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
《管理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理论与实务笔记.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理学教程&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管理学基础一.管理一一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 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特征(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二)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四)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五)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三.管理的性质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的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是由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引起的,是社会劳动的普遍形态为一切社会化大生产 所共有,由此形成了管理的自然属性。它是管理所具有的组织、指挥与
2、协调生产的特性,反映了社 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是各种不同的生产方面都可以共有的一系列科学方法的总结。管理的自然 属性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与生产关系的性质无关,因而它是管理的一 般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适应一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监督职能,用以维护和巩固 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的生产目的。它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特殊的历史形态,为某种生产方式所特有, 由此形成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这一属性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管理的特殊属性四.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它
3、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项职能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职能的发挥和组织目标的实现。(1)从理论上讲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先有了计划职能,才依次产生了组织职能、领导职能 和控制职能。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和保证计划方案的实施,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权力体系 和信息沟通渠道,因此产生了组织职能;在组织保证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选择适当的 领导方式, 有效地指挥、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解决组织内外的冲突,最大限度地提升组织效率,于是 产生了领导职能;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还必须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成 员的各项工作进行监控,并纠正偏差,即实施控制职能。(2
4、 )从管理 实践来考察,管理过程是 一个各种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职能之间经常相互交叉。五,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六.管理者一一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 制,以期望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6 .选择方案7 .制定派生计划8 .预算七.企业战略是企业针对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自己所确定的长远性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及完成此任务而选择的主要行动路线与方法。企业的战略管理一一是从整体上对企业的长远
5、发展进行系统审视,旨在使企业的资源与变 化的环境,尤其是与企业目标市场的消费需要相匹配.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制定规划、 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评估与反馈的过程。八. 战略的构成和类型(1)按偏离战略起点程度分:退却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发展型战略(2 )按战略中心分: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3 )按涉及的地区范围分:全领域战略、局部领域战略(4 )按符合主客观条件分:保守型战略、可靠型战略、风险型战略九. 战略管理的程序1 .战略制定确定企业长期目标和总战略应注意:(1 )长期目标和总战略要体现企业发展的方向性, 要具有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的独到的和创新的思路,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和
6、切实可行性, 更有定性的要求和定量的的指标;(2 )慎重选择总战略的类型;(3)使企业总体战略 具有可操作性,做好细化和分段工作;(4 )制定保证和促进战略实施的企业政策。2 .战略实施和控制3 .战略评价十.战略管理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应变性十一.战略环境分析(SWOT分析方法的应用)1 .宏观环境分析:PESTEL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教育、法律)2 .中观环境分析:(1 )行为竞争结构分析(五因素模型)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 的市场进入的分析、替代品分析、供应商分析、购买者分析(2)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第一、二、三、四层)3 .微观环境分析:竞争者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企业自
7、身条件分析十二.心理转换成本是指新进入企业往往需要比现有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 或者给予顾客更多的免费项目,否则难以使顾客接受其产品.心理转换成本越高,一个行业越 难进入.十三.战略选择1.基本战略:(1)全面成本领先战略;(2 )差异化战略;(3 )集中战略。2 .发展战略:(1)密集型发展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2) 一体化发展战略: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3 )多样化发展战略:同心多样化、水平多样化、综合多样化企业应先考虑密集型发展战略,再依次考虑一体化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十四.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特征:高度的成就欲望、有强烈的把握自己命运的自信、冒
8、风险时有适度的节制能力第五章计划的工具与技术一.预测是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 科学的推测与估计。二.预测的特点:不确定性、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三.预测的类别(1)按预测内容分为: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科学预测(2 )按预测的时间分:长期预测(5年)、中期预测(15年)、短期预测(1年) (3)按预测的性质分: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四.预测的意义预测是进行计划和决策的前提,它在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预测是使管理具有预见性的一种手段。(二)具有科学性的预测可以使计划和决策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三)预测有利管理者高瞻远瞩。(四)预
