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案(反思)1.docx
《《北京的春节》教案(反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教案(反思)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名称教学目标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 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将写作方法运用起来较难。重点分析重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学生理解困难,理解能力较弱。教学方法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 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 读自悟时间,通过课文和课文后的“阅读链接”的对比阅读,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按时间 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
2、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导入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 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 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 得快。板块一研读赏析,感受年味L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 .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I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I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
3、自己的感受。3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 .交流体会和感受。(1)体会年前的忙碌。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写7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4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5 .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 .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 婉、间接抒情的特点。【教学重点】1 .会写7个生字。2 .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重点)3 .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
4、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2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3 .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 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1 .谈话引入: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首韩翻寒食。2 .走近作者:韩姗(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 进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 书舍人。韩翻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
5、诵很广泛。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3 .相关资料: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 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给国君吃)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 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 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二、出示学习目标1 .会写2个生字。(重点)2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3 .能根
6、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 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三 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 .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 .理解词语。6 .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侯:中间没有一竖,右上边横折窄小,下横要长,“矢”下横要长,中撇上 不出头。四品读释疑1.寒食【唐】韩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2.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 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 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 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 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这里 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 一个镜头。当时的
8、风俗, 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诗的后两句:赐火用一 “传”字,不但描绘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 可见封建等级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没 有写马也没有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 气味,听到了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 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3.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 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 描绘出了一
9、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五结构主旨1 .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 .课文主旨寒食这首诗表面上描写的是寒食节长安城内的景象,实际上借古讽今, 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讽刺之情。3 .课堂小结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 享有特权。诗是讽刺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 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板书设计:,白天无处不飞花、脚柳朝写手 歌颂太卜感世寒食 1夜晚一传M烛、五候家一抒情暗讽特权阶级第二课时-、激趣导入迢迢牵牛星二出示学习目标1 .会写4个生
10、字。(重点)2 .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重点)3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三 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 .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 .理解词语。6 .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章: “立”要扁,下横最长,中间“日”扁窄,“十”的横稍长,竖在横上要短。盈:“乃”上横要长,下边两折要短,一撇靠左边,“又”要小,“皿”下横 要
11、长。脉:永字第二笔横短竖长带左向钩,右边撇短、起笔稍高,捺要长、收笔有力。四 品读释疑1.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 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让人联想 到远在他乡的游子,和河边苦苦等待的女子。3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
12、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四句诗专门描写了织女,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 伤不已。“纤纤擢素手”与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 字。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 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 形容织女。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 水间”的意思。“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 得语。5 .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
13、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 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 “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 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又是动态的描写。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五、结构主旨1 .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 .课文主旨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 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 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3 .课堂小结叠音词的运用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这些词语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外在的
14、情景,又 抒发了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 律美和修辞美。板书设计:遥相呼应E相望无言中承如水帙I高愁哀怨r深情难诉第三课时1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2 .走近作者: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 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 实有所反映。主要作品:佃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二、 出示学习目标1 .会写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重 点)4 .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
15、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 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三、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3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 .理解词语。5 .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栖:木字要窄、中竖要长,西字稍扁、方框稍宽、里边的撇要长、竖弯不带 钩。鸦:“牙”上横与下边撇折不相连,竖钩在上横靠右位置,与下横交叉,“鸟”窄 长。四品读释疑1 .十五夜望月【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
16、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 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2 .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 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 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 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 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帖,不
17、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 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3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课后第3题)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4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 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课后选做题)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 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18、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 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5 .阅读方法解密: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 “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J枝红杏”说明是春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五结构主旨1 .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 .课文主旨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 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
19、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 丰美,韵味无穷。3 .课堂小结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 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 美,韵味无穷。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除夜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1里月里4地白柏骗, I 一、也亨挥其 1!望月兴叹(思乡怀亲人尽至flJ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1 .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 .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 的
20、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 .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 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难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 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教学准备】:预习单、评测练习、音频、课件等。【教学过程】-童谣导入,知晓春节【设计意图】由课前三分钟听民谣导入课堂,民俗渗透轻松愉悦,由此,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调
21、动课堂气氛。“小孩小孩你别馋”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民谣,是描写的哪个节 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思考: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 着的喜悦和希望?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2)体会过年的热闹。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 闹)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 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
22、导。(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正月十五: 红火、美丽)交流反馈写“除夕”的片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节日喜庆、团圆的气氛。课件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 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 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 要守岁。抓住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住“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 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
23、夕,二者 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 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 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过渡:熬过了除夕,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接着正月初一到来了。指名学生交流反馈,进一步体会正月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体会 逛庙会时人们的悠闲二与快乐?(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日的情形呀?一一是呀,春节!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人们最期盼、最 隆重的当属春节了。同学们,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 自己独具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的春节 北京 春节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