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2敬业与乐业.docx





《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2敬业与乐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2敬业与乐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职场扬帆2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经典”的出处及意义。2 .能力目标:深入理解本文中的“敬业”精神,把握“有业、敬业、乐业” 之间的关系。3 .职业素质关注点:学习本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 严密逻辑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充分理解文中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作者通过论证得出 最终结论,“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性。教学难点:学习议论文写作手法,并结合当下实际生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板书、PPT、讨论有效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或多或少地
2、缺乏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而这是我们必须 具备的精神,敬业与乐业的实质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让我 们来一起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是梁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 的演讲,当时的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 则仕”,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梁启超先生 正是为了矫正世风,才发表这样的演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他 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依然很有教育意义。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 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
3、 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 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 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 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 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 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 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 只不过是“持
4、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 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 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 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二)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 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三、整体感知作品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 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 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 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
5、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 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本文的题目为“敬业与乐业”,作者在论述何谓“敬业”、何谓“乐业” 之前,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业之必要”。因为“有业”是我们讨论“敬 业与乐业”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无业 可依,那对他来说,“敬业与乐业”又从何谈起。作者在确立了 “有业”的 前提下,进而通过举例、说明,“敬业”精神的可贵性,我们不管从事何种 职业,比如文中举出的“大总统”或“黄包车夫”,两种职业本质上都是可 敬的,都是为社会服务,所以是神圣的。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在评价职业 是否可敬,是否神圣,不在于社会固
6、有的理解和标签,而在于你是否对你的 职业做到可敬。除了 “可敬”之外,作者还提出“乐业”,这是精神层面的心理需求。 正犹如我们经常说的:“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何不快乐的过 每一天呢。”文中指出,今天不管是你工作一天,还是去赌钱、喝酒,你都 会费神费力,你都会筋疲力尽。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于客观的事。换句 话说,事实上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文中通过 很多例子,说明一个道理,职业本没有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我们对职业的态 度。“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 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 者应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教 2023 王树青 大学语文 第三 教学 设计 敬业 乐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