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docx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预习指导第一部分课文内容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选自论(bi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瞰(zou)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2、?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愠(yun)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 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9)吾(wu)人称代词,我。(日)每天。 (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 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传(chud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雍也)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
4、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罔(wa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di)疑惑。(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箪(dG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堪能忍受。(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hdo)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
5、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肱(go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fu),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三军)指军队。(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笃(du)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
6、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第二部分文言文素养提升1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有才德的人)吗? ”【知识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成语“子日诗云”,是指孔子和诗经所说的, 泛指儒家典籍,也形容儒生文人引经据典,迂腐不通时务。日:说;云:说。(学而时习之)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之:代词,代“习”的内容。而:连词,连接“学”与 “习”,二者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7、,所以说这个“而”的作用是“表示承接关系”。时习:按时温 习。时:即“以时”,意思是“按时”,即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 译为“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说;同“悦”,读作yu。,愉快。下文的“不亦 乐乎”意思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注意:成语“不亦乐乎”出自此处,现在常用来表示程度 极深,多用在“得”字的后面做补语,如“忙得不亦乐乎”,指非常忙。(人不知而不愠)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恼怒。而:转折连词,去IL愠:读作ytm,生气,恼 怒。可组词“愠怒”。2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8、乎?传不习乎? ” 一一学 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 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知识点】(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三:泛指多,多次。古代常以“三”“九”表示 多。如“三思而后行”为什么“三”和“九”泛指“多”呢?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古代“三”既指天、地、人,其含义广大,又是“生万物”,当然是“多” To因此将 “三”泛指“多数”“多次”。从一到九的数字中,九是最高数的,所以“九”也可表示多。注 意:下文的“三人行”不是确指,也是泛指多,可译为“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谋划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论语 十二 预习 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