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合作研究(终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合作研究(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合作研究(终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要素禀赋差异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合作研究【摘要】粮食发展问题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道路上必须牢牢抓好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农业生产资源稀缺,而“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国家农业资源禀赋较好。他们生产的一些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农产品恰恰是我国国内生产不足,需要大量进口的。为应对我国粮食进口依赖度高和进口来源地集中的问题,本课题将针对要素禀赋差异,查阅和整理我国与沿线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和合作现状,研究如何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下,充分利用互补优势,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粮食生产合作,培育更多的粮食产品来源地,并且针对粮食产能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粮
2、食生产 ;要素禀赋Study on Cooperation of Grain Productivity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under Differences in Factor EndowmentsAbstract Food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issue that must be firmly grasped on the road of building a modern and powerful country. Chinas agricultur
3、al production resources are scarce, while many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 relatively endowed with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om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y produce,which have the advantage of factor endowments, are precisely insufficient in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needs to be impor
4、ted in large quantitie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of Chinas high dependence on food impor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mport sources, this topic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ndowments of factors, to review and sort out the condition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5、and neighboring major countries or regions. Through study how to us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make good use of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we aim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in food production among countries, to cultivate more sources of food products in countries along
6、the Belt and Road, and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problems arising from food production cooperation.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Food production Factor endowment目 录1 前言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的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综述31.2.1 国内研究进展和成果31.2.2 国外研究进展和成果41.3 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方法41.3.1 研究的相关理论41.3.2 研究
7、的思路51.3.3 研究的方法51.4 相关概念的界定51.4.1 粮食的概念51.4.2 粮食产能的概念61.4.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1.4.4 国际产能合作62 中国粮食产能发展现状及问题72.1 我国粮食产能发展的现状72.1.1 产能及构成72.1.2 进口及进口来源82.2我国粮食产能发展的问题102.2.1 劳动力要素和耕地要素逐步稀缺的问题102.2.2 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化112.2.3 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122.2.4 农机设备产能过剩1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发展现状143.1 非洲粮食产能发展现状143.2 亚洲粮食产能发展现状153.2.1 中亚地区153.
8、2.2 东南亚地区153.2.3 南亚地区163.3 俄国粮食产能发展现状16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产能合作和问题184.1合作前提要素禀赋优势互补184.1.1 中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和弱势184.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和弱势184.2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产能合作的实践194.2.1 粮食产品贸易194.2.2 项目投资合作194.2.3 农业技术合作204.3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214.3.1 农业企业“走出去”融资困难214.3.2 文化差异214.3.3 贸易壁垒224.3.4 协调困难问题225 促进中国与“一
9、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能合作建议235.1 创新灵活多样的区域粮食合作方式235.2 完善相关的资金支持政策235.3 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35.4 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245.5 减少文化差异障碍246 结论与展望25参考文献26致谢291 前言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第一,国际形势变化多端,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大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国粮食的价格达到了历史新高,最终爆发粮食危机。今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许多国家粮食生产受到影响,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决定停止出口,粮食供不应求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在全球化发展潮流中,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10、,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以减少国际市场动荡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第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较大。2020年中国的人口突破14亿,对粮食的需求量只增不减,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国民对优质粮食需求持续增加。因此,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主粮自给率非常高,但还需每年大量进口各类粮食产品。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各国在自己生产一部分粮食的同时,还通过进口和出口满足国民对粮食的不同需求。 第三,中美关系恶化对我国主要进口粮食造成影响。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双方都提高了关税和商品类别。在粮食产品中,中国进口大豆受影响较大。小麦和玉米的受影响则较小。这
11、是因为我国大豆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而对于小麦和玉米,我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并且有相关的进出口政策保护1。这警示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要保证我国各类粮食的稳定供给,不能单纯依赖某几个贸易大国,必须开拓更多粮食进口新渠道。第四,我国农业保护价政策改革的影响。如今我国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增加,为保护农民的利益,我国实施一系列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粮食价格随之被抬高。2019年中国的农业保护价收购政策被WTO判违规,原因是中国对小麦和稻谷的支持力度超过了8.5%的上限,对此我国将改革麦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这项举措可能会影响我国农民种粮积极性。第五,“一带一路”为粮食产能合
12、作提供了的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自2003年习近平提出后,不仅成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指导战略,而且在国际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深入分析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举措。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中上,习近平主席呼吁“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粮食生产合作,就应该利用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大力提高粮食产能和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互利共赢。1.1.2 研究的意义第一,粮食产能合作对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一大经济体,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而且“未来中国的门只会越开越大”。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周边国家搭建粮食生产合作平台,深化国家间粮食产品贸易关系,制定和完善农业贸易规则,既有利于提高沿线各国粮食产能,又有利于建立和平合作的友好国家关系。第二,为要素禀赋理论丰富了实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与中国有差异。我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要素相对稀缺,部分地区环境问题依旧严峻,在粮食生产方面,我国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具备要素禀赋优势。相比之下,沿线有许多国家或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它们在农业科技水平,资金投入方面处于劣势,与我
