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卷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衡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化学考生注意:1.本学科为闭卷考试。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3.本试卷的作答一律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按涂写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作答不能超出黑色矩形边框。直接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答题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P31S32Cl35.5K39Ca40Mn55Cu64Zn65Ba137一、选择题(本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己是悬崖百丈冰B
2、. 白玉为堂金作马C. 沉舟侧畔千帆过D. 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D【解析】【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2.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B. 闻气体气味C. 测定溶液的pHD. 稀释浓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3、B、 很多的气体有毒或者有刺激性气味,故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而不能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正确;C、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测得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放到待测溶液中,会污染试剂,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故选B。3.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入了一种气体后,症状得到缓解。此气体可能是A. 氧气B. 氮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可
4、以供给呼吸,则可以用于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故选项符合题意;B、氮气不可以供给呼吸,则不可以用于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不可以供给呼吸,则不可以用于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可以供给呼吸,则不可以用于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镁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B. 灼烧棉线可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C. 碳还原氧化铜,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D. 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答案】C【解析】【详解】A、镁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B、棉线是天然纤维,主
5、要由纤维素构成,它不是蛋白质类的纤维,故不会产生烧焦的羽毛味,不符合题意;C、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逐渐变红色,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5.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 一水多用可节约水资源C.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D. 在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与冰块混合后,其也仅由水分子这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B、一水多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不符合题意;C、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其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食盐、白糖
6、等,不符合题意;D、煮沸可以使得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受热分解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进而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6.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下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 钛属于非金属元素B. 钛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2C. 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D.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原子的原子序
7、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2,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钛原子中的中子数48-22=26,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钛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8、7. 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尿素B. 磷矿粉C. 硫酸钾D. 磷酸二氢铵【答案】D【解析】【详解】A、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氮肥;B、矿磷粉是含有磷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磷肥;C、硫酸钾是含有钾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钾肥;D、磷酸二氢铵是含有磷、氮元素的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答案:D。8.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衡阳肉粽味道鲜美,其原料有:糯米、五花肉、植物油、食盐、食用纯碱,其中不包含的基本营养素是A. 油脂B. 维生素C. 糖类D. 无机盐【答案】B【解析】【详解】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五花肉、植物油中富含油脂,五花肉中富含蛋白质,
9、食盐、食用纯碱属于无机盐。其中不包含基本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B。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乙一定是催化剂C. 甲可能是单质D.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该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20+3+5+3=3+3+x+11,解得x=14,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20g-3g=17g,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14g-5g=9g,故丙是生成物;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
10、1g-3g=8g,故丁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详解】A、由分析可知,x=14,故A说法正确;B、根据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故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B说法错误;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分解生成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所以甲不可能是单质,故C说法错误;D、由分析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g:8g=9:8,若生成的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由于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不能确定,故D说法错误;故选A。10.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
11、是A. 碳的单质都是黑色B. 植物光合作用可将转变为C. CO和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碳的单质不一定都是黑色的,如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故A说法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将CO2转变为O2,故B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说法错误;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单质,属于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的相互转化过
12、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选B。11. 罗红霉素是某药品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罗红霉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罗红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 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 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5D. 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答案】A【解析】【详解】A、罗红霉素C41H76N2O15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罗红霉素C41H76N2O15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罗红霉素C41H76N2O15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罗红霉素C41H76N2O15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所以,罗红霉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A错误。B、根据罗红霉素化学式C41H76N2O15可知,罗红霉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B正确;C、根据罗红霉素化学式C41H76N2O15可知,罗红霉素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215。C正确;D、根据罗红霉素化学式C41H76N2O15可知,一个罗红霉素分子由41个碳原子、7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5个氧原子构成。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12. 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是碱B. 物质a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C. 物质b的化学式是Fe2O3D. FeCl3溶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Fe(O
14、H)3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因此X是碱,故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a的化合价为0,对应的物质是单质,即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氢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物质b为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3. 符号表征化学变化是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选项
15、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化学式书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在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选项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和水之一可知,氯化钡和氢氧化钠如果发生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和水,那么,必有沉淀,但两者交换成分,出现的氢氧化钡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没有沉淀生成,因此,该反应不发生,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14.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
16、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B. 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C.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D.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答案】C【解析】【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故容器内其余气体(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为85%,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5%,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故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曲线图可知:反应停止时,容器内剩余3%体积分数的氧气,由于
17、红磷足量,故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故C正确,符合题意;D、由曲线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18%,且不是质量分数,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5. 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三个硫原子,六个钠离子,六个氧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反应后有一个硫原子,两个钠离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缺少四个钠原子和两个硫原子,X系数为2,所以X化学式为Na2S,故选C。16. 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
18、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答案】A【解析】【详解】A、化合物是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O2,属于化合物,丙的化学式为CH3OH,属于化合物,丁化学式为H2O,属于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乙的化学式为H2,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是:化学反应前后,
19、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 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
20、热量D.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错误;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错误;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正确;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后,没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C。18.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A. 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B.
21、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C. 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D. 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答案】D【解析】【详解】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不符合实验规范;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防止液体飞溅伤人,不符合实验规范;C、实验室的药品不能品尝,不能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不符合实验规范;D、实验室中液体试剂和固体试剂分开保存,故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符合实验规范。故选:D。19.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盐溶液一定呈中性B. 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
22、子D. 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答案】B【解析】【详解】A、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可能呈碱性,如Na2CO3的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有机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则有机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只含有质子与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质子带正电荷,但是质子不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0.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三种离子在溶液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4 年初 升学考试 模拟 湖南省 衡阳市 中考 化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