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pptx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ppt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必修dna分子的发现和主要化学组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dna分子的复制和表达dna分子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目录01dna分子的发现和主要化学组成1869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在实验中发现,用含有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出的物质,注射给一只死亡的兔子,兔子的血液中出现了酵母菌。他提出:酵母菌中存在有活性的物质,当它进入动物体内,可引起动物的生理变化。首次发现了酶。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不是蛋白质。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首次证明:在提取过程中,DNA是促使R型细菌
2、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1952年,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发现历史 dna分子的基本化学组成dna分子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及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 嘌 呤(G)、胸 腺 嘧 啶(T)和 胞 嘧 啶(C)。dna分子的基本单位0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输入标题02010403双螺旋
3、结构的发现和证实1951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开始对核酸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1962年,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因在DNA分子结构和工作机制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加夫发现核酸中的四种碱基的含量呈一定比例,即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数量相等。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包括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双螺旋结构;碱基对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形成碱基对平面。DNA双螺旋结构的意义在于揭示了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第三 第二 DNA 分子 结构 课件 新课 标人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