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诗歌的表现手法【亮点练】(解析版)-【过高考】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与检测(全国).docx
《考点22诗歌的表现手法【亮点练】(解析版)-【过高考】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与检测(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2诗歌的表现手法【亮点练】(解析版)-【过高考】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与检测(全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22诗歌的表现手法膜揪缔7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蚕妇杜荀鹤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芭麻?蚕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如粉色与饥色对比、贫穷和荣华对比。B.来诗“晓夕”直述采桑时间之长,“多苦辛”表现出作者对蚕妇的同情。C.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了养蚕过程的艰辛与所得劳动报酬的微薄。D.杜诗和来诗都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劳动者难享其劳动成果的黑暗现实。2 .这两首诗结尾的写法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 C
2、2.杜诗结尾以反问手法,借蚕妇之口进行控诉:都说我年年养 蚕辛苦,为什么穿不上漂亮的丝绸衣服,浑身只穿粗糙的芝麻之衣?鞭挞了封建社会统治 者的不劳而获;来诗大胆想象,提出假设:如果蚕妇也像那些贵族妇女喜爱繁华热闹, 只怕哪些住在“黄金屋里”的人只好冻死,不平之中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轻蔑和嘲笑。【解析】L本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 “两首诗都以养蚕妇的口吻讲述”错误。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 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 语调冷峻而尖锐。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杜诗尾联的意思是:年年都说我
3、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芝麻做的衣服? 来诗尾联的意思是: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姐们。表述口吻上,杜诗模拟蚕妇的口吻来诉说养蚕之苦与回报之微,充满了怨愤不平之气; 来诗则以作者的口吻假设没有蚕妇的劳作,富人将无衣可穿,语调冷峻而尖锐。句式运 用上,杜诗用反问句,揭示了蚕妇劳而无获的悲惨境遇,将质问的矛头指向了不劳而获的 统治者;来诗用感叹句,揭露了富人生活以穷人劳作的痛苦为代价的事实,表达了对不合 理社会制度的愤慨之情。修辞手法上,杜诗以蚕妇自身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作比,形象地 展现了蚕妇遭遇之不公;来诗运用假设或夸张的手法,揭露了权贵者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 活的事实。二、阅读
4、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5 . (2023新编,6分)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O答案:送人游蜀一诗中,作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3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尾联“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意思是走过让 人忧愁的地方,繁花似锦的地方就是成都了。诗人借蜀地优美风光,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 和路程险远而忧
5、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 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诗人直抒胸臆,劝慰友人。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 三晋云山皆北向,此日登临曙色开。 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注】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期,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二陵:高 大的土山称陵。据左传载,靖山有南北二陵,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 风雨的地方。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6 .(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6、项是()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C.颔联表面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A项,题目中的“九日”交代了登临 的时间是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望远。“登望仙台”交代事件和登临的地点。“呈 刘明府容”交代写作目的,作者要把这首诗呈献给县令刘容。A项正确。B项,首联写景 的语句是“曙色开”,属于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这
7、里写曙色,只用一个动词“开”,就把朝阳初升的情态描写出来了。而“详细描写”即 工笔、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此处没有对曙色进行详细描写。 B项错误。C项,颔联中“云山皆北向”是写云山的景色,“风雨自东来”是写天气的变 化,所以选项中“写望仙台景色的变化”表述正确。根据注释可知,春秋末期的三晋,儿 经分合,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里;汉代的皇帝、周朝的文王,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也已 不见踪影。所以诗句实际上是作者感叹历史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项正确。D项 ,第五句“关门令尹谁能识”指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更换,人们难以一个个 记住他们的名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
8、成古丘”描写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 芜,晋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化为尘土。两位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7 .(2023新编,6分)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借景抒情。(1分)登工望仙台见到“曙色开”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登山的畅快之情;借“云山皆北向”“风雨自东来”,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1分)借古伤今。(1分)“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喟:历史变迁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1分)用典抒情。(1分)引用陶渊明嗜酒爱菊的典故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 情,并向友人寄出了愿与之陶然共醉的愿望。(1分)解析:本
9、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 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伤今等)。其次,结合 诗句进行分析。本诗首联写景,“此日登临曙色开”写作者登上望仙台见到朝阳初升,可 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朝阳一样灿烂。颔联写作者登临所见之景,云山、风雨不仅指眼 前的自然景物,更象征历史的风云,时间的变化如同此时所见景致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 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指经过多次改朝换代,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也多次更换,人们 难以一个个记住他们的名字;当年向汉文帝传授老子章句的河上公已经仙去多年,再 也不能回来了。此处借古伤今,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
10、史感喟。尾联借用了陶渊明嗜酒爱菊 和“白衣送酒”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陶然共醉菊花杯”也表 达了作者愿与友人陶然共醉的愿望。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哀郢(其二)陆游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注】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呈限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章华: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 一座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8 .(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11、项是()A.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 操在短歌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B.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 逐江湖,诗人对此深感痛惜。C.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 的痛惜,又显出自我的旷达。D.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 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A项,第二句是说时间过得很快,就 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诗人要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之迅速的感叹。曹操短歌行中的“譬 如朝露,去日苦多”也是
