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2敬业与乐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7-2敬业与乐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职场扬帆2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经典”的出处及意义。2 .能力目标:深入理解本文中的“敬业”精神,把握“有业、敬业、乐业” 之间的关系。3 .职业素质关注点:学习本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 严密逻辑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充分理解文中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作者通过论证得出 最终结论,“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性。教学难点:学习议论文写作手法,并结合当下实际生活,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板书、PPT、讨论有效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或多或少地
2、缺乏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而这是我们必须 具备的精神,敬业与乐业的实质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呢?让我 们来一起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这是梁先生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作 的演讲,当时的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 则仕”,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梁启超先生 正是为了矫正世风,才发表这样的演说。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他 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依然很有教育意义。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 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
3、 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 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 “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 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 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 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 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 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 只不过是“持
4、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 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 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 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二)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 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三、整体感知作品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 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 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 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
5、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 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本文的题目为“敬业与乐业”,作者在论述何谓“敬业”、何谓“乐业” 之前,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有业之必要”。因为“有业”是我们讨论“敬 业与乐业”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充分且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无业 可依,那对他来说,“敬业与乐业”又从何谈起。作者在确立了 “有业”的 前提下,进而通过举例、说明,“敬业”精神的可贵性,我们不管从事何种 职业,比如文中举出的“大总统”或“黄包车夫”,两种职业本质上都是可 敬的,都是为社会服务,所以是神圣的。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在评价职业 是否可敬,是否神圣,不在于社会固
6、有的理解和标签,而在于你是否对你的 职业做到可敬。除了 “可敬”之外,作者还提出“乐业”,这是精神层面的心理需求。 正犹如我们经常说的:“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何不快乐的过 每一天呢。”文中指出,今天不管是你工作一天,还是去赌钱、喝酒,你都 会费神费力,你都会筋疲力尽。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于客观的事。换句 话说,事实上影响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文中通过 很多例子,说明一个道理,职业本没有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我们对职业的态 度。“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 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 者应持的
7、最基本的态度,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乐业。这在文中都有清楚的论 述,作者也是将敬业乐业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的。第二课时一、作品分析(一)文章主题本文是一篇演讲辞。作者以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面对即将走向社会 的青年学子,先指出“有业之必要”,然后进一步提出了要“敬业乐业”,即无 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全力以赴,而且要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二)文章结构课文共10段,可以分五为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一一敬业和乐业。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文章通过引经据典,说明有业之必要。提出 论点后先论述了 “有业”,提出“有业之必要”的分论点。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话 证明“无
8、业”则无药可救的道理,这是从反面论证分论点。紧接着,又用百丈 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百丈禅师是名僧,实际上隐喻了 “有业”可以 功成名就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分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 为首”的结论,强调了 “有业”是做人的根本。在对“无业”的懒人表示厌恶 的同时,也指出了“有业”者对现在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很自然地过渡到下 文。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论述敬业之可贵。通过举例、说理、议论等 手法,告诉人们要对职业有敬畏之心。作者首先引用朱熹的话解释什么是“敬 业”;然后提出问题,即“业”“为什么该敬呢? ”论述这个问题,作者先从两 个方面讲道理:一是从人类生存的需要方面,
9、一是从个体生活的意义,也可以 说是人生的价值方面,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道理。接着举例说明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从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没有高下之别, 也就是说不管怎样的职业都应该“敬”,都值得我们去“敬”。最后简单涉及要 凭才能、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论述到此,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 一步更深入地论述怎样才算是“敬业”,给听众确立了明确的努力方向。第四部分(第89自然段),论述乐业之有趣。作者首先从现实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谈起,即从一般人都会发出的叹息“做工好苦啊”谈起,通过分析得 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活着就会苦。既然如此,就不如“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也就是我们常说
10、的苦中作乐。为什么“苦”中会有“乐”呢?作者列举了四个 方面的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人生也就有了意义。(三)指导学生理解论证1 .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明确:根据中心论点包含的三层含义,作者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逐一论证。 首先论证应先有业,这是“敬业乐业”的前提。“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 调了 “有业”是做人之本。再论证应“敬业”。“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 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第三是论证应乐业。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 “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
11、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2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明确: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 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 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3 .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证对自己的启发。课堂探讨: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 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 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 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二、写作特点1 .引经据典明确: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 出了 “敬业乐业”的中心。
12、论述“有业”:孔子语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百丈禅师格言:“一 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证明“有业”之必要。论述“敬业”:朱子“主一无 适便是敬”,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引用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 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 “敬业”的论点作结。论述“乐业”,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 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 .举例丰富明确:疱偻承蜩、大总统、黄包车夫、英国人法国人等。3 .语言准确精练
13、明确: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 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 哉!”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 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 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对“主一无适便是敬”也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 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鹫,便是敬。”有时如话 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 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 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4 .善于营造气氛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观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 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 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起 受用! ”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教学建议:这是一篇演讲,具有严明的议论文逻辑,学生不容易把握,所以必须课前 预习,通读全文。为了让学生较快把握文章结构,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要贯穿 讲述议论文的要素,并结合生活实际、工作实际讲授,学生更容易学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