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压力的一般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职业压力的概念及常见来源;3.重点掌握压力对安全生产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4.掌握疲劳产生的常见原因、发展规律及测定技术;5.掌握睡眠失调对安全的危害及其原理;6.熟悉影响劳动者作业可靠性的常见社会心理因素;7.了解酒精及某些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药物 安全危害及预防措施。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一、什么是压力一、什么是压力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
2、五、职业压力的测量五、职业压力的测量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什么是压力1.压力的一般概念 压力亦称应激,是个体所认知到的超出自身应对能力的内、外部刺激或需求所引起,并伴随生理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的心理紧张状态。压力亦可以称之为心理压力。这里,“应对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如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工作能力和生活经验、社会资源等;“心理紧张状态”是应激的结果或反应;“认知”则是是指个体对内、外部刺激或需求的察知和评估并强调认知因素在压力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压力的意义具有两面性。适度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进步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了人的应对能力则对安全和身心健康造
3、成威胁。具体而言,心理压力可以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也可以是意外事故的重要致因,还可能是众多身体疾病的催化剂,更是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心理压力的有关规律,对维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要。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2.压力的种类 从不同角度可将压力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内源性压力与外源性压力。引起压力反应的紧张性刺激或事件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环境的,也有来自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前者可称为外源性压力,后者可称为内源性压力。(2)急性压力与慢性压力。临时性、一过性的压力(应激)事件可称之为急性压力,而压力源持续存在,须长时间应对的压力可称之为慢性压力。(3)一般性压力与
4、破坏性压力。一般性压力就是应对难度不大的压力。(4)单一性压力和叠加性压力。单一性压力是指在生活的某一时间阶段内,仅面临某一种压力事件且需要努力适应的压力。而叠加性压力是指在同一时间段面临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大压力事件,这些压力有时候是多个压力同时出现,有时可能是相继出现,这种情况称之为叠加性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3.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亦称工作倦怠)是职业压力的极端状态。一般认为,职业枯竭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枯竭的研究始自于Freudenberger(1974)和Maslach(1976)
5、等人,当时主要基于那些在服务业及医疗领域人们的经历,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诚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随着社会的变迁,职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人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丧失冲劲和动力,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甚至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显然这标志着已出现职业枯竭状态。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二.职业压力及其来源职业压力一般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职业压力的来源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条件与环境、工作角色、工作变化、工作关系、组织因素、个体因素及职业发
6、展等很多方面。(表3-1)类别类别压力源压力源类别类别压力源压力源工作负工作负荷荷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须长时间高度集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须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的工作;中注意的工作;时间限制所造成的压力、轮班转换过频时间限制所造成的压力、轮班转换过频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责任重大对责任心的过高要求;对责任心的过高要求;工作单调、简单重复工作;工作单调、简单重复工作;工作与家庭失衡,工作繁重工作与家庭失衡,工作繁重难以兼顾家庭难以兼顾家庭责任。责任。工作关工作关系系 人际交往频率很小或同事间的沟通不畅;人际交往频率很小或同事间的沟通不畅;缺少认同与信任,过度的竞争;缺少认同与信任,过度的竞争;人际
7、冲突或关系紧张等。人际冲突或关系紧张等。工作条工作条件与环件与环境境危险性:工作现场存在危险源、随时可能处危险性:工作现场存在危险源、随时可能处理突发事故;理突发事故;不适的工作环境不适的工作环境拥挤凌乱的工作空间拥挤凌乱的工作空间噪噪声污染声污染照明不足或过强照明不足或过强令人不适的空气质令人不适的空气质量及温度;量及温度;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有害辐射源。质、有害辐射源。组织因组织因素素上下级间的沟通不畅,员工的努力或良好上下级间的沟通不畅,员工的努力或良好表现未获认同表现未获认同对工作情况缺少足够的反馈;对工作情况缺少足够的反馈;
