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在本节内容中我们主要探讨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地区差异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如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善我国人居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结构合理,循循渐进,点例结合到位,对于知识点的把控力度较好。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并能够运用课堂活动以生活为情
2、境案例进行环境问题的表现分析和地区差异性分析,在对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好的操作性。同时,本节内容也能够很好的相衬前期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的知识点,并为学生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做出奠基。学情分析环境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悄无声息的发生在身边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美好追求愿望越来越高,既要实现经济的快速高质发展,又要实现绿水青山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接触的较多,但大多属于较为简单的表现认知,而对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原因和危害了解相对较为浅薄。但通过案例和视频导入,能够提前让
3、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去分析问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善于结合学情,利用生活当中的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地理思维的环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人类与环境发展观念。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地理核心素养:l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类型及成因。l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l 人地协调: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l 地理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调查本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本地区的人地和
4、谐措施。教学重难点能够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引入新课【课程导入】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你了解这次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通过课本上的案例,做为新科导入的内容,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预热】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人类社会,B:物质、能量
5、,C:废弃物,D:环境。(2)说出图中箭头表达的含义l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l 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又被排放到环境中。l 人类社会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l 变化了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2.环境问题(1)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6、、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1)城乡差异l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l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l 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l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3.当前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等,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本环节主要依靠学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时长5分钟)
7、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堂探究】探究一: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探讨材料一:问题1:上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发展模式图,据图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学生答:l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l 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简称“三废)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l 人类从环境当中获取资源、排放废物,环境会通过其本身的反馈机制,返还给人类教师点评问题2:根据上图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学生答:l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l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
8、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教师点评材料二:水体自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物理净化阶段:主要通过稀释、扩散等物理作用,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了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2. 化学净化阶段: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转化成无害或低害的物质。3. 生物净化阶段:主要通过水体中的生物作用,如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使污染物质在水体中被分解或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浓度。问题3:我们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是否就一定构成水体污染呢?学生答:l 不一定。自然水体拥有其本身的自净能力,当人类排放
9、的污染物在水体自净的范围内,一般不会构成水污染。只有当污染物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后,无法被净化才会造成。当然,对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哪怕没达到自净能力,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例如核废水的排放,哪怕其含量小,也会带来严重危害。教师点评探究二:环境问题产生及其影响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来看,1 万年前,全球人口密度约为 0.029 人 / 千米2 ,2015 年则超过 56 人 / 千米 2 ,而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 1975 年为 0.294 公顷,2015 年则减少到0.194 公顷,在 40 年内下降了 1/3。如果再加上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所损失的耕地,人均耕地就更少了。从淡水资源来看,地球淡水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类 面临 主要 环境 问题 教学 设计 同步 备课 系列 人教版 2019 必修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710513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