14、国形成了互补。我国可利用要要素禀赋差异积极展开国际粮食生产合作,实现互利互赢。第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大,一旦粮食在生产或运输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爆发粮食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通过粮食进出口可以满足国民对其他优质粮食品种的需求,缓解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问题,不过这还不能保证一国或地区粮食安全。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发展先进的农业技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合作生产,抢占国际自然资源和垄断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的粮食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我国的粮食进口国家集中度高,对美国等贸易大国的依赖性太大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一旦两国的政治关系恶化,会影响到两国的贸易,包
15、括粮食进出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有助于解决粮食进口来源地集中的问题,从而稳定粮食供给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内研究进展和成果针对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变化,刘洛,徐新良等人在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文中分析发现城镇化的持续扩张、地力透支会导致耕地粮食生产潜力下降2。生秀东在巩固提升我国粮食产能的制度分析也指出地力透支、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对维持我国的粮食产能稳定提出了一些建议。除了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和创新生产技术,作者还强调带动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产能3。针对粮食安全,黎东升,曾靖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
16、战一文中指出我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然而农业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粮食供需将长期保持紧平衡。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与农民积极性低等粮食安全挑战问题,作者提出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生产方式等政策建议4。针对粮食合作,李春顶、林欣在深化“一带一路”粮食经贸合作,构建粮食开放新格局中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经贸合作现状、机遇和潜能,指出虽然合作初见成效,但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比如协调难度大,交通设施发展落后,贸易结构单一。对此作者建议完善国家政策和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生产要素的区域互补和良性流动,打造新型粮食经贸合作关系5。针对要素禀赋差异,2017年农业部制定共同推进“一带
17、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指出,“一带一路”辐射区域广阔,各区域各具优势,在资源、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方面形成互补,积极开展农业合作对各方有利,中国将针对提升区域粮食产能目标,继续与沿线国家共同规划,把合作落实到实处6。在叶兴庆2018年发表的“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多元化中,从生产资源,贸易互补性,物流成本,贸易平衡方面分析说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并建议现阶段应做好基础性、铺垫性工作7。1.2.2 国外研究进展和成果在国外,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赫克歇尔和其学生柏蒂尔-俄林创立的。前者在其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后者在其著作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18、中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人们通过该理论可以更直观地判断一国比较优势,但其没有把技术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考虑在内。实际上,在当今时代,除了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还应该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列入生产要素。在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分析日本1980年后的经济发展变化,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外包和生产搬迁转变了日本的产业结构,使得日本经济转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8。韩国通过将国内低端产业转移到国外,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9。在发展中国家中,人均GDP,基础设施便利性和贸易开放度的因素对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更具有促进作用10。中国企业在选择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会把制度和自然资源要素
19、禀赋等因素考虑在内11。总的来说,现有国内外研究涉及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和国际合作,对要素禀赋理论研究也比较成熟,但是针对要素禀赋理论研究国家合作的文献比较少,本文将从要素禀赋差异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产能和合作现状,对进一步加强粮食产能国际合作给出建议。1.3 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方法1.3.1 研究的相关理论经济全球化潮流下,国际合作是一国谋求经济繁荣发展,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国家合作目的是利用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本课题主要涉及到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是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考虑技术因素
20、,具有不同生产要素禀赋的两个国家生产产品有比较优势,生产所投入的要素比例不同,因此产生了分工和贸易。该理论克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即片面强调劳动生产率差异对贸易的影响,忽视了分工状况实际上取决于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各种要素。该理论提出,一个国家,对于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应该鼓励出口,对于大量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应该鼓励进口。本文将针对要素禀赋理论,讨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进行更有效地粮食生产合作。1.3.2 研究的思路本文以粮食产能合作为中心,首先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我国和沿线主要国家的粮食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粮食产能和合作现状,分析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存在的
21、问题给出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础。第二章首先分析我国的产能发展现状,包括我国生产资源禀赋、粮食产量和进口情况,然后指出我国现存的问题主要有:劳动力要素和耕地要素逐步稀缺、国民对粮食的消费结构变化、潜在的粮食安全问题、农机设备产能过剩。第三章分析亚洲地区、非洲地区和俄国的粮食发展现状。第四章首先总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粮中具备的弱势和优势,然后整理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实践,比如对外投资、产品贸易、农业技术交流等,最后分析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第六章主要总结本课题的研究结论。 1.3.3 研究的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
22、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文献法是指通过网络渠道收集国内国外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以及各国粮食生产合作的基本情况,并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法是指本文就沿线各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和粮食产能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要素互补的优势进行粮食产能合作,促使各国在生产合作中实现最大的利益。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 粮食的概念国内外对粮食的定义有较大差异,我国统计的粮食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每一类包括许多种。国外对粮食的定义比较广泛,类似 “食物”的概念,不仅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还包括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共有18
23、类。本文所提及的粮食主要有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1.4.2 粮食产能的概念粮食产能,即粮食的生产能力,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所能稳定达到的最佳粮食产量。影响粮食产能的因素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耕地保护程度、基础设施、现代科技服务水平、制度保障和自然灾害等12。1.4.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贯穿亚非欧大陆,包括亚洲43个国家、中东欧16个国家、独联体4个国家和非洲地区。本文分析主要针对亚洲国家、非洲、俄国进行研究。1.4.4 国际产能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简而言之,是指一国与另一国根据需求而建立的产能跨国配置的合作行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1.产品输出,即产品进出口。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要素 禀赋 差异 中国 一带 一路 沿线 国家粮食 产能 合作 研究 终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