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CONTENTS综述OVERVIEW2020 年,在省委、省政府及生态环境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职工风雨同舟、奋力前行,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围绕服务和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99.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 13微克 / 立方米,首
2、次达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声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生态质量为优, “十三五”收官之年,为全省人民交出一份生态环境质量与保护的优异答卷。综 述 OVERVIEW 3生态环境质量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4大 气 5淡 水 9海洋 14声 17土地 18辐射 19自然生态 20重点区域环境 22气候与自然灾害 24基础设施与能源 25措施与行动 ACTIONS 26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27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8污染防治攻坚战 2
3、9生态环境保护 32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35环境执法与投诉处理 38信息公开与宣传教育 40公报数据来源说明 DATA SOURCE DESCRIPTION 42展望 OUTLOOK 432 3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五指山大气大 气 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处于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创新 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99.5%。 空气质量状况 2020 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 99.5%,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86.0
4、%, 良级天数比例为 13.5%, 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 0.5%,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细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5、7、13、25 微克 / 立方米, 臭氧(O3) 第 90 百分位数浓度为 105 微克 / 立方米,一氧化碳(CO)第 95 百分位数浓度为 0.8 毫克 / 立方米。SO2、NO2、CO、PM10、PM2.5 五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O3 接近国家一级标准。 与 2019 年相比, 优良天数比例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 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上升了 4.0 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
5、物 PM2.5、PM 10、O3、NO2 浓度分别下降了 3、3、13、1 微克 / 立方米,SO2 和 CO 浓度无明显变化。“十三五”期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各年份优良天数比例介于 97.5% 99.8% 之 间,呈波动上升趋势。5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空间分布情况 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 中, 三亚、儋州、五指山、琼海、白沙及琼中等 6 个市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各市县优良天数比例介于 98.4% 100% 之间,超标污染物均为臭氧。与 2019 年相比, 儋州、五指山、保亭和琼中等 4 个市县优良天数比例持平
6、, 昌江县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其余市县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在 0.3 个百分点(白沙) 4.9 个百分点(海口)之间。2020 年各市县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市县PM2.5 (/m)O3 (/m)PM10 (/m)SO2 (/m)NO2 (/m)CO (m/m)海口市14120294110.8三亚市119923490.6儋州市1597285100.8五指山市99417241.0琼海市139624470.8文昌市1210826570.8万宁市1210125561.1东方市12118266100.7定安县1410828580.8屯昌县1610825480.6澄迈县1611027680.9临高县17
7、12329570.9白沙县149424570.9昌江县1611329970.9乐东县1010419450.9陵水县1210522460.7保亭县1210721350.7琼中县129020771.0大气细颗粒物 (PM2.5) 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臭氧 (O3) 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二氧化氮 (NO2) 浓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环境空气质量排名 根据生态环境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 计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对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2020 年全省各市县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排名市县环境空气质 量综合指数名次同比 变化
8、排名市县环境空气质 量综合指数名次同比 变化1五指山市1.47110文昌市1.8482乐东县1.624 111屯昌县1.906 13保亭县1.662 112定安县1.958 24三亚市1.703 213儋州市1.968 55陵水县1.705 214东方市1.977 16琼中县1.733 215澄迈县2.055 17琼海市1.756 216昌江县2.103 48白沙县1.814 317海口市2.106 19万宁市1.840 518临高县2.152 16 7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大气降水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降水 pH 年均值为 5.7
