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情感2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3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意,体会辛弃疾豪放词风。4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赏析艺术技巧,把握其豪放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宋词,透过历史的沧桑,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我们的心间。长长短短间,淋漓尽致地进行 了一次次心灵的会话。宋词有种外在
2、的魅力和内在的韵味,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 蕴藉含蓄,还是酣畅淋漓,都会使我们着迷,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遐想。让我们走进宋词,感受其 中的羁旅之思、离恨之苦、家亡之仇、国破之恨,体会其高超的表达技巧。在两宋文坛,有两个顶天立地的词人,一为苏轼,一为辛弃疾。不得不承认,苏轼的名气 要更胜辛弃疾。原因不用说大家也明白,辛弃疾没有苏轼的豁达和乐观。不管被贬至何地, 苏轼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他辛弃疾却想不开、看不透,他一边“醉里挑灯看剑”, 一边想着“天下英雄谁敌手”,但这正是辛弃疾的魅力所在。感知辛弃疾是词人,也是民 族英雄。 知人论世辛弃疾( 1 1 4 0 1 2 0 7 ), 词人
3、。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奔南宋,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力主抗金。但一生壮志未酬,一 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他是豪放 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成为“济南二安 ”。被誉为“词坛飞将军”、“词中之龙”等。他的词多以缅 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 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 “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特色
4、;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 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 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 “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时间宋朝大事记辛弃疾大事记1127 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41 年绍兴和议,纳贡称臣生于金国,长于济南(1岁)1161 年金主南侵,生灵涂炭起义反金,为掌书记(22岁)1164 年北伐失利,隆兴和议江阴签判,任满去职(25岁)11951202 年宰相专权,庆元党禁瓢泉退隐(5663岁)120
5、6 年军事冒进,开禧北伐浙东安抚使,力辞召命(67 岁)1208 年嘉定和议,侄伯关系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美芹十献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文武双全辛弃疾于绍兴十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 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两千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 抗金义军。后耿京被叛徒出卖杀害,辛弃疾亲率50骑,直入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 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威震一方。 识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倔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
6、是起用辛弃疾任镇 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的准备 工作,但他不同意韩倔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倔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 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倔胄的一封“谏书”。 解题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地一一思古人一一忆古事一一抒己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疏通文本,归纳知识点任务探究一: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点明古人古事?这些典故分别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字仲谋(2)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3)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北伐(4)佛狸祠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煮,小名佛狸(5)廉
7、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国名将廉颇任务探究二:赏析用典,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何人、何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一借古抒怀 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四年(209)在 京口建都城,并且在赤壁之战中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解读典故一一孙权(1)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的情感倾向的字词,并说说作者对他的态度。“千古”“英雄”“觅”“风流”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孙权功业的仰
8、慕,对孙权本人的 崇敬,慨叹英雄难觅,遗憾之情十分强烈。年少万兜装,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一南乡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英雄无觅”,作者无处寻觅的还有什么?不仅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英雄业绩无处寻觅,就连他们积极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也 消失殆尽了,正如此时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作者想用这个典故表达什么感情呢?叹英雄后继无人,讽刺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任务探究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借古讽今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 基地,削
9、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宋朝。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 秦,收复洛阳、长安。解读典故一一刘裕刘裕早期生活环境如何?蕴含了作者什么态度呢?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平常的巷陌之内,表明刘裕出身寒微,与后来突出成就对比。他的 赫赫功业,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之意。词中哪些词语能表现作者对刘裕的情感态度?“人道”人们传颂,这是以英雄为傲,是对英雄的向往;“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 的部队之精锐,以及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刘裕所向无敌的 气势声威。这种英雄气概让同样主张北伐的作者无比仰慕。作者想用这个典故表达什么感情呢?刘裕的赫赫功业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的
10、对比,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统治 者懦弱无能的批判。任务探究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草率北伐失败,对想草率北伐的韩倔胄的警告,借古讽今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 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 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奏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北 顾,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流”。“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封,积土为坛于山上进 行祭天,以示胜利。)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 狼居前
11、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刘义隆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是针对韩偏胄以北伐邀功一事而作,作者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北伐不可草率,要做 好准备。任务探究五: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借古讽今。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奏的小字。他统一北方,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 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 完颜亮发兵南侵,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辛弃疾是以古喻 今,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
12、 佛里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解读典故一一拓跋煮词人写佛狸祠下的“神鸦社鼓”,是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什么情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扬州记录着北宋南逃的耻辱与仇 恨。可是,如今佛狸祠前却是祭神赛社,烟火不断!借古讽今,叹息中原百姓忘记了国恨家 仇,劝谏朝廷勿忘收复失地。表达了作者急切、沉重的心情。任务探究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 悲愤,借古抒怀。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 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口北 怀古 教学 设计 统编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