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 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炎病毒 PPT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肝炎病毒的定义肝炎病毒的定义 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肝炎病毒的类型肝炎病毒的类型病毒病毒 病毒科病毒科 核酸类型核酸类型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HAV 小小RNA病毒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 粪粪-口口HBV 嗜肝嗜肝DNA病毒病毒 双链双链DNA 输血输血HCV 黄病毒黄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 输血输血HDV 负单链负单链RNA 输血输血HEV 杯状病毒杯状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 粪粪-口口HFV 粪粪-口口HGV 黄病毒黄病毒 正单链正单链RNA 输血输血TTV 细小病毒细小病毒 负单链负单链DNA 输血输血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肝炎病毒
2、的传播方式1、粪、粪-口:口:HAV、HEV、HFV(流行性)(流行性)2、输血、垂直:、输血、垂直:HBV、HCV、HDV、HGV、TTV (散发性)(散发性)hepatitis Avirus,HAV 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 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2 2、培养特性、培养特性3 3、抵抗力、抵抗力培养特性培养特性抵抗力抵抗力1、耐热、耐热、60。C 1h不能灭活不能灭活2、耐酸、耐氯化物、海水、食品中寸活数月、耐酸、耐氯化物、海水、食品中寸活数月1、动物接种:黑猩猩、狨猴、红面猴、动物接种:黑猩猩、狨猴、红面猴2、细胞培养:原代人肝细胞、猴胚肾、人胚肾、细胞培养
3、:原代人肝细胞、猴胚肾、人胚肾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 1、传播方式、传播方式2 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3 3、免疫性、免疫性传播方式传播方式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HAV HAV 咽、唾液腺增殖咽、唾液腺增殖 肠黏膜淋巴组织增殖肠黏膜淋巴组织增殖 侵犯肝细胞侵犯肝细胞 甲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甲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1、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粪便、食物、血液标本采集:粪便、食物、血液 病毒分离:极少采用、病毒分离:极少采用、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IgM早期诊断早期诊断 IgG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 病毒核酸测定病毒核酸测定2、防治、防治 疫苗:
4、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治疗:对症处理治疗:对症处理hepatitis B virus,HBV)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 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2 2、培养特性、培养特性3 3、抵抗力、抵抗力形态与结构1、形态:大球形颗粒、形态: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颗粒 小球型颗粒小球型颗粒无核酸及无核酸及DNA多聚酶多聚酶 管型颗粒管型颗粒同小球型颗粒同小球型颗粒2、结构:核酸、结构:核酸双链双链DNA、长(负)链、短(正)链、长(负)链、短(正)链 S区:编码区:编码preS1、preS2、HBsAg C区:编码区:编码preC、HBcAg
5、X区:编码区:编码HBxAg(调控蛋白)(调控蛋白)P区:编码区:编码DNA多聚酶多聚酶 衣壳衣壳HBcAg组成(水解后形成组成(水解后形成HBeAg)包膜包膜含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三种蛋白含大分子、中分子、小分子三种蛋白d d:DaneDane颗粒颗粒 t t:管形颗粒:管形颗粒 v v: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颗粒小球型颗粒管型颗粒Dane 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大分子膜蛋白中分子膜蛋白小分子膜蛋白C 区X 区S 区P 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模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模式正链负链重复序列培养特性1、动物接种:黑猩猩、动物接种:黑猩
6、猩2、细胞培养:肝癌传代、细胞培养:肝癌传代 抵抗力抵抗力1、100。C 10min、0.5%过氧乙酸灭活过氧乙酸灭活2、耐干燥、紫外线、低温、耐干燥、紫外线、低温 抗原结构抗原结构1、HBsAg:共同决定簇:共同决定簇 a 型特异决定簇型特异决定簇 d/y w/r 四种亚型:四种亚型:adr、adw、ayw、ayr2、HBcAg:内衣壳:内衣壳 3、HBeAg:由由PreC及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基因编码,整体转录 翻译后成为翻译后成为e抗原抗原。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播方式2、致病机制3、免疫性传染源传染源1、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患者2 2、无症状、
7、无症状HBVHBV携带者携带者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1、血源性传播血源性传播2 2、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1 1、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2 2、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所致的免疫损伤3 3、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伤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 1 1、乙型肝炎传染形成高度地方性的区域与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传染形成高度地方性的区域与原发性肝癌流行率高的地区,在地理上有相关性;流行率高的地区,在地理上有相关性;2 2、在地方性与非地方性区域,男性、在地方性与非地方性区域,男性HBsAgHBsAg慢性携带
8、者慢性携带者中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是相对恒定的。中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是相对恒定的。3 3、HBVHBV感染可先于并经常伴随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感染可先于并经常伴随原发性肝癌的发生4 4、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慢性腩、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慢性腩炎或肝硬化的肝;炎或肝硬化的肝;5 5、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出的组织中存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出的组织中存在HBVHBV的特异性的特异性DNADNA及抗原;及抗原;6 6、有些原发性肝癌细胞系已能在培养中产生、有些原发性肝癌细胞系已能在培养中产生HBsAg HBsAg,并已证明并已证明HBVHBV的的DNADNA已能整合到这些
