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步态分析 PPT课件.ppt
《正常人体步态分析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步态分析 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正常人体步态分析第五章正常人体步态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人体步态正常人体步态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运动运动运动运动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对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对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对四、步态周期中地面反力对下肢关节的作用下肢关节的作用下肢关节的作用下肢关节的作用五、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五、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五、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五、步态周期中的肌肉活动六、步态观察方法六、步
2、态观察方法六、步态观察方法六、步态观察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人体步态正常人体步态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 1重心重心 含义含义含义含义:人体受到重力人体受到重力的合力点。身体的重量的合力点。身体的重量集中于该点。集中于该点。位置:位置:位置:位置:人体重心位于人体重心位于骨盆中间,约在第一骶骨盆中间,约在第一骶椎的前缘椎的前缘。注意:注意:注意:注意:人体重心位置人体重心位置与身体姿势有关,与各与身体姿势有关,与各环节的重量分布有关。环节的重量分布有关。2重力线重力线n n重力线是人体重力合力方向,它是通过重心的铅重力线是人体重力合力方向,它是通过重心的铅垂线。垂线。n n额状面内,它平分人
3、体为左右对称。矢状面内,额状面内,它平分人体为左右对称。矢状面内,重力线相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下肢重力线相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下肢主要关节(髋、膝、踝)的位置,随着人体站立主要关节(髋、膝、踝)的位置,随着人体站立姿势的变化而不同。当人们以最舒适的自然姿势姿势的变化而不同。当人们以最舒适的自然姿势站立时,重力线通过髋关节股骨头中心稍偏后站立时,重力线通过髋关节股骨头中心稍偏后(髋关节屈曲轴后),膝关节髌骨骨后面(膝关(髋关节屈曲轴后),膝关节髌骨骨后面(膝关节屈曲轴前),踝关节的前面,足长中间偏后。节屈曲轴前),踝关节的前面,足长中间偏后。3步态周期及其划分步态周期及其划分
4、n n1)步态周期)步态周期n n定义:定义:步行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始到同侧足跟再次着地止,这段时间称为一个步态一个步态周期(或步行周期)周期(或步行周期)。n n在此期间,该侧下肢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地面支在此期间,该侧下肢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地面支撑阶段和空中摆动阶段。因此,撑阶段和空中摆动阶段。因此,一个步态周期又一个步态周期又一个步态周期又一个步态周期又分为支撑期(站立期)和摆动期,也称支撑相分为支撑期(站立期)和摆动期,也称支撑相分为支撑期(站立期)和摆动期,也称支撑相分为支撑期(站立期)和摆动期,也称支撑相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和摆动相。站立相)和摆动相。2)支撑
5、期(站立期)支撑期(站立期)n n从脚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时期,称为支撑期(站立期)。该时从脚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时期,称为支撑期(站立期)。该时从脚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时期,称为支撑期(站立期)。该时从脚跟着地到足趾离地的时期,称为支撑期(站立期)。该时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60%60%时间。在此时间内,足完成了从跟着时间。在此时间内,足完成了从跟着时间。在此时间内,足完成了从跟着时间。在此时间内,足完成了从跟着地到趾离地整个动作,经历了跟着地、足平放(地面)、跟离地到趾离地整个动作,经历了跟着地、足平放(地面)、跟离地到趾离地整个动作,经历了跟着