8、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层不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缺乏民主或高压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员工缺乏民主或高压的管理方式、缺乏对员工重视和尊重;重视和尊重;规章制度、政策不公平,任务分配不合理;规章制度、政策不公平,任务分配不合理;裁员、竞争压力、绩效付酬或计件工资制。裁员、竞争压力、绩效付酬或计件工资制。工作角工作角色色 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角色模糊;角色角色-地位不协调。地位不协调。个体因个体因素素应变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低;应变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低;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家庭压力源多,如养育子女和照料老人负家庭压力源多,如养育子女和照料老人负担重,配偶没工作;担重,配偶没工作;工作缺乏
9、家庭的支持,家庭矛盾、离异等工作缺乏家庭的支持,家庭矛盾、离异等身体原因:疾病,受伤。身体原因:疾病,受伤。工作变工作变化化 工作稳定性降低,频繁调动工作岗位;工作稳定性降低,频繁调动工作岗位;工作习惯被破坏。工作习惯被破坏。职业发职业发展展 晋升缓慢;晋升缓慢;晋升机会少或晋升机会不公平。晋升机会少或晋升机会不公平。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三.我国职工压力现状 有关我们职工压力状况的调查较多,这些材料显示,我国职工压力水平总体较高。2013智联测评研究院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经对11032人进行调研发布的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称,随着职场上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职场人不得不每天都面临着紧张
10、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山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工作缺乏动力,对工作的抗拒情绪也时常出现,甚至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同时,抑郁、过劳、倦怠、猝死等现象也逐渐向他们逼近,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十分堪忧。其主要表现出视疲劳、容易感到疲倦和记忆力下降等身体不适症状。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四.职业压力对安全的危害1.压力对人生产作业中认知能力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应激会减弱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的下降又加剧了最初出现的差错或故障的危害性,最终导致事故。事实上,应激与差错经常以某种闭环的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当差错产生(且被我们意识到)时,它们会诱发应激(紧张);当存在高水平的应激(
11、紧张)时,差错更容易发生。2.压力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所引起的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改变不仅可以引起各种心身疾病,而且是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理压力五.职业压力的测量 压力评估可分为压力水平评估和压力源评估两个方面。国内外有关压力测量的工具种类繁多,主要以各种自评问卷为主。工作压力的准确测量是研究工作压力管理的基础,国内目前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大多直接借鉴使用国外的压力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几下几种:(1)职业压力指标量表(2)工作内容问卷(3)工作控制问卷(4)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5)职业枯竭问卷第一节心理压力第一节心
12、理压力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三、慢性疲劳综合症三、慢性疲劳综合症 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会有疲劳和机能衰退现象,这就是疲劳。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或称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或称精神疲劳)两种。如果疲劳特别是心理疲劳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调整休息而恢复,会逐渐形成一种伴有多种症状的慢性疲劳状态。此时,人的疲劳感加
13、剧,不仅在工作结束之后,而且在工作之前就感到疲劳。这种情况已带有病理性质,医学上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症(见下面内容),其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危害更大,甚至可能导致猝死。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二、疲劳的产生与发展规律 疲劳这一特殊的生理心理现象,尽管有不少问题目前尚不甚清楚,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疲劳发展的几个阶段 (1)疲劳的积累。疲劳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随活动时间的持续而逐渐积累、加重。活动时间越长,疲劳就越加重、明显。(2)疲劳的持续。人体发生疲劳后,并不由于活动的停止而随之消失,它要持续一段时间。疲劳的程度越重,持续的时间也就
14、越长。(3)疲劳发展与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四个时期。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2疲劳产生与变化的几个特征:(1)疲劳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疲劳可以恢复;(3)人对疲劳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4)青年作业人员作业中产生的疲劳较老年人小得多,而且易于恢复;(5)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疲劳的产生、加重和减轻;(6)工作的单调;(7)夜班工作比白天工作疲劳。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3人在疲劳时的生理心理状态 (1)无力感;(2)注意的失调;(3)感觉方面的失调;(4)记忆和思维故障;(5)意志减退;(6)睡意。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非身体器质原因出现的