12、抒发时光易逝的感慨的。A项正确。B项,颔联的大意是:“天 地呀,你到底抱着怎样的心思,为何总是让仁人志士处于途穷困厄之中呢?江湖上自古以 来留下的可都是那些去国离乡、被放逐的臣子的身影。”诗人直接议论、抒情,表达对包 括屈原在内的仁人志士的穷途厄运的痛惜之情。只要抓住重点词语“何心”“穷”“从古 ”“著”就可以领悟。B项正确。C项,“自我的旷达”分析错误。“淋漓痛饮” “慷慨 悲歌”直接抒写诗人与古仁人一样心怀追求却报国无门,只能借“痛饮”“悲歌”消解苫 痛。而在长亭下、暮色中,面对已生白发的自己,诗人更深感壮志难酬和孤独怅惘,因而 表达的并非旷达之情。C项错误。D项,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中间
13、两联都是抒情,诗歌 首句“荆州十月早梅春”和结尾句“废城霜露湿荆榛”是写景。陆游在这个和暖的十月过 荆州,面对着已废弃的楚国故都,触景生情,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 壮志难酬的愤慨,由楚国郢都的荒废,怀古伤今,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代谢、盛衰无常 的感慨和对当今朝廷的不满。D项正确。故答案为C。9 . (2023新编,6分)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首联。答案:首联第一句写景,描写了荆州(郢都)十月早梅初开,好似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突出 这里天气晴暖,景色优美的特点。(2分)第二句抒情,直接感叹岁月就像下坡的车轮,飞快地流逝。(2分)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
14、感伤情绪,寄寓了胸怀大志、迫 切希望报国效命的志士的感慨。(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达技巧。本题重在分析首联,首先要分析诗句内 容,概括所写景物特点,再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首联开篇先写眼前景,写古迹的地理环 境、景物。“荆州”是地点,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十月”交代了时间 O “早梅” “春”犹如特写镜头,诗人抓住初春的典型意象“早梅”,只用一个“春”字 ,就唤起了读者对美好春天的无穷遐想,可谓一字千金。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 “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此句说时间过得很快,就像车轮向坡下滚动,这是直接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是对人生岁月流逝之迅疾的感叹。首联上
15、下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诗人的情 感。提升第*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惜琼花张先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鹫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对比。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 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世事变故中层 层演绎出来。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天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
16、之夭夭,其叶藁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f6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藁(zhen)藁:草木茂盛 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 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子、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 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多子多孙、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3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
17、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 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题起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表达效果:反衬出山间的幽静。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萧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答题渲染。词人
18、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 之深。.博喻。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 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二、1.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咏柳)答案:联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塑造出一个别具浪 漫色彩的柳树形象。(比喻是一种特殊的联想)(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答案:衬托。用六宫粉黛衬托杨玉环之美。(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19、,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烘托渲染。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 “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 写和气氛的渲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不平和哀伤凄苦的心情。(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答案:对比。将豪门奢侈生活与平民百姓惨境对比,极力表现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5)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答案:用典抒情。“觅封侯”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抒发自 己报效祖国、收复旧河山的壮志。(6)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答案:比兴。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7) 一树春风千
20、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 杨柳枝词)答案: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三、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梦寻梅宋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金貂:汉代的宫饰。玉 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 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
21、质。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 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收获后的欣喜。C.颈联写出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他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油灯,但可以在 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D.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 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解析:C项,不是作者的真实生活状态,而是作者的梦中所想。(2)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解析:解答本题,应该先
22、明确诗句的含义,然后再与梅相联系,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如梅花的高洁、脱俗与诗人此时的心态正相契合。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罕有人至的幽居之所,诗人闲适自足,以济世救人与围炉 夜话为乐事。诗句中的闲适自足,表面上看与“梅”没有直接关联,却与梅“高洁、脱俗” 的内在精神相契合。这种对闲适别致的生活内容着意刻画,也为尾联抒发对脱俗孤傲的隐居 生活的向往之情做了铺垫。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送王昌龄李顽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莲花界:佛寺,诗
23、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 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 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 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 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亮点练 过高考 考点 22 诗歌 表现手法 亮点 解析 过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单元 复习 检测 全国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03937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