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淮北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 君子兰被誉为“富贵之花”,喜欢半阴、通风的环境,具有发达的肉质根,需要选用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君子兰有发达的肉质根,因而不需要频繁浇水B. 君子兰叶片变黄与缺镁有关,与是否缺氮无关C. 进入冬季,君子兰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会增
2、加D. 为保障土壤疏松透气,施肥首选已腐熟的有机肥【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素元素组成是C、H、O、N、Mg,主要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2、水主要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类型,自由水含量多代谢较旺盛,结合水多抗逆性强。【详解】A、君子兰的根系是肉质根,本身就含有较多的水分,因而不需要频繁浇水,如频繁浇水,就会导致根部腐烂,A正确;B、叶绿素元素组成是C、H、O、N、Mg,君子兰叶片变黄与缺镁有关,与是否缺氮也有关,B错误;C、进入冬季,君子兰细胞内结合水相对含量会增加,有利于抵抗冬季寒冷环境,C正确;D、腐熟好的有机肥在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下产生CO2,且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会使土壤疏松
3、透气性好,D正确。故选B。2. 动物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受体多为糖蛋白,糖蛋白是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经糖基转移酶催化,将糖基团附加到蛋白质上形成的物质。甲流病毒囊膜上也有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流病毒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可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供能C. 甲流病毒囊膜上的糖蛋白是在宿主细胞的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的D. 抑制宿主细胞中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答案】A【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对细胞间信息
4、交流起重要作用;结构决定功能,由于糖基化可调节蛋白质的功能,故蛋白质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均由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和场所,故其蛋白糖基化可能与宿主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抑制糖基转移酶活性可以抑制病毒蛋白的糖基化,降低感染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抗病毒的方法。【详解】A、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受体多为糖蛋白,均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但是甲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甲流病毒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5、需要消耗能量,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可以发生细胞呼吸的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B正确;C、动物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中,其糖蛋白可能在宿主细胞的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形成,C正确;D、抑制宿主细胞中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可能会抑制入侵的病毒的糖蛋白合成,导致病毒结构异常,不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和结合,因此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D正确。故选A。3.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
6、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H+载体蛋白失活也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 Cl-/H+转运蛋白能同时转运Cl-和H+,说明转运蛋白不具专一性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
7、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能同时转运Cl-和H+,但不能运输其它物质,仍可说明转运蛋白具专一性,C错误;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减弱或可能
8、失活,D正确。故选C。4.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如下图装置。A、B是由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制成的袋状容器,A袋加入淀粉溶液、碘液和蔗糖酶,B袋加入等量等浓度的淀粉溶液、碘液和淀粉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添加酶的种类C. 实验结束A袋蓝色变浅,B袋蓝色退去D. 实验结束两袋均增重,且A袋等于B袋【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催化机理是
9、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A袋加入淀粉溶液、碘液和蔗糖酶,B袋加入等量等浓度的淀粉溶液、碘液和淀粉酶”,该实验的 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正确;C、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不能被蔗糖酶水解,A组蓝色变浅(被烧杯中的清水稀释),B组蓝色退去(淀粉被淀粉酶水解),C正确;D、因为透析袋是由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溶液浓度大于清水,会发生渗透吸水,实验结束透析袋均增重,由于B组中淀粉被水解成小分子,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更大,吸水更多,故B组增重更多,D错误。故选D。5. 物质2,4-二硝基苯酚(DNP)不影响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形成水,但会使该过程所释放的
10、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天南星科某些植物的花序在成熟时耗氧速率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合成ATPB. 存在DNP的情况下,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能继续进行C. 天南星科某些植物的花序成熟时其温度高于其它部位D. 天南星科某些植物的花序的有氧呼吸主要在第三阶段与一般情况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
11、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详解】A、题意显示,DNP不影响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形成水,但会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显然该物质会使线粒体内膜上的酶无法催化ATP的合成,进而导致该过程中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B、题意显示,DNP不影响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形成水,显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能继续进行,并不受影响,B错误;C、天南星科某些植物的花序在成熟时耗氧速率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说明以热能散失的能量相对其他部位较多,因此天南星
12、科某些植物的花序成熟时其温度高于其它部位,C正确;D、从题中可以看出,天南星科这些植物花序细胞成熟时耗氧速率较高,耗氧发生在有氧呼吸在第三阶段,与一般情况不同,D正确。故选B。6. 在体外培养细胞的条件下,常通过测定细胞中遗传物质(DNA)的含量来判断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一种被称作流式细胞仪的设备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人员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由实验结果可知,a峰与b峰对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B. DNA相对含量在4080之间的细胞可能处于DNA复制时期C. a峰均明显高于