15、严重全身倦怠感并伴有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症状且显著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综合病症。研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长期综合积累的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而造成的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有时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睡眠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意志减退(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等。身体方面的症状常见的有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发热、咽喉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等。诊断的主要标准是必须具备两项:新近起病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个月。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病症,比如恶性肿瘤、自身
16、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药物成瘾、中毒等。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四、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 劳动中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这里根据日本著名疲劳研究专家、国际工效学会理事长大岛正光对疲劳的一般原因和心理原因所做的分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疲劳的原因列表分析如下(见表3-2、33)。由表32、33可见,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劳动强度过大、作业时间过长、作业环境较差及身体条件不适应等一般性原因,又有诸如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积极动机、工作中存在消极的心理因素等众多的心理原因。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表表3 32 2疲劳的一般原因疲劳的一般原因表表3 33 3 疲劳的心理原因
17、疲劳的心理原因(1)(1)心理压力心理压力(2)(2)兴趣丧失、生产热情低下兴趣丧失、生产热情低下(3)(3)工作不安定工作不安定(如不安心本职工如不安心本职工作、担心失去工作等作、担心失去工作等)(4)(4)拘束感,束缚拘束感,束缚(5)(5)家庭不和家庭不和(6)(6)惦记家务事惦记家务事(家里人生病,经济家里人生病,经济紧张等紧张等)(7)(7)对健康担心对健康担心(8)(8)危险感,危机感危险感,危机感(9)(9)生产责任过大生产责任过大(10)(10)种种不满种种不满(对工资、福利、晋升、不对工资、福利、晋升、不平等待遇、以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平等待遇、以及对整个企业的不满等)(11
18、)(11)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不适应职业工种与个性特征不适应(12)(12)对疲劳的暗示对疲劳的暗示(1)(1)不熟练不熟练(2)(2)睡眠不足睡眠不足(3)(3)连续作业时间过长连续作业时间过长(4)(4)休息时间不足休息时间不足(5)(5)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连续多日白班或夜班(6)(6)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白天和夜间连续作业(7)(7)过长地加班过长地加班(8)(8)作业强度过大作业强度过大(9)(9)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劳动中能量代谢率过高(10)(10)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拘束、固定的作业姿势时间过长(11)(11)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工作单调、简单重复、缺乏变化(12)(
19、12)年龄过轻,或高龄年龄过轻,或高龄(13)(13)环境不利环境不利(高温、照明不足、振动、高温、照明不足、振动、噪声等噪声等)(14)(14)有害物质的作用有害物质的作用(15)(15)不利的作业条件不利的作业条件(如作业位置过高、如作业位置过高、过低、空间狭窄等过低、空间狭窄等)(16)(16)由于疾病体力下降等由于疾病体力下降等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五、作业疲劳的调查与测定 对于疲劳的研究虽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深入程度还不够。对于疲劳缺乏直接客观的测定评价方法,现有测定评价方法常以主观的疲劳感进行判断疲劳的有无和程度深浅,测定方法多是间接测定其生理或心理反应指标,以推论
20、疲劳的程度。1 1疲劳问卷调查疲劳问卷调查 2 2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疲劳的仪器测定方法 下面介绍目前较为常用且简便易行的闪光融合值测定法。闪光融合值测定使用的仪器为闪光亮点融合仪。受试者观看一个频率可调的闪烁光源,记录工作前、后受试者可分辨出闪烁的频率数。具体做法是先从低频闪烁做起,这时视觉可见仪器内光点不断闪光。当增大频率,视觉刚刚出现闪光消失时的频率值叫闪光融合阈;光点从融合阈值以上降低闪光频率,当视觉刚刚开始感到光点闪烁时的频率值叫闪光阈。它和融合阈的平均值叫临界闪光融合值。人体疲劳后闪光融合值降低,说明视觉神经出现钝化。这一方法对在视觉显示终端(VDT)前面的工作人员的疲劳测定最为适用
21、。一般测定日间或周间变化率,也可分时间段测定。第二节疲劳因素第二节疲劳因素 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第三节睡眠失调因素 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 二、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二、倒班工作对睡眠及生理心理的影响三、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三、睡眠不足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四、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四、意识觉醒水平与作业可靠度第三章第三章 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影响作业可靠性的因素一、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见睡眠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在觉醒状态下工作、学习和劳动之后所产生的脑力、体力的疲劳,必须经过充足的睡眠才能得以解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疲劳综合症四-资源 PPT课件 慢性 疲劳 综合症 资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