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灸法,拔罐 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毫针刺法,灸法,拔罐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针刺法,灸法,拔罐 PPT课件.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陈文斯目的要求:目的要求:掌握针刺和灸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针刺法的基本掌握针刺和灸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针刺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的针刺方法,了解针刺法中异常知识,掌握毫针的针刺方法,了解针刺法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掌握灸法的分类及其概念,了解灸情况的处理。掌握灸法的分类及其概念,了解灸法的其他知识。(法的其他知识。(3学时)学时)内容:内容:介绍针刺工具、准备工作、毫针刺法、意外情况介绍针刺工具、准备工作、毫针刺法、意外情况的处理,以及常用灸法。的处理,以及常用灸法。毫针刺法Needling针法(刺法)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刺入刺入人体的穴位(或
2、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手法,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气经气,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方法。九针毫针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针尖 松针状松针状 钩钩 钝钝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针根 牢固牢固 锈蚀锈蚀 松动松动针身 光滑挺直光滑挺直 弹性弹性 锈蚀锈蚀 弯曲弯曲针尾 角度角度 艾灸艾灸毫针质量现代广泛使用一次性不锈钢针,要求使用优质的不锈钢制成。针身挺直,具有良好的韧性,不应有伤痕、曲痕、麻点等,光洁度高,硬度适中,针尖圆整不偏,针柄牢固不动。长短规格长短规格粗细规格粗细规格寸寸11.522.5345毫米毫米mm2540506575100125号
3、数号数26272829303132毫米毫米mm0.450.420.380.340.320.300.28收藏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防止损坏与污染二、针刺练习 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精神专注精神专注 1 1纸垫练针纸垫练针 捻转与指力捻转与指力 2 2棉团练针棉团练针 提插、速刺提插、速刺 3 3自身练针自身练针 适应、体验适应、体验 步骤:步骤:短(粗)短(粗)长(细)针长(细)针 要求: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三、针刺前准备思想准备思想准备选择针具选择针具
4、质量(地)质量(地)不锈钢针不锈钢针 金针金针 银针银针 磁极针磁极针 检查各部检查各部长短粗细长短粗细 个人情况个人情况 年龄年龄 性别性别 体质体质 胖瘦胖瘦 部位部位 头面头面 四肢四肢 胸背胸背 腰臀腰臀 病情病情 虚实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一穴一针选择体位选择体位l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医生取穴、施术l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便于留针、患者舒适l常用体位常用体位 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常用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
5、、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2、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3、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4、仰靠座位适宜于取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前等部位的腧穴穴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头和项、背部的腧穴的腧穴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位的腧穴注注意意 处方与体位处方与体位暴露与松弛暴露与松弛 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针刺期间勿改变
6、体位医生适当的位置医生适当的位置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1-1.4kg/cm2 2 115-123 115-123o oC 30minC 30min药液浸泡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 75%75%酒精酒精 30-60min 30-60min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水沸后15-20min15-20min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四、毫针的针刺方法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相应手法押手 固定腧穴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减轻疼痛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调节针感二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单
7、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
8、持针柄,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此法多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手持针从捏起
9、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腧穴的进针管针进针法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直刺直刺针刺的角度适用于大部分腧穴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斜刺肌肉浅薄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血管血管 疤痕疤痕 特殊穴位特殊穴位平刺(横刺)平刺(横刺)皮薄肉少皮薄肉少 头面部头面部 透针透针针刺的方向依腧穴所在部位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依穴位与病位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年龄、体质、胖瘦等 经络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刺经与络 病情 虚实表里寒热
10、虚实表里寒热/急慢急慢 时令春夏浅春夏浅 秋冬深秋冬深 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参考腧穴常用深度五、行针与得气 广义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 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 作方法(运针)作方法(运针)行针概念行针概念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1.提插法 提针与插针结合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作方法(3-5(3-5分分)幅度幅度/层次层次/频率频率/时间时间基本手法2.捻转法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刺
11、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180-360)(180-360)角度角度/频率频率/时间时间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作用 疏通气血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激发经气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方法 弹动针尾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作用
