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赏菊的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赏菊的习俗.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阳节赏菊的习俗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赏菊是重阳节的一项主要活动。我国自古就是菊花的故乡,菊花素以花色艳丽、品种繁多、品性高雅而闻 名。菊花不畏风霜,绽放于深秋,象征着傲然刚强,深受人们的敬佩与喜爱。 因九月初九正逢菊花盛开之际,所以重阳赏菊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风俗。唐朝时人们对重阳节赏菊已十分重视,当时的诗人在咏九日的作品中,涉 及到菊花的比比皆是。王缙的诗句“今日登高樽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生动 形象地说明唐朝已形成“无菊不重阳”的风尚。到了宋代,赏菊之风更盛,重阳节完全可以称为“赏菊节”或“菊花 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八中说“九日重阳,都下赏菊有四种:其 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
2、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 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 皆以菊花缚成洞户”。菊花的品种在宋代大有发展,据记载大约有三百多 个品种。清朝时,有的地方在重阳节期间举办菊花大会,人们倾城出动观赏。在京 城几乎家家种菊花,富贵人家往往要种上数百盆,在重阳节时用盆菊堆成前低 后高的山形,称为“九花山子”。现在每逢重阳节,各地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菊花展、菊花会。有的地方还 设有菊花市,观赏、求购两全其美。重阳之时,芳菊盛开,独傲秋霜,文人雅士感物怀人,于是除饮菊花酒之 外,又有插菊花、赏菊花的逸事。唐杜牧诗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 满头归。”宋刘景文诗云:“重阳曾插菊花无?
3、”重阳插菊花的寓意,也不外取其求吉祥、辟邪恶、取 康宁之意,与饮菊花酒全然相同。插菊花盛行于唐代,九日赏菊之风亦蔚然大 盛。孟浩然(过故人庄便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赏菊记事。到了宋 代赏菊之风更炽,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一段记述:“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 菊;白而檀心日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容菊,无处无之。酒 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宋代的都城九日赏菊,那菊花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赏菊形式花样翻新。酒 楼前用菊花搭起门楼,酒客穿梭于其中,想来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重阳赏菊,是节日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国人民赏菊,其历史也很久远。汉代
4、,曹丕在给钟繇的书信中就曾写 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可见,当时就有君 王在重阳节赐臣子以菊花的习俗。唐代,诗人杜牧九月齐出登高诗说: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并又有“九日黄花插满头”的佳句, 不仅说明古人赏菊成风,而且描述了他们爱菊的程度,赏菊既罢,还要摘些菊 花插在头上,何等欢欣鼓舞。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名花 之一,与梅花、牡丹荣膺中国十大名花的前三名。它凌霜傲骨,高雅坚贞,享 有盛誉。它在重阳节前后开花,故又称“节花”。依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 与小菊两种;花办有挂办、管办、匙办、平办四类;花色有黄、白、紫、
5、红、 绿、粉等;花型由于花办类型、数量及花办长短不同而变化丰富,或俯或仰,若 飞若舞,姿态万千。菊花的品赏,最基本的是看花色、花办、花型、花香有无特点。比如品 色,就要看花色是否纯正,本色在整个花期中是否持久不变。复色的菊花,内 外轮颜色不同,各花办颜色不同。它们或染晕、或斑点、或条纹,而具有异色 的,如褐菊、绿菊、墨菊,就更为名贵了。在菊花的晶赏过程中,也有很多讲究。如独本菊”要有单株独秀的神 韵,每盆花只着花一朵,花要大,重办,不脱脚;“多头菊”每盆三本或多本, 开花58朵,要求长势矫健、姿态平衡、高矮适中、花姿优美、色泽鲜艳,虽 盛开而花心不露,并以叶鲜、绿、有光泽、脚叶完好者为上品;每
