个人史、既往手术麻醉史、治疗用药史、家族史等。(2)全身情况:精神状态、营养发育情况、体重变化、有无贫血、发热、脱水等。()全身情况:精神状态、营养发育情况、体重变化、有无贫血、发热、脱水等。(3)判断脏器系统的功能,以判断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判断脏器系统的功能,以判断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3.麻醉前用药麻醉前用药(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一般在术前)麻醉前用药的目的:一般在术前 30 分钟给患者应用麻醉前用药,其目的主要达到镇静和催眠、镇痛、抑制腺体分泌、抑制不良反应等作用。(分钟给患者应用麻醉前用药,其目的主要达到镇静和催眠、镇痛、抑制腺体分泌、抑制不
3、良反应等作用。(2)麻醉前用药常见种类,镇静催眠类,镇痛药,抗胆碱药。)麻醉前用药常见种类,镇静催眠类,镇痛药,抗胆碱药。2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麻醉最常用的方法,因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可控、可逆,也无时间限制,患者清醒后不留任何后遗症,且较局部和阻滞麻醉更舒适和安全,故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手术。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麻醉最常用的方法,因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可控、可逆,也无时间限制,患者清醒后不留任何后遗症,且较局部和阻滞麻醉更舒适和安全,故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手术。1.吸入麻醉(吸入麻醉(3 星)星)吸入麻醉是将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而起到全身麻醉作用的方法。包
4、括开放式滴药及密闭式吸入麻醉,以后者多见。常用吸入麻醉药有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乙醚等。吸入麻醉是将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而起到全身麻醉作用的方法。包括开放式滴药及密闭式吸入麻醉,以后者多见。常用吸入麻醉药有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乙醚等。2.静脉麻醉(静脉麻醉(3 星)星)静脉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和氯胺酮。3.复合麻醉(复合麻醉(3 星)星)复合麻醉是同
5、时或先后使用多种麻醉药或麻醉方法,目的是使用药量小、副作用少而麻醉效果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三、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复合麻醉是同时或先后使用多种麻醉药或麻醉方法,目的是使用药量小、副作用少而麻醉效果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三、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脊膜外腔阻滞。1.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3 星)星)3又称腰麻。适用于持续又称腰麻。适用
6、于持续 23 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穿刺间隙一般在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穿刺间隙一般在 L34、L45 间隙穿刺注入。间隙穿刺注入。2.硬脊膜外阻滞(硬脊膜外阻滞(3 星)星)又称硬脊膜外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头部以外的任何部位的手术,最常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根据神经阻滞部位不同可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中位硬膜外阻滞;低位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四、局部麻醉又称硬脊膜外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适用于头部以外的任何部位的手术,最常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根据神经阻滞部位不同可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中位硬膜外阻滞;低
7、位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四、局部麻醉1.常用局麻药(常用局麻药(1 星)星)临床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等。临床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等。2.麻醉方法(麻醉方法(3 星)(星)(1)表面麻醉:)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穿透黏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称为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穿透黏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称为表面麻醉。(2)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
8、药,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称为局部浸润麻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3)区域阻滞:)区域阻滞: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围绕手术区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以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4)神经阻滞麻醉: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神经阻滞。43.局部麻醉药中毒(局部麻醉药中毒(4 星)星)当局麻药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发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故用药必须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和
9、最低有效浓度的原则。当局麻药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发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故用药必须遵循最小有效剂量和最低有效浓度的原则。(1)常见原因:)常见原因:一次用量超过最大安全剂量;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或局麻药液内未加用肾上腺素,药物吸收过快;患者体质衰弱,对局麻药耐受性降低;药物间相互作用使毒性增高。一次用量超过最大安全剂量;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或局麻药液内未加用肾上腺素,药物吸收过快;患者体质衰弱,对局麻药耐受性降低;药物间相互作用使毒性增高。(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更敏
10、感。毒性反应也可按个体反应不同分为兴奋型:较多见,主要见于普鲁卡因中毒,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早期征候;抑制型:较少见,主要见于丁卡因中毒,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进展期、晚期表现。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更敏感。毒性反应也可按个体反应不同分为兴奋型:较多见,主要见于普鲁卡因中毒,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早期征候;抑制型:较少见,主要见于丁卡因中毒,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的进展期、晚期表现。(3)治疗要点:)治疗要点:立即停止局麻药的注入;吸氧、输液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静脉或肌内注射地
11、西泮;抽搐或惊厥者加用硫喷妥钠;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五、护理立即停止局麻药的注入;吸氧、输液以维持呼吸、循环功能;静脉或肌内注射地西泮;抽搐或惊厥者加用硫喷妥钠;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五、护理(一)全身麻醉的护理(一)全身麻醉的护理(4 星)星)1.麻醉前护理禁食;局麻药过敏试验;术前用药。麻醉前护理禁食;局麻药过敏试验;术前用药。2.麻醉后护理麻醉后护理5(1)一般护理:体位去枕平卧)一般护理:体位去枕平卧 68 小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情况。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可实行保护性约束。(小时。生命体征密切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呼
12、吸道通畅及时处理呼吸道梗阻情况。防止意外发生对患者可实行保护性约束。(2)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恶心、呕吐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原因,嘱患者放松情绪、深呼吸,以减轻紧张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时吸除胃内潴留物;必要时按医嘱予以甲氧氯普胺)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恶心、呕吐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原因,嘱患者放松情绪、深呼吸,以减轻紧张感。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时吸除胃内潴留物;必要时按医嘱予以甲氧氯普胺 10mg 经静脉或肌内注射。误吸、窒息全身麻醉时,患者意识消失,吞咽和咳嗽反射丧失、贲门松弛,若胃内容物较多且未及时吸除时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致误吸而引起窒息。一旦患者发生呕吐,应立即清理口腔等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麻醉 病人 护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