9、8,酸雨频率为 6.7%,酸雨 pH 年均值为 4.92。海口、五指山、定安、昌江、屯昌、陵水等 6 个市县监测到酸雨。与 2019 年相比,降水 pH 年均值下降 0.02,酸雨频率上升 1.1 个百分点,酸雨 pH 年均值上升 0.16。酸雨主要呈现为硫硝混合型酸性降水和海洋性酸性降水特征。2020 年全省各市县降水 pH 年均值及酸雨频率图PM2.5 来源解析2020 年海南省发布第一轮细颗粒物 (PM2.5) 来源解析研究成果。海南省 PM2.5 来源主要为机动车 (29%)、扬尘(12%)、海盐 (13%)、生物质燃烧 (13%)、工业源 (6%) 和二次硫酸盐 (27%)。基于空气
10、质量数值模型模拟计算,海南省 PM2.5 外来污染传输全年贡献率为 41.6%,且表现出秋冬季传输贡献比例相对较高, 夏季贡献比例相对较低的特征。淡水淡 水 全省地表水水质持续为优。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 水质保持稳定。 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 全省地表水水质为优, 水质优良(类)比例为 90.1%, 劣 V 类比例为 0.7%。与 2019 年相比,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省地表水水质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上游中部山区水质明显好于下游。“十三五”期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为优,总体保持平稳,水质优良比例在 90.1%94.4% 的范围内小幅波动,劣类断面数量不超过 2
11、 个,劣类比例在 0.7%1.4% 的范围内波动。2020 年海南省地表水水质状况图8 9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优优塔洋河水质良好,其余 为优。15 个断面类 类 类 类水质类 别比例-93.3%6.7%-良好4 条河流的 10 个断面 20.0% 60.0% 20.0%( 北门江南茶桥、演州河河口 )14 条河流的 23 个断面 5 条河流的 12 个断面58.3%25.0%16.7%( 三亚河海螺村、望楼河乐罗 )52.2%30.5%8.7%( 文教河潭牛公路桥、东山河后山村 )4.3%( 文教河坡柳水闸 )4.3%( 珠溪河河口 )-水
12、质类别比例及超标断面20.0% ( 罗带河铁路桥 )类类劣类-河流全省主要河流水质为优。监测的 52 条主要河流 110 个断面中, 类水质比例为90.9%,同比下降 1.8 个百分点;劣类比例为 0.9%,同比持平。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水质为优。东部、西部、南部、北部河流总体水质良好。文昌市文教河、万宁市东山河、东方市罗带河和海口市演州河等 4 条河流水质轻度污染,文昌市珠溪河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淡水海南省三大流域水质状况一览表三大流域总体水质干流水质 支流水质监测范围昌化江流域优优乐中水水质良好,其余 为优。18 个断面5.6%77.8%
13、16.6%南渡江流域优优大塘河、绿现水、龙州河、 巡崖河水质良好, 其余为优。27 个断面3.7%63.0%29.6%3.7%万泉河流域海南省东、西、南、北部河流水质状况一览表东部河流良好南部河流良好西部河流良好3 条河流的 5 个断面80.0%地区总体水质监测范围 类 类北部河流2020 年海南省三大流域水质状况图2020 年海南省主要湖库水质状况图10 11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地下水2020 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地下水水位 全省地下水水位变化与 2019 年相比,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下降状态。从 区域分布看,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
14、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状态,海口市石山镇地下水水位表 现为上升状态,海口市海甸岛、龙桥镇、龙塘镇等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下降状态。从含水 层分布看,海口市潜水、承压水水位总体上均呈基本稳定下降状态。地下水水质 全省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与 2019 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海口市、澄迈 县、临高县临城镇、儋州市等地区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符合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2017)类标准,一些地区存在铁、锰等背景值超标。三亚市凤凰山庄、琼海市官 塘、万宁市兴隆、儋州市蓝洋农场热矿水水质基本稳定。“十三五”期间地下水水位呈基本稳定上升状态,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13淡水
15、湖库全省主要湖库水质为优。监测的 23 座主要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 20 个,优良比例87.0%,类水质湖库 3 个,无类、劣类水质湖库。春江水库和石门水库轻度富营养;珠碧江水库水质轻度污染;高坡岭水库水质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湖山水库水质轻度污染、中度富营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2020 年海南省主要湖库水质状况一览表水质状况水质为优 (10 个 )大型水库 (10 个 )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红岭水库、大隆水库、戈枕水库、陀兴水库中型水库 (13 个 )福山水库、南扶水库 ( 南丽湖 )、五指山水库、小妹水库水质为良 (10 个 )牛路岭水库、长茅水库、石碌水库、
16、万宁水库春江水库、沙河水库、石门水库、尧龙水库、跃进水库、赤田水库轻度污染 (3 个 )-湖山水库 ( 文昌 )、高坡岭水库 ( 东方 )、珠碧江水库 ( 白沙 )2020 年海南省县级以上城市 ( 镇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图 城市 ( 镇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全省 18 个市县 ( 不含三沙市 ) 县级以上城市 ( 镇 ) 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 30 个,其中地表水水源地 29 个,地下水水源地 1 个。30 个水源地水质全年均稳定达标,达标率为100%,同比持平。26 个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为优 ( 类 );3 个地表水型和 1 个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为良 ( 类 )。 省生态