6、盆一本然能开 花百朵以上,经绑扎后花朵整齐排列成平面或球面的“大立菊”,以花多取胜? 用以欣赏其花团锦簇,堂皇富丽的趣味;花朵小、数量多、盛开时如点点繁星的 “满天星”,则以株冠圆整、花朵繁密、开后不露花枝为上;主千挺立的“宝塔 菊”以高取胜;植长而悬垂的“悬崖菊”则以长称奇。至于盆景菊,则要求立意 新颖,构图简洁,富有诗情画意。中国人赏菊,更有品评菊花名称的雅兴,娇美的花配上高雅的名,则珠联 璧合,给人以高雅的享受。如名菊“醉荷”,花虽是荷,然其办飘洒无羁、难 以自控之态全在一个“醉”字之中。醉者飘飘然不能自控也;又如“惊风芙 蓉”,其粉红色花朵,外轮花办有些散乱,但却侧向一方。“惊风”二字
7、,描 绘了这朵像芙蓉一样的菊花其花办被风吹向一边的动态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一美人迎风站立,鬓发飘散,凝神观望之神情;“月下嫦娥”、“飞天”是用嫦 娥奔月、仙女下凡的故事来形容菊花的飞舞之势态;“紫玉连勾”、“双色托 佳”、“老翁发”则是以花办之特点命名,描摹其娴雅的静态。至于取花色之 喻意的芳名更是美不胜收,如黄色的“黄鹦鹉”、“金龙角”,白色的“白 凤”、“银峰铃”、“珠帘飞瀑”,粉色的“松林夕照”、“粉西施”,绿色 的“碧琉璃”、绿柳垂荫”,墨紫色的“墨荷”、“墨蟹”等等。大凡典故传 说、珍禽异兽、美景良辰、才子佳人皆可进入菊名,令人回味无穷。菊花,不仅供观赏,而且还是一种药用、饮用和食
8、用价值很高的植物。早 在战国时期,屈原就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可见 当时的菊是用作食用的。汉代人们就有喝菊花酒、泡饮菊花水的习俗,西京杂 记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饮菊花酒,云可长寿。荆州记一书还 说当地人因服饮菊花水,乡民皆长寿,年高者达一百二十余岁。故又称菊花为 “灵菊”、“延年花”。菊花酒如此受人欢迎,在于其多方面的药用功能。神农本草经中将菊花 列为药之上品,说它“久服可利气、轻身、耐老、延年”。据现代医学分析表 明,菊花中确实含有菊贰、氨基酸、胆碱及微量维生素,对大肠杆菌、链球菌 等有杀伤能力。菊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平肝安胃的功能,可治疗 感冒、
9、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减肥、耐老之妙。宋代诗人范成大有诗道:“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九九重 阳节,人们还要吃重阳糕。吃糕之意不在“糕”,而在“高”也。取“糕”、 “高”谐音,用吃糕来象征登高,寓步步高升,前途光明之意。重阳糕也叫“花糕”、“发糕”,是用大米粉发酵做成的,可以加入枣子、银杏、杏仁、 葡萄做成甜的,吃起来津甜爽口。有的地方还在重阳糕上插上小纸旗。制作精 巧者,更把花糕做成象宝塔样的九层,并在上面做两只小羊,“羊”、“阳” 谐音,以象征九九重阳。重阳糕制作简便,将大米粉放入盆内,注入五成热的清水,放入甜酒酿 汁,搅和在一起,使其发酵。待米面发至有蜂窝状时,放入白糖少许,用筷
10、子 搅匀,摊在刷有一层猪油的烤盘内,蒸熟后下笼。取出后撒上青、红丝,稍晾 后切成块,即可食用。在我国江南及沿海一带,重阳节还有一道美味佳肴一一螃蟹。古人云:“菊留秋色蟹螯肥。”早在西周,人们就开始食蟹,到了晋代,已出现了 “鹿尾蟹黄” 一菜。螃 蟹备受人们青睐,古代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蟹诗。唐代李 白有诗云:“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菜,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宋代陆 游诗云:“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缘初酌老眼明。”大诗人苏东坡更有“不到庐 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名句。河南民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组织菊花展览之风颇盛,或在公 园,或在宽敞的公共场合和街巷陈列各种菊花,以
11、供人观赏。有位作家曾在观菊一文中这样写道:“买得票进去,过廊、过亭、过 池、过台,一片静寂,唯有一清洁工在花台扫除残花、瓜籽皮儿和糖果纸。坐 船悄然到湖后土山,山顶方圆三十步,一片菊,金黄锦绣。有一株墨色,居百 菊正中,高一人,分十枝,枝枝孕有花胎,未绽,故大如小碗。我们席地饮 酒,未三巡,奇香喷鼻,视墨菊,大放,其状如碟,其色乌黑有光泽,不敢用 手去摸。四人惊疑,以为奇。”这是千千万万赏菊者中的一处写照,是作者一 九八一年写的。近几年岂是“一片菊,金黄锦绣”,而是“菊的海洋,菊的山 峦”。人们把菊塑造成菊山、菊林、菊形的奇鸟异禽,诸如孔雀开屏、狮子滚 绣球、猴子爬山、吉祥的大熊猫等等,更奇的
12、是用菊花摆成字,如恭喜发财、 吉祥如意等等。关于重阳时节赏菊,古人就有许多趣事。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是一位赏菊专家。有一记载说,有一年九月初九,他正在宅边东篱下赏菊,弹琴吟唱,突 然酒瘾大发,忍耐不住,恰好江州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乘机结识这位名人雅 士,陶渊明大喜过望,立刻吟出了一首九日闲居的名诗,诗云:世短意恒多,斯人乐九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喧风息,气激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令。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顷,尘爵耻虚罄,寒华徒自荣。饮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溜岂无成。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以酒浇愁,以菊自娱,蔑视权势,淡泊名利的 胸怀和闲吟独酌