9、细胞的基因组中已能整合到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中 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 标本采集:血清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两对半两对半”测定测定 病毒核酸测定病毒核酸测定表表15-3 HBV15-3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HBsAgHBsAgHBeAgHBeAg抗抗HBsHBs抗抗HBcHBc抗抗HBeHBe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感染感染HBVHBV,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乙肝,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乙肝+-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者急性乙肝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者+-+-急急性性或或慢慢性性乙乙肝肝(俗俗称称“大大三三阳阳”,传传染染性强)性强)+
10、-+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急性感染趋向恢复(俗称“小三阳)小三阳)-+乙肝恢复期乙肝恢复期-+-+乙肝恢复期乙肝恢复期-+-感染过感染过HBVHBV-+-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过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过HBVHBV并已恢复并已恢复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 预防: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疫苗 治疗:治疗型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型乙肝疫苗 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hepatitis C virus,HCV 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 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2 2、培养特性、培养特性3 3、抵抗力、抵抗力 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1、形态:球形、有包膜、形态
11、:球形、有包膜、20面体对称面体对称2、结构:核酸、结构:核酸单正链单正链RNA、含、含9个基因区个基因区 衣壳衣壳C蛋白组成蛋白组成 包膜包膜含含E1、E2/NS1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编码蛋白培养特性培养特性抵抗力抵抗力弱、有机溶剂敏感弱、有机溶剂敏感1 1、动物接种:黑猩猩、狨猴、动物接种:黑猩猩、狨猴2 2、细胞培养:、细胞培养:PK-15PK-15(建系细胞)(建系细胞)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播方式2、致病机制3、免疫性传播方式、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方式、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播方式:输血传播、传播方式:输血传播2、致病机制:不详(多数认为属免疫损伤)、
12、致病机制:不详(多数认为属免疫损伤)3、免疫性:感染后不能建立免疫保护(动物实验)、免疫性:感染后不能建立免疫保护(动物实验)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与防治1、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血清标本采集:血清 血清学诊断:抗血清学诊断:抗HCV抗体(抗体(ELISA)病毒核酸测定:病毒核酸测定:RT-PCR2、防治、防治 疫苗:无疫苗:无 治疗: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治疗:干扰素、中药、对症处理hepatitis Dvirus,HDV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HDVHDV为球形,直径为球形,直径353537nm37nm,核心含,核心含有环状单股负链有环状单股负链RNAR
13、NA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和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Ag)(HDAg)。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HDVHD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四川等西南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以四川等西南地区多见。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传播方式与地区多见。传染源主要是患者,传播方式与HBVHBV基本相同,主要通过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传基本相同,主要通过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如性交)和母婴垂直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如性交)和母婴垂直传播。由于传播。由于HDVHDV是缺陷病毒,而且其衣壳为是缺陷病毒,而且其衣壳为HBVHBV的外衣壳蛋白,从而决定了的外衣壳蛋白,从而决定了HDVHDV只能感染只能感染HBsAgHBs
14、Ag阳性者。阳性者。感染方式:共同感染感染方式:共同感染(coinfection)(coinfection)重叠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superinfection)Hepatitis Eviras,HEV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HEV为球形,表面有锯齿状刻缺和突起,直径2734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7.5Kb,含有ORF1、ORF2和ORF3 3个开放读码框架,编码病毒结构和非结构蛋白。2.培养特性与抵抗力 恒河猴等多种灵长类动物对HEV敏感,口服或静注HEV可使之感染。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于传染源为患者
15、和隐性感染者。患者于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传染性最强。病毒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感染者粪便排出,污染水源、食物、随感染者粪便排出,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主要通过粪餐具等。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口途径传播。HEVHEV经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通经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通过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机体免疫过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机体免疫应答所造成的损伤两方面的作用,引起应答所造成的损伤两方面的作用,引起肝细胞炎症或坏死。肝细胞炎症或坏死。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1.1.检检测测抗抗体体 用用酶酶联联免免疫疫吸吸附附试试验验等等方方法法检检测测抗抗HEVHEV抗抗体体,如如抗抗HEV-IgMHEV-IgM阳阳性性,可可判断为近期感染。判断为近期感染。2.2.检检测测病病毒毒核核酸酸 目目前前主主要要用用RT-PCRRT-PCR检检测测粪便和胆汁中粪便和胆汁中HEVHEV的的RNARNA。其他肝炎病毒其他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 TTTT型肝炎病毒型肝炎病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