17、环境厅供图 东方四更12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海 洋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持续为优。 近岸海域 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优良水质(一类、二类)面积比例为 99.88%,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 0.02%;优良水质点位比例为 95.6%,劣四类水质点位比例为 0.9%。其中水质劣于二类的点位出现在万宁小海、三亚榆林港、洋浦港、文昌木兰头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粪大肠菌群。与 2019 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个别点位水质有所波动。2020 年海南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类别点位图“十三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
18、优级,优良水质点位比例介于 94.3% 97.7%之间。海洋入海河流全省主要入海河流入海河口断面水质良好。监测的 24 条河流 24 个断面中,水质优良 ( 类 ) 比 例 为 75.0%,IV 类 水 质 占 比 16.6%,V 类、 劣 V 类 水 质 占 比 均 为 4.2%。 与 2019 年相比,水质优良比例和劣 V 类比例均持平,个别河流水质有所波动。主要污染指标为 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2020 年海南省入海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类别图14 15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直排海污染源 全省共监测了 27 个日排水量大于(含等于
19、) 100 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排放口,污水排放总量为 34696.0 万吨,较上年增加 11.9%。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 10244.7 吨,较上年增加 22.9%;石油类排放 7.5 吨,较上年增加 113.1%;总氮排放 3105.8 吨,较上年增加 35.7%;总磷排放 80.4 吨,较上年减少 0.9%;氨氮排放 400.0 吨,较上年减少 15.6%。16声声 城市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区域声环境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等效声级平均值为 54.3 分贝(二级) ,与 2019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声源构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 65.3%,
20、交通噪声占 24.0%, 工业噪声占 7.4%, 施工噪声占 3.3%。“十三五”期间, 全省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均 为较好,平均等效声级呈上升趋势。 道路交通声环境 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的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为好, 平均等效声级为 66.2 分贝(一级) 。与 2019 年相比,全省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平均等效声级下降 0.7 分贝。“十三五”期间,全省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均为好,平均等效声级呈波动下降趋势。 功能区声环境 海口、三亚、琼海、万宁、澄迈、临高、陵水等 7 个市县各类功能区昼间总体达标率为95.3%, 夜间总体达标率为 87.0%。与 2019 年
21、相比(仅海口市和三亚市可比) , 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了 6.3 个百分点、25.1 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海口、三亚两个城市的各类功能区昼间总体达标率范围为 91.8% 98.1%,夜间总体达标率范围为 65.3% 90.4%,2020 年夜间达标率明显升高。17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土 地 土地资源土地 资源 状况 根 据 2018 年 海南省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不含三沙市), 全 省 共 有 农 用 地 2963989.88公顷, 其中耕地 723020.29 公顷(约1084.53 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 910.49 万亩)
22、 ,园地 916074.21 公顷, 林地 1197369.39 公顷,草地 17937.55 公顷, 其它农用地 109588.44 公顷; 建设用地 350920.92 公顷, 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64210.35 公顷;未利用地 125418.33 公顷。水土流失 2020 年, 水土流失面积 1706.40 平方公里, 比 2019 年减少 4.5%。综合治理面积 127.98 平方公里, 其中水利部门治理面积 80 平方公里, 林业部门治理面积 46.45 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治理 1.53 平方公里。荒漠化 根据 2015 年海南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全省荒漠化
23、林地面积为 11.3万亩, 占全省国土面积约 0.2%。2020 年昌江县、东方市和乐东县完成造林绿化约 3.6 万亩,“十三五”期间造林绿化面积共 15 万亩,使得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畜禽养殖基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105 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土壤调查点位, 82.9% 点位低于风险筛选值, 17.1% 点位介于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之间。30 个畜禽养殖基地周边土壤调查点位,73.3% 点位低于风险筛选值,26.7% 点位介于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之间。辐射辐 射 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环境电磁 辐射水平均低于国家规定的