13、,纯然无私的情趣。菊花以姿容美丽、品性高雅而著称,是人们长期以来精心培育出来的观赏 植物。人们培育菊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礼记中就有“鞠有黄花” 的记载,黄花也叫黄菊,是菊花早期的名称,并非专指黄色的菊花。菊花不但 花色美丽,品种繁多,而且不怕寒风繁霜,能够傲霜挺立,凌寒盛开。由于菊花开放于九月,它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重阳节赏 菊便也成为风俗了。唐朝时,人们也很重视重阳赏菊,仅杜甫就有十多首赏菊诗。到宋朝时,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记载,说明宋朝的京都有专门栽培 菊花的园圃,到期供人们观赏。在宋朝,菊花的品种也有大的发展,在范成大 的菊谱中,就载有三百多个品种。今天,古都开封
14、,把菊花命为市花,每 逢重阳节,都要精心组织菊展,引得四面八方的人到这里观赏。他们既继承了 古代将盆菊堆砌成前低后高的山形,或作中高外低四面堆砌的“九花山子”或 “九花塔”形,而且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段,摆砌成一曲曲戏剧,一个个故事, 甚至还有历史名人,让人们在赏菊中学得知识。开封不但搞菊展,还搞一些养 菊比赛活动,也就是把爱种菊者种的菊征集到一块儿,进行评比,这就更促使 人们去种菊、赏菊、咏菊了。每逢九月的开封几乎家家种菊花,茶馆酒店到期 往往以盆菊堆成花山装点门面。人们赏菊,爱菊,不仅仅是爱菊的姿色,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品格,它不 与众花争春,独傲于风霜雨雪中,陶渊明之所以爱菊爱到痴迷的程度,正
15、是赞 许菊的品格。他说“菊花如我心”,以咏菊而喻志。一些文人雅土赏菊而喻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在民间至今还流 传着重阳节赏菊的优美传说:相传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晚上,一位姓李的老汉,突然喜从天降,老伴给他 生了个白胖秀气的小姑娘。说也奇怪,小姑娘出生时屋里一阵清香,房前屋后 飘落下千万朵金黄金黄的菊花。老人由此给女儿起名为菊花。菊花从小就喜爱菊花,长大后她又在院子里栽满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平时 精心爱护菊花,有时也跟爹到山上采药。有一回她独自去采药,不幸被大马蜂 哲了一下,胳膊肿了,疼得抬不起来。她挣扎着顺手揪了一些菊花叶子,放进 嘴里嚼碎涂抹在胳膊上,一会儿就消肿了。从此,她便知道了菊花有
16、消毒止疼 的功能。这一年的九月初九日,正是菊花姑娘十八岁生日,村里传染了一种流行性 瘟疫。没有人不遭秧的,眼看乡亲们一个个被瘟疫夺去了生命,菊花姑娘很着 急,她想起自己被马蜂蚕一事,忽然灵机一动,立即采菊熬汤,送给病人,救 活了许多庄稼人。谁知惹怒了瘟神,一夜间夺去了她两位亲人的性命,还捣毁 了她的菊园,在护菊斗争中,她被瘟神夺去了一双眼睛,这下不能再为乡亲们 治病,她绝望了。但那瘟神并不甘心,非要她的命不可。菊花姑娘只好告别邻 居父老兄弟,怀着满腔的仇恨,摸到门前的悬崖边,一头扑进悬崖下的深潭 里。乡亲们趴在崖头上含泪呼叫,再也听不到菊花姑娘那银铃般的笑声,仔细 向潭里一瞅,只见水面上浮出一
17、朵金灿灿的黄菊花。不久,住在深潭旁边的一户人家到潭里担水,见桶里飘着菊花瓣儿;取碗舀 水,碗里有菊花的影子。用菊花潭里的水洗脸洗手,再不生疮长疥。这件事一 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纷纷前来菊花潭里担水治病,确有驱瘟解 毒的奇效。后来,群众为纪念菊花姑娘,就祖辈栽种菊花,每到九月九日重阳 节这一天,还专门用一定时间赏菊,采菊,喝菊茶,饮菊酒,吃菊糕。有些人 家,还特意采菊赠送亲友,祝愿消灾免病。如果我们说那些文人雅士爱菊多重于爱它的品格,那么,一般人则注重的 是菊的实用价值。基于中国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的民间信仰,往往赋予 历法中某些特殊日期以特别的含义。在古人看来,人和自然界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他们认为人的健康和疾病祸福,直接受到四时气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 自然环境尤为注意,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预防疾病及邪气侵袭的措施。端午 百虫复苏,毒气上升,人们便饮雄黄酒以解毒,“重阳”冷气侵袭,内热外寒 者多,便饮菊花酒以清热解毒,并凭着自我想象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以此 反映自我的愿望和要求。据科学分析,菊花确实为中药,不同品种的菊花,其 性能也有差异,白菊能平肝明目,黄菊能清热祛风,野菊花则有清热解毒、降 低血压的功效。白菊花又名甘菊花,也是泡茶的佳品。上一篇: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下一篇:重阳节插茱萸习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