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 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 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南京市儿童医院康复科 张跃张跃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评定的康复评定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内容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神经反射(原始反射、生理神经反射(原始反射、生理 反射、病理反射)反射、病理反射)运动发育:姿势发育运动发育:姿势发育智力发育智力发育量表评估量表评估康复评定的目的和原则:康复评定的目的和原则: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科学的康复治疗计划肌张力和姿势异常 肌张力异常总体上有三种形式:肌张力亢进 肌张力低下 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肌张力亢进的姿势 头背屈、角弓反张,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上肢内收内旋、向后伸展,下肢内收内旋、
2、硬性伸展、交叉,尖足(6个月以后),股角小于70,跪坐(W坐姿),直腿拱背坐,坐位后倾,茶壶状姿势。肌张力低下的姿势 蛙样姿势,折刀状姿势(也称坐位口足现象或全前倾姿势),倒U字姿势,翼状肩姿势,缩头抬肩症。肌张力高低变化不定(不稳定)的姿势 由于肌紧张,屈肌伸肌不协调,造成手、足、口及躯干等奇形怪状的动作,越紧张时越明显,静止时可减轻或不出现称为手足徐动样姿势。原始反射婴儿特有的一过性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原始反射,原始反射中枢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娩出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新生儿的原始反射已高度发育,所以也可以把原始反射称为新生儿反射新生
3、儿反射。新生儿反射在胎儿娩出以后逐渐失去实际意义,多于多于26月消失月消失,原始反射缺如、减弱或残存,都是疾病疾病的表现的表现。原始反射的生理意义定义:是胎儿最早出现的运动形式,婴幼儿出生后在一定时期内仍持续存在,是一种避开有害刺激或保持生存状态的本能反应.意义:出现-标志着运动发育的开始.消失-标志着CNS发育分化的完成 标志着获得新的运动技能的开始 在婴儿发育的一定阶段内出现是正常的在婴儿发育的一定阶段内出现是正常的.如如果超出这个阶段就属于病理性的果超出这个阶段就属于病理性的.临床上通过观察原始反射存在与否来早期判断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障碍(二)原始反射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1.仰卧位紧张性迷
4、路反射 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方式方式:观察其运动和姿势观察其运动和姿势 反射反射:婴儿整个身体呈过度伸展婴儿整个身体呈过度伸展,头部后仰并向一侧旋转头部后仰并向一侧旋转,肩胛带可出现明显的收缩肩胛带可出现明显的收缩,两肩胛骨靠拢两肩胛骨靠拢,肩部外展肩部外展 两腿伸展两腿伸展,内收内收,两踝关节跖屈两踝关节跖屈2.2.俯卧位紧张性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迷路反射体位体位:俯卧位俯卧位方式方式:观察其运动和姿势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反射反射:婴儿整个身体呈婴儿整个身体呈过度屈曲过度屈曲,头部头部:俯屈俯屈 髋关节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屈曲使臀部凸起,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 上下肢均呈屈曲上下