13、峰,说明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后经历的时间较短D.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抗癌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DNA复制来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由题干可知,用某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实验组细胞,不用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对照组细胞,两题图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详解】AB、分析题图可知:两题图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因此ab之间处于S期,即进行DNA复制的时期,a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ab之间处于S期,b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14、的G2和M期,那么只有在M期的后期a峰与b峰对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A错误,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两者的细胞数目都是a高于b,a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ab之间处于S期,b峰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2和M期,由此表明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即DNA复制后经历的时间较短,C正确;D、图中实验组的b峰低于对照组的b峰说明该药物可能抑制了癌细胞中DNA的复制,D正确。故选A。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苏丹染液检测脂肪的实验中,观察实验结果不一定使用显微镜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层析后的滤纸条最
15、下面的色素带呈黄绿色C.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D. 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放大的倍数较小,可看到较大的结构,如细胞壁,液泡以及绿色的叶绿体,线粒体的内膜等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详解】A、脂肪的检测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使用花生子叶的切片,方法二是使用花生子叶的组织样液,其中方法二不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滤纸条最下面的色素带中的色素是叶绿素b, 呈黄绿色,B正确;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叶绿体不需染色,一般用碘液检测淀粉,C错误
16、;D、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解离液进行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相互分离,D正确。故选C。8. 图1表示某二倍体小鼠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分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图1表示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则曲线BD段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 若图1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该变化不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 粘连蛋白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开始合成到后期含量达到最高D. 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后,与水解前相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
17、【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BC段发生某物质数量加倍,可表示着丝粒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加倍;图2中粘连蛋白水解,着丝粒断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曲线BD段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互换,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B、若图1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进而使子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该变化不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正确;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间期进行物质准备,而在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会发生高度螺旋化,进而表现为无法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据此可推测,粘
18、连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合成,到后期随着着丝粒分裂消失,C错误;D、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发挥作用后,染色单体消失,与水解前相比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C。9.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核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非基因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DNA的碱基发生替换而引起的碱基序列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 a、b、c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 a、b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若b、c基因位置发生了互换,则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
19、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详解】A、据图分析,、为非基因序列,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为基因突变,A错误;B、a、b、c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错误;C、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必须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a、
20、b不是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C错误;D、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正确。故选D。10. 蚕豆病是红细胞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中男性约占90%。研究表明,GA、GB、g互为等位基因,只有GA、GB能控制合成G6PD。图1为某家族蚕豆病遗传系谱图,图2为该家族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的电泳图谱。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依据信息推测蚕豆病的遗传方式为伴染色体隐性遗传B. 该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7患病,可能是DNA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这种修饰
21、可遗传给后代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手段,可以对遗传病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蚕豆病患者中男性约占90%,可知该病与性别相联系,且患病表现为男多女少,则推测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1和图2可以进一步判断蚕豆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题干,蚕豆病是红细胞G6PD(葡萄糖-6-磷酸脱
22、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可知该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根据图1和图2可知I-2既含GA基因又含g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XGAXg,-7的基因型为XGBXg,-7患病的原因是XGB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导致其无法合成G6P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尘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表型变化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手段,不可以对遗传病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D。11. 某湖泊内鳉鱼种群的A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湖泊
23、中鳉鱼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 据图推知,该种群在Y1-Y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C. 在Y3-Y4时间段内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鳉鱼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图示变化之后,产生了新物种【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A、种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淮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 淮北市 2024 届高三 下学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生物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