6、地、足平放(地面)、跟离地到趾离地整个动作,经历了跟着地、足平放(地面)、跟离地、趾离地几个时间点。地、趾离地几个时间点。地、趾离地几个时间点。地、趾离地几个时间点。n n根据这几个时间点,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根据这几个时间点,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根据这几个时间点,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根据这几个时间点,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站立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n n站立早期:站立早期:站立早期:站立早期:跟着地到全足放平时期。在此时期,足底吸收跟着地到全足放平时期。在此时期,足底吸收地面的冲击,井开始承重。也称缓冲期。地面的冲击,井
7、开始承重。也称缓冲期。该时期为步态周该时期为步态周期的期的0 01515的时间段。的时间段。n n站立中期:站立中期:站立中期:站立中期:全足放平到跟离地时期。在此时期,身体体全全足放平到跟离地时期。在此时期,身体体全部体重转移到支撑足。部体重转移到支撑足。该时期为步态周期的该时期为步态周期的 15153030的时的时间段。间段。n n蹬离期(站立末期)蹬离期(站立末期)蹬离期(站立末期)蹬离期(站立末期):距离地到趾离地时期。此间,身体距离地到趾离地时期。此间,身体重量逐步向对侧转移,并产生蹬地动作,推动身体向前。重量逐步向对侧转移,并产生蹬地动作,推动身体向前。该时期为步态周期的该时期为步
8、态周期的30306060的时间段。的时间段。3)摆动期)摆动期n n概念:概念:概念:概念:趾离地后到足跟再次着地时期,称为摆动期趾离地后到足跟再次着地时期,称为摆动期摆动摆动相)。该时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的相)。该时期约占整个步态周期的4040。n n摆动期内,下肢在主中摆动,不与地面接触,而腿在空中摆动期内,下肢在主中摆动,不与地面接触,而腿在空中的摆动运动,有一个从加速运动到减速运动的过程。由此,的摆动运动,有一个从加速运动到减速运动的过程。由此,摆动期又可细分为摆动前期(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摆动期又可细分为摆动前期(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后期(减速期)。后期(减速期)。n n摆动前期:
9、摆动前期:摆动前期:摆动前期:足趾离地后,整个下肢立即加速向前摆动摆动足趾离地后,整个下肢立即加速向前摆动摆动的时期。故此又称为加速期。的时期。故此又称为加速期。n n摆动中期:摆动中期:摆动中期:摆动中期:下肢加速摆动后,经过身体下方之时下肢加速摆动后,经过身体下方之时n n摆动后期:摆动后期:摆动后期:摆动后期:摆到身体前方的下肢,在足跟着地前逐渐减缓摆到身体前方的下肢,在足跟着地前逐渐减缓其摆动速度:该时期又称为减速期。其摆动速度:该时期又称为减速期。举例说明举例说明举例说明举例说明4)双支撑期)双支撑期n n定义:定义:在步行过程中,有一个时期,两侧足都与地在步行过程中,有一个时期,两
10、侧足都与地面接触,一侧足处于蹬离期,一侧足处于站立前期,面接触,一侧足处于蹬离期,一侧足处于站立前期,双足同时都处于支撑期。这个时期,称为双足同时都处于支撑期。这个时期,称为双支撑期。双支撑期。双支撑期不是步态周期中除站立期和摆动期外又一双支撑期不是步态周期中除站立期和摆动期外又一个特定时期,而是在观察双侧足的步态周期时,两个特定时期,而是在观察双侧足的步态周期时,两侧足各自站立期的相互重叠的一个时期。在一个步侧足各自站立期的相互重叠的一个时期。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有两个双足支撑期,每次约占步态周期态周期中,有两个双足支撑期,每次约占步态周期的的111112%12%。n n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11、:双支撑期时间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步行速度慢时,双支撑期时间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步行速度慢时,双支撑期延长;步行速度快时,双支撑期将缩短双支撑期延长;步行速度快时,双支撑期将缩短。4)双支撑期)双支撑期概念与术语概念与术语n n传统的步态周期的划分,主要以运动形态特征为基础。n nRLA划分法以步行中的力的承载和传递的变化特征为基础步行参数步行参数n n步长n n步频n n步行速度 4常用步行参数常用步行参数n n步宽:步宽:是指通过是指通过双脚跟部中心,双脚跟部中心,且与行进方向平且与行进方向平行的两直线间的距离。成年男性的步宽一般为行的两直线间的距离。成年男性的步宽一般为5 5一一10 C