12、泄气泄气 行气行气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方法 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以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细细捻搓数次数次,然后放开两指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一搓一放,反复数次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故称飞法。作用 催气、行气催气、行气辅助手法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 飞法 震颤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作用 催气催气 守气守气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得气的表现 医者医者 手下沉紧手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如鱼吞钩饵/徐和徐和 患者患者 酸酸/麻麻/胀胀/重(热重(热/凉
13、)凉)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经气感应经气感应 针感针感轻慢滑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标幽赋 得气的意义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得气与疗效的关系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针灸大成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得气与虚实补泻的关系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若针下气至,当察其邪正,分清虚实针灸大成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灵枢温度温度/噪音噪音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
14、生医生 取穴、方向取穴、方向/角度角度/深度、手法深度、手法患者患者体质(体质(类型类型)病情病情环境环境纠偏法纠偏法促使得气的方法查找原因纠正之查找原因纠正之候气法候气法 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针置穴内安静留针,或间歇运针益气法益气法 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施加艾灸以促经气来临六、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单式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浅深、用力、幅度、频率、时间捻转补泻捻转补泻 角度、用力、频率、时间角度、用力、频率、时间 其他补泻手法其他补
15、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基本补泻手法疾徐补泻法疾徐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平补平泻法疾而徐之疾而徐之 徐而疾之徐而疾之揉按针孔揉按针孔 摇大针孔摇大针孔呼进吸退呼进吸退 吸进呼退吸进呼退均匀提插均匀提插 捻转捻转复式补泻手法1.烧山火法(9)2.透天凉法(6)功能状态 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 腧穴特性 关元关元 命门命门 气海气海-补补 十宣十宣 人中人中 委中委中-泻泻 施术手法 针刺时间 子午流注法子午流注法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七、留针与出针 留针 方法方法 静留与动留静留与动留 时间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注意观察注
16、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防止出血与疼痛-慢慢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 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针刺流程消毒消毒 间间歇歇行行针针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指切夹持夹持舒张舒张提捏提捏管针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常用补泻手法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迎随补泻热补凉泻热补凉泻进针进针得气得气留针留针行针行针补泻补泻出针出针针刺角度方向深度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行针基本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提插法捻转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循法弹法弹法刮法
17、刮法摇法摇法飞法飞法震颤震颤八、异常状况的处理与预防1.晕针晕针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手法 留针留针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处理 出针出针 平卧保暖平卧保暖 灸治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针对原因/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2.滞针滞针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或伴疼痛
18、处理 放松(精神放松(精神 局部)局部)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调整针体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注意正确操作手法3.弯针弯针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体位、手法、外力、滞针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针体活动-疼痛疼痛处理 放松局部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顺势拔针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4.断针断针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19、 保持镇静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5.血肿血肿 原因 针具质量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刺伤血管 现象 疼痛疼痛 肿胀肿胀 皮肤青紫皮肤青紫 处理 按压按压 冷敷冷敷 加压包扎加压包扎 热敷热敷 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熟悉解剖九、针刺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 2、妇女月经与怀孕状况 3、幼儿头部腧穴 4、血凝障碍者 5、施术部位皮肤状况 6、避免刺伤脏器 7、眼区、项部、脊椎部穴为针刺的角度和方向 8、避免刺伤膀胱 灸法Moxibustion灸,灼烧的意思。
20、灸法是用艾叶捣成艾灸,灼烧的意思。灸法是用艾叶捣成艾绒,然后做成艾炷或者艾条,烧灼或薰绒,然后做成艾炷或者艾条,烧灼或薰灼腧穴,通过温热性的刺激而起作用的灼腧穴,通过温热性的刺激而起作用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医学入门说:医学入门说:“凡病药之不及,针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之不到,必须灸之。”n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用作灸料的艾绒是用干燥的艾叶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除去杂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备用。一、灸治的作用及适应证一、灸治的作用及适应证1、温经散寒、温经散寒 素问素问 调经论调经论血气者,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寒则泣而不流
21、,温则消而去之2、扶阳固脱、扶阳固脱温补助阳温补助阳3、消肿散结、消肿散结取其温通的作用取其温通的作用4、防病保健防病保健关元关元气海气海命门命门足三里足三里适应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沉年痼疾(大病宜灸)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 如伤寒(中医)、疽疮、哮喘、癫痫、中风、虚损、肺痨(骨蒸病)、肿胀、泄泻、小儿急慢惊风等。灸法的分类 艾草灸艾柱灸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 因寒所致疾病隔蒜灸 瘰疬、肺痨、未溃疮疡虚劳、顽疾隔盐灸 神阙灸隔附子饼灸 温肾补阳.艾条灸悬灸温和灸雀啄灸 泻,急性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 PPT课件 毫针 灸法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