24、控制限值,监测的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 平未见明显变化。 环境电离辐射 全省陆域空气吸收剂量率和空气、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与 2019 年 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 与 2019 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饮用水源地水中总 和总 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近岸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 处于本底水平,与 2019 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锶 -90 和铯 -137 活度浓度 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 1997)规定的限值。电磁辐
25、射环境综合电场强度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控 制限值 12V/m(频率范围为 30MHz 3000MHz), 与 2019 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监测的中 波发射台和变电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规定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十三五”期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和电磁辐射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 昌江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 辐射环境监测自动站昌江核电基地周围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当地本底涨落范围内。昌江核电厂外围陆域空气、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土壤、生物、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潮间带土中放射性核素活度
26、浓度处于本底水平。其中, 人工放射性核素锶 -90、铯 -137活度浓度与对照点和运行前本底监测结果处于同一水平,其余人工放射性核素均未检出。监测结果与 2019 年相比未见明显变化。18 19生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自然生态 生态质量2020 年全省 18 个市县(不含三沙市) 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介于 71.84 至 91.07 之间,平均为 80.91, 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 全省植被覆盖度高, 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系统稳定。各市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优良以上水平,其中海口、东方及临高等三个市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良,其余市县等
27、级均为优,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保亭县位列前三。“十三五”期间全省 EI 值介于 80.49 至 81.85 之间, 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优。2020 年较2016 年 EI 值上升了 0.42,生态质量无明显变化,呈现稳定特征。2020 年海南省各市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图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 62.1%,森林蓄积量 1.75 亿 立方米,森林面积 3204 万亩。全省共完成植 树造林面积 22 万亩,共完成退塘还湿 7000 亩,种植红树林 4500 亩。全省陆栖脊椎动物 有 698 种,其中海南特有种 23 种,列入国家 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 161 种。 全省野生维管束植物有 46
28、89 种,其中海南特 有种 491 种系,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 48 种。自然保护地全省 166 个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 区 49 个(国家级 10 个,省级 22 个,市县级 17 个) ;森林公园 30 个(国家级 9 个,省级 18 个,市县级 3 个) ;湿地公园 12 个(国家 级 7 个,省级 5 个) ;湿地保护小区 47 个; 风景名胜区 19 个(国家级 1 个, 省级 18 个) ; 地质公园 6 个(国家级 2 个,省级 4 个) ; 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 3 个(国家级 2 个, 省级 1 个)。自然 生态海南坡鹿五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0 21生
29、态环境质量ECOLOGY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重点工业园区 2020 年海南省重点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示意图重点区 域环境重点区域环境 洋浦、东方和老城三大重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总体优良, 优良天数比例介于 98.9% 100%重点旅游景区之间。洋浦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东方和老城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均 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园区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东方工业园区八所开发作业区外点位水质为二类,其它点位水质均为一类,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全省 12 个重点旅游度假区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介于 97.0% 100% 之间。三亚海棠湾、陵水香水湾、陵水清水湾、陵水土福湾 4 个度假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其它符合国家二级标准。8 个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年均浓度范围 5071 7282 个 / 立方厘米, 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 1000 1500 个 / 立方厘米的标准, 对人体健康极有利。假日海滩、东郊椰林、天涯海角等 20 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区或娱乐区的海水水质要求。三亚大东海、亚龙湾、海口假日海滩国家重点海水浴场水质优良,适宜游泳。2020 年海南省重点旅游度假区环境质量示意图 省林业局供图 东寨港红树林23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