5、肢均呈屈曲.4 4个月时个月时,1,1及及2 2均已消失均已消失 持续存在持续存在-多见于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多见于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 结果结果-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迫使患儿在此体位迫使患儿在此体位 无法正常抬头无法正常抬头3.不对称紧张性颈反射 体位:仰卧位 反射:头部:转向一侧 脸朝向的这一侧的上肢和下肢伸展,另一侧的上肢和下肢屈曲 4个月消失,持续存在或头总是顽固的转向一边 使婴儿无法使手放于嘴边或胸前.多见于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 4.4.拥抱反射拥抱反射方式方式:用手扶助婴儿的头部和躯干用手扶助婴儿的头部和躯干,使他处于坐位使他处于坐位,
6、然后将扶着然后将扶着的手迅速后撤的手迅速后撤,使婴儿的头和躯干向后倒下使婴儿的头和躯干向后倒下-做出肩做出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手掌放开手掌放开,五指分开的反射五指分开的反射,形似拥形似拥抱动作抱动作.3-43-4个月消失个月消失肌张力低下伴有智力严重障碍的婴儿肌张力低下伴有智力严重障碍的婴儿-不能引出不能引出;持续存在持续存在-婴儿大脑有损伤婴儿大脑有损伤,正常运动发育会有障碍正常运动发育会有障碍,尤其平尤其平衡能力无法发展衡能力无法发展.5.呕吐反射 方式;用手指伸入婴儿的口中,触碰软腭下的舌根部,婴儿会产生呕吐.正常-引出,延续终身。呕吐反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7、,它可防止呛食肌张力低下-缺乏-易导致液体食物呛入气管.肌张力过高-呕吐反射十分强烈,-喂食困难6.6.觅食反射觅食反射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周皮肤或上下唇,婴儿做出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周皮肤或上下唇,婴儿做出将头部转向受刺激的方向,用嘴做侧向运动。将头部转向受刺激的方向,用嘴做侧向运动。正常正常-具有觅食反射,具有觅食反射,4 4个月后消失。个月后消失。如缺乏如缺乏-往往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状况。往往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状况。持续存在持续存在-智力低下及脑瘫智力低下及脑瘫7.7.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 方式:用双手握住婴儿两腋下,让婴儿处于竖直体位,然后方式:用双手握住婴儿两腋下
8、,让婴儿处于竖直体位,然后让他双脚接触桌面,婴儿会做出将腿伸直并站立的反应,如让他双脚接触桌面,婴儿会做出将腿伸直并站立的反应,如将婴儿的身体前倾,他会行走几步。将婴儿的身体前倾,他会行走几步。正常正常-可引出,可引出,2 2个月后消失个月后消失低肌张力的及严重智力低下的低肌张力的及严重智力低下的-难以引出难以引出亢进并持续,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跖屈亢进并持续,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跖屈-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8.8.侧弯反射侧弯反射方式:俯卧位或悬空俯卧方式:俯卧位或悬空俯卧 用手指在婴儿一侧背部肋缘下至髂棘划脊柱的平用手指在婴儿一侧背部肋缘下至髂棘划脊柱的平行线,婴
9、儿躯干受刺激的一侧出现侧弯,突向对侧。行线,婴儿躯干受刺激的一侧出现侧弯,突向对侧。正常正常-可引出,可引出,2 2个月后消失个月后消失低张力低张力-不能引出不能引出肌张力高的,特别是手足徐动型肌张力高的,特别是手足徐动型-持续,两持续,两 侧背部引出的可能不对称侧背部引出的可能不对称持续可导致坐位平衡困难持续可导致坐位平衡困难9.9.握持反射握持反射 将食指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婴儿手掌,并按压,这种摩擦将食指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婴儿手掌,并按压,这种摩擦引起婴儿手指不自主地屈曲,并会作出握住手指的反射引起婴儿手指不自主地屈曲,并会作出握住手指的反射正常正常-3 3个月后消失个月后消失低张力低