12、M10 CM。n n步长:步长:步长:步长:步行时,一侧足着地位置到对侧足跟着地步行时,一侧足着地位置到对侧足跟着地位置之间的距离(后跟一后跟)。位置之间的距离(后跟一后跟)。n n步频:步频:步频:步频:步行时每分钟迈步的步数。一般为步行时每分钟迈步的步数。一般为 70-12070-120步分钟。步分钟。步行速度: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步行速度: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n n1 1重心的移动重心的移动重心的移动重心的移动步行时,人体重心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仅上下移动,步行时,人体重心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仅上下移动,而且还有左右移动。重心的移动是均
13、匀和谐的。而且还有左右移动。重心的移动是均匀和谐的。1 1)重心的上下移动)重心的上下移动从侧面观察步行时,可见身体重心有规律地上下反复移动。从侧面观察步行时,可见身体重心有规律地上下反复移动。其运动轨迹为均匀的正弦波。上移最高点为站立中期的正其运动轨迹为均匀的正弦波。上移最高点为站立中期的正中,向下运动的最底点在双支撑期内。中,向下运动的最底点在双支撑期内。2 2)重心的侧向移动)重心的侧向移动步行中,当一侧下肢支撑转移到另一侧下肢支撑时,身体步行中,当一侧下肢支撑转移到另一侧下肢支撑时,身体的重心也从一侧支撑腿移动到另一侧支撑腿。支撑腿的交的重心也从一侧支撑腿移动到另一侧支撑腿。支撑腿的交
14、替变换,具体重心也随之左右反复移动。重心移动轨迹在替变换,具体重心也随之左右反复移动。重心移动轨迹在水平面内同样形成均匀的正弦曲线。水平面内同样形成均匀的正弦曲线。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n n2 2骨盆的的运动骨盆的的运动骨盆的的运动骨盆的的运动1 1)骨盆的水平转动)骨盆的水平转动 一侧下肢迈出时,另一侧下肢滞后,这就形成了骨盆的一侧下肢迈出时,另一侧下肢滞后,这就形成了骨盆的扭转。步行中,下肢交替迈出,骨盆也随之在水平面内来扭转。步行中,下肢交替迈出,骨盆也随之在水平面内来回转动。回转动。其运动幅度与步长有关其运动幅度与步长有关,一般为内旋外旋各,一般为内旋外旋各4
15、4度度。n n2 2 2 2)骨盆的倾斜运动)骨盆的倾斜运动)骨盆的倾斜运动)骨盆的倾斜运动在正常步行的支撑中期重心向支撑腿移动,身体的上部在正常步行的支撑中期重心向支撑腿移动,身体的上部向支撑侧倾斜,骨盆产生了向支撑侧倾斜的运动,向支撑侧倾斜,骨盆产生了向支撑侧倾斜的运动,运动幅运动幅度约为度约为5 5度。度。由于骨盆倾斜运动,加上支撑期下肢的内收,由于骨盆倾斜运动,加上支撑期下肢的内收,降低了重心上升的幅度。降低了重心上升的幅度。3 3)骨盆的侧向移动)骨盆的侧向移动步行中,随着承重足的左右变更,为了在单足支撑时保持步行中,随着承重足的左右变更,为了在单足支撑时保持身体的平衡,重心向支撑腿
16、移动,骨盆随着也产生向承重身体的平衡,重心向支撑腿移动,骨盆随着也产生向承重侧的左右移动。侧的左右移动。3跟着地后的膝屈曲跟着地后的膝屈曲n n正常人跟着地时,膝关节有正常人跟着地时,膝关节有15-2015-20度的屈曲,以减少度的屈曲,以减少重心的上下移动。膝踝的协调运动使人体重心的轨重心的上下移动。膝踝的协调运动使人体重心的轨迹基线变得更平坦光滑。迹基线变得更平坦光滑。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二、正常步态的一般特征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运动三、步态周期中下肢关节的运动 1 1、髋关节髋关节髋关节髋关节跟着地时,髋关节屈曲约为跟着地时,髋关节屈曲约为3030度。随着身体重心向前移动,髋关节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常人体步态分析 PPT课件 正常 人体 步态 分析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