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解析版).docx
《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掌握七大断点一一断得准断点(一)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 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 (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会断句;如果作 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会断句。断点(二)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 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
2、来断 定语句的停顿点。断点(三)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间的对话,从而进行断 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 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断点(四)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 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 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断点(五)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
3、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固定结构,如“如一 何”“况乎”“何为”等;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一 乎” “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 于”“见于”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因此,必须依据 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断点(六)对称的句式。断点(七)常用修辞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前后晁错一直与吴相袁盎不友善,有晁错在某处就坐,袁盎总是避开;袁盎出现在何处,晁错也总是避开; 两人未曾在同一个室内说过话。等到晁错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员审查袁盎接
4、受吴王财物贿赂的事,处以相 当的刑罚,确定袁盎有罪;景帝下诏赦免袁盎,把他降为平民。吴、楚叛乱发生后,晁错对御史丞、侍御 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吴王掩饰,说他不会叛乱;现在,吴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 请严惩袁盎,他肯定知道吴王的密谋。”御史丞、侍御史说:“如果在吴国叛乱前,治袁盎的罪,可能会 中止叛乱密谋;现在叛军大举向西进攻,审查袁盎,能有什么作用!况且,袁盎不会参预密谋。”晁错犹 豫不决。有人把晁错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连夜去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叛乱的原因,希望能 面见景帝,亲口说明原委。窦婴入宫奏报景帝,景帝就召见袁盎。袁盎入宫晋见,景帝正与晁错在调度军 粮。景帝
5、问袁盎:“现在吴、楚叛乱,你觉得局势会怎样? ”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 ”景帝说:“吴 王利用矿山就地铸钱,熬海水为盐,招诱天下豪杰;到年老发白时举兵叛乱,如果他没有计出万全的把握, 难道会起事吗?为什么说他不能有所作为呢? ”袁盎回答说:“吴王确实有采铜铸币、熬海水为盐的财利, 但哪有什么豪杰被他招诱去了呢!假若吴王真的招到了豪杰,豪杰也会辅佐他按仁义行事,也就不会叛乱 了。吴王所招诱的,都是些无赖子弟、没有户籍的流民、私铸钱币的坏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结而叛乱。” 晁错说:“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问:“应采取什么妙计? ”袁盎说:“请陛下让左右回避。”景帝让 人退出,唯独还有晁错在场;袁盎
6、说:“我要说的话,任何臣子都不应听到。”景帝就让晁错回避。晁错 迈着小而快的步伐,退避到东边的厢房中,对袁盎极为恼恨。景帝突然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王和楚 王互相通信,说高皇帝分封子弟为王,各自有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贬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封地,因此 他们才造反,准备向西进军,共同诛杀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才罢休。现在的对策,只有斩晁错,派出使 臣宣布赦免吴、楚七国,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七国的军队可以不经过战争就都会撤走。”于是, 景帝沉默了很长时间,说:“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我不会为了爱惜他一个人而向天下谢罪的。” 袁盎说:“我计策就是这样,请皇上认真考虑! “景帝就任命袁盎为太
7、常,秘密收拾行装,做出使吴王的 准备。过了十多天,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张欧上疏弹劾晁错:“辜负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 使皇上与群臣、百姓疏远。晁错应判处腰斩,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论老少全部公开处死。”景帝批复 说:“同意所拟判决。”晁错对此却一无所知。壬子(二十九日),景帝派中尉召晁错,欺骗他说坐着车 巡察市中,于是,晁错穿着上朝的官服在东市被斩首。四、【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2023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史公日: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日: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 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
8、修起礼乐。 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 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 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 细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 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土,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 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懦尚讲
9、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造化, 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 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期 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懦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 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维、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 侯田蚣为丞相,细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陵迟:
10、衰颓。瓦合:临时凑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B.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J、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C.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D.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官,古时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代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 士、助教等。B.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的
11、“废”指放下、停止、中止,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的“废” 的意思不同。C.“其辞微而指博”的“微”指精微,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微” 的意思相同。D.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者思想。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修订“五经”,并把 春秋当作王法。B.战国时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却深入 人心,相沿不废。C.虽然陈涉的事业微小浅薄,但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追随
12、归顺向他称臣,是因为秦朝焚毁了儒生们的事 业,积下了仇怨。D.汉朝建立后,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但儒生也能被选为朝官,大部 分很快得到重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2)及今上即位,赵维、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答案】10.A 11. C 12. D 13. (1)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 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2)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绢、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
13、品德贤良 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 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咱后”作时间状语,固定结构之间不能断开,“后”后停顿,排除BD;“散游诸侯”是“散游(于)诸侯的省略,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文实词的掌握能力。B.放下、停止、中止/废除。句意: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于是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 百家的著作。C.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微”是微小的意思。可见两字意思不同。句意:其文辞
14、精微而寓意丰富博大/可 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错误,原文“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期征用,然孝文帝本好 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懦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可见在汉初“公 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及至孝景、不任懦者,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儒 生基本没有受到重用。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列”,众;“咸”,都;“润色”,发扬光大;“以“,凭借。(2) “属 类、
15、辈;“明”,通晓;“乡汽通“向”,朝向、相向。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 放下书本而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 了,礼崩乐坏,诸侯迭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编订诗 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 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 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微而寓意丰富博大,后 代学者很多人都学
16、习传录它。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 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 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 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 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 儒家典籍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 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
17、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 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 的愤懑。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演习礼乐,弦歌之音不 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对文学的爱好,自 古以来已成为自然风尚。所以汉朝兴建后,儒生们重新能够研究经学,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 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 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
18、, 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直 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维、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的文士 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蚣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 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 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五、【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3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忏季孙之怒也。其以歌为不能 事主乎!”其母叹日:“鲁其亡乎!使僮
19、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 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 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 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稀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 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情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 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走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 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统,公侯之夫
20、人加之以统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上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 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 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日:必无废先人。尔今日: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 之绝嗣也。”仲尼闻之日:“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节选自国语鲁语下) 注公父文伯:姓公父,名歌,鲁国大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B.沃土之民/不
21、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C.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士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D.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以歌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事,含义相 同。B.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嘘“朝”指在早晨,与苏武传中“人生如朝露”的“朝”含义相同。C.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后来也泛指黑夜。文中“晦”指农历每月的 最
22、后一天。D. “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安”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B.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 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C.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颇为相似。13
2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洞也。14 .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答案】10.A 11. C 12. C 13. (1)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 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2)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 啊。14.文伯之母如此做法,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 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文伯之母以自己的行为警戒儿子: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 葬送
24、前程乃至生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 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三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 生产。“天子”作主语,“朝”作谓语,“大采”作状语修饰“朝”,“日”作宾语,故“大采朝日”中间不能停顿,排除BC。 “瘠土之民”作主语,“莫不向义”作谓语,故“瘠土之民莫不向义”中间不能停顿;且“逸也”和“劳也”是一种对 应的情况,因此就出现了“沃土之民不材”与“瘠土之民莫不向义”的对应关系,故应在“材”“义”“也”后分别停 顿,排除D。故选Ao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点重点难点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解析版 难点 09 文言文 阅读 断句 2023 年高 语文 热点 重点难点 全国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