10、张力-不能引出不能引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持续存在持续存在单侧瘫单侧瘫-一侧握持反射持续一侧握持反射持续1010.咬合反射咬合反射 方式:将手指放入婴儿的口内,并触摸牙床的咬方式:将手指放入婴儿的口内,并触摸牙床的咬合面,婴儿会做出上下牙床咬合的反应合面,婴儿会做出上下牙床咬合的反应正常正常-6-6个月后消失个月后消失缺乏或持续存在均预示病理状态缺乏或持续存在均预示病理状态反射强烈,孩子会咬住进入口腔的任何物体,使反射强烈,孩子会咬住进入口腔的任何物体,使喂食十分困难。喂食十分困难。11.11.交叉伸展反应交叉伸展反应方式:仰卧位方式:仰卧位 抓住婴儿一条腿,使其保持伸展,用
11、抓住婴儿一条腿,使其保持伸展,用手指稍用力地在婴儿脚掌从脚跟向脚趾方手指稍用力地在婴儿脚掌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沿脚掌外侧划线。向沿脚掌外侧划线。反应反应:对侧腿先屈曲,外展,然后内对侧腿先屈曲,外展,然后内收,伸展,企图蹬掉另一腿脚底的刺激。收,伸展,企图蹬掉另一腿脚底的刺激。正常正常-1.51.5个月前均能引出个月前均能引出消失或持续存在消失或持续存在-病理状态病理状态低张力或腿部伸展性痉挛低张力或腿部伸展性痉挛-无法引出无法引出大脑损伤大脑损伤-持续持续小儿姿势发育小儿姿势是指机体在静止时为克服地心引力所采取的自然位置,如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立位等,机体保持一定姿势是产生自发运动和随意运动的
12、基础。小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1、由上而下(从头到足)2、由近而远(由关节的近端到远端)3、由不协调到协调4、有粗大到精细5、先正面后反面仰卧位发育规律由屈曲到伸展手口眼协调从自发运动到主动翻身小儿姿势发育规律小儿姿势发育规律俯卧位发育规律从全身屈曲到伸展支点由前向后移动从自发运动到随意运动(爬行)坐位发育规律坐位的发育实际上是抗重力的起立过程,其前提是立直及平衡反射,坐位前方平衡反射出现才能拱背坐,7-8月的婴儿出现坐位侧方平衡,才可自由坐,9-10月出现坐位后方平衡,才可自由玩。立位发育规律立位是随着第二伸展器的到来而实现的,10月的婴儿在立位平衡反射支配下,已能独站。10月以前的婴儿如采取
13、立位姿势,可见有明显的发育阶段:1、0-6周阳性支持反射阶段2、2月不能支持体重3、3月短暂支持4、4月尖足支持5、5-6月立位跳跃6、7-9月扶站民间谚语曾形象地将婴儿粗大的运动发育归纳为“二抬(抬头)、四翻(翻身)、六会坐(坐立)、七滚(打滚)、八爬(爬行)、周会走(行走)”手的发育规律手的姿势:新生儿手紧握 2-3月手指张开支撑机能:用两手支撑是俯卧位抬头,胸离床及爬行的基础,也是保护性伸展发射的基本方式。把握机能:由无意义的把握反射发展到有意义的抓握,最先出现的尺侧握,然后是全手握桡侧握拇食指握,进而发展成为重要的功能器官。新生儿手紧握2月有时半张开,紧张时把握残存3月手伸开,把握反射
14、消失,尺侧握存在4月可伸手抓物5-6月全手抓手的姿势发育顺序手的姿势发育顺序7月桡侧握8月可捏去物体9月可打开瓶盖10月后手指灵活,可潦草的“写字”手的姿势发育顺序手的姿势发育顺序34月月 吃吃/玩手玩手 56月月 伸手抓物伸手抓物 68月月 物体换手物体换手 812月月 拇食指钳小丸拇食指钳小丸11.5岁岁 自发乱画自发乱画 2岁岁 叠纸叠纸 23.5岁岁 搭桥搭桥时期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立位手新生儿(4周)屈曲,头向一侧臂比头高(TLP)瞬间抬头屈曲,下肢外旋头向一侧,左右对称不能坐.让坐头完全前倾阳性支持反应,自动步行(+)紧握拳,对分指有抵抗,尺侧更强2个月(6-8周)下肢稍伸展,臀头同高
15、,头正中位抬头45下肢交替伸展,头常向一侧或正中位ATNR(+)头稳定,躯干前倾头稍稳定,不能支持体重,自动步行(-)有时半张开,紧张性把握残存3个月(12周)屈曲减弱,床面平行,两肘支撑抬头45-90 四肢屈曲,肉接近正中位,ATNR消失头稳定,半前倾下肢屈曲短暂支持体重手伸开,把握反射(-)尺侧握(+)4个月(16周)下肢伸展,抬头45-90 胸离床四肢对称屈曲扶腰坐,前倾足尖着床,趾屈曲,下肢伸展可伸手抓物5个月(20周)抬头90 翻身回旋四肢随意运动,手口眼协调(+)扶腰坐扶站跳跃全手握6个月(24周)两手或单手支撑支点向骨盆移动四肢伸展拱背坐扶站跳跃全手握小儿姿势发育顺序时期俯卧位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 PPT课件 小儿 瘫痪 康复 评定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