9、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五 .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比较定量预测)(一)定性预测主要是靠预测人员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未来预测对象的发展状况 做出推断和描述。直观简单,且费用较低,但并不容易把握,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一般在预 测数据资料较少或不准确的情况下采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计法;德尔菲法。(二)定量预测是以预测对象过去和现在已有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 找出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假设这种变化 规 律、变动趋势或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将延续到未来,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定量预测 比定性 预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为成熟
10、和完善,已经成为经济预测的主要方法。方法有:简单平均法、加 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六 .预测的步骤(一)确定预测的目标和计划(二)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三)确定预测方法(四)估计预测误差(五)评定预测结果(六)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七 .预算是一种将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是以货币和数量表示的关于完成组织 目标和计划所需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的书面说明。对象包括经营过程中的收入、费用、利润等, 方法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预算特点:(1)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2 )预算通常由预算委员会负责编制;(3)预算是有时间期限的;(4 )预算执行情况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收集反馈。八.预
11、算的种类(1)按预算的应用领域和内容分:收入预算、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资本资出预 算(2 )按财务控制的要求分:收支预算、实物量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3 )按预算的综合程度分:一般预算、总预算(4 )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增量预算、可变预算、可选择和补充的预算、零基预算九.零基预算的基本原理一一是,对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项目费用的开支,都不是从原有的 基数出发,根本不考虑各项目基期的费用开支情况,而是一切以零为基础,从零开始考虑 各项 目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及其预算的规模。1 0 . 传统预算比较零基预算(-)传统预算编制分三个步骤:(1)将过去的支出趋势或上一期的支出额度延伸
12、到下一期;(2)将数额酌情予以增加,以适应工资提高和物价上涨引起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 本的提高;(3)将数额再予以提高,以满足修改原计划和修改原设计方案所需追加的预算支出。 特征:(1 )基金被分配到部门或组织的单位,然后这些单位的管理者再将资金分配给适当 的活动。(2)增量预算是从前期的预算中推演出来的,每一个预算期间开始时,都采用上 一期的预算作为参考点,只有那些要求增加预算的申请才得到审查。 导致问题:(1 )缺乏有效的针对性;(2 )容易掩盖低效率和浪费。(二)零基预算(Z B B )编制三个步骤:(1)将每一个独立部门活动作为一个决策点。组织的高层管理要求下属各部门根据 计划期内的战
13、略目标和具体任务,详细讨论各自所需的项目费用,并要求对每一项目编写具体 方案,提出费用开支的目的及需要开支的数额。(2)按照决策在预算期间给组织带来的效益对决策包进行排序;(3)按照优先次序将预算资源分配给各个决策包。 优点:(1)有得于整个组织全面审核;(2 )有得克服机构臃肿;(3 )有利克服组织内部各种随意性支出;(4)有利于上层主管把精力时间放在战略性的重大计划项目;(5 )有利于提高主管人员计划、预算、控制与决策水平;(6 )有利于把长远目标、当前目标和实际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缺点:(1 )很费人力、物力。增加了文书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2)安排项目优先顺序上难免主观。管理者
14、趋向于夸大他认为重要的活动的效 益,以及多数情况下的最终效果童工不比增量预算有明显的不同。(3 )适合产业单位、政府部门,但生产企业不适合。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公共组织;工商企业中的职能跨部门或衰退听组织;管理日 益减少的资源。十二.决策包是一个识别和描述描述活动的文件,通常由部门管理负责制定。它包括对 活 动目的的描述,活动的经费,人员要求,绩效衡量标准,备选的行动方案,以及对直接效益和间 接效益的评价。任何采用零基预算的大型组织都将有上千个这样的决策包。十三.被动时间又叫响应时间,是管理者自己不可控的时间,即用于响应其他人提出的各种 请求和要求,或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时间。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一天
15、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被动时 间。可支配时间一一又叫自由时间,是指管理者自己可以自行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的重点 就是如何用好这一部分时间。越是中下层的管理者,可支配时间在其工作中所占的毕生越小,时 间越分散。十四.时间管理步骤(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列出目标(二)按重要程度对目标进行排序(三)列出实现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四)对实现每个目标所需进行的活动进行排序(五)安排活动日程(六)将时间表付诸实施(七)回顾和总结十五.时间管理原则(时间管理应注意的问题)(-)遵循1 0 / 9 0法则(二)掌握自己的生物周期(三)掌握帕金森定律(四)提高会议效率(五)避免把整块时间拆散(六)把不重要的事集
16、中在一起十六.10/9 0法则一一磊多数管理者的9 0 %的决定是在他们1 0 %的时间里做出的, 管理者们很容易陷在日常事务中。所以,为了确保最关键的1 0 %的活动具有最高的优先级,应 该事先分析所有的活动,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次序,再根据管理者个人的生物周期,把最重 要的事情 安排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十七.帕金森定律一一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根据这一定 律,管理者不能给一项工作安排过多的时间。根据这一定律,管理者不能给一项工作安排过多的 时间,否则,就会使工作缓慢进行,直到用完安排的所有的时间。第六章 目标与目标管理一.目标一一是组织宗旨的具体化,是组织在未
17、来一段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目的,它是组织 及 其成员的行动指南C组织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是效率评价和成果考核的基本标准,也是管 理活动所指向的终点。一个组织的目标包括组织的目的、任务、具体的目标项目和指 标、目标 的时限。二.目标的特点: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时间性三.目标的类别(1)按目标的重要性分:总目标、战略目标、行动目标13(2 )按目标的优先次序分:主要目标、次要目标(3 )按目标的时间跨度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4)按考核目标的性质分:数量目标、质量目标(5)按目标的组织层次分:总体目标、局部目标、岗位目标四.确定目标的原则(案例)1 .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2
18、 .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相适应。3 .保证组织的经济效益。4 .确定先进合理的目标值。5 .形成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五.目标制定过程1.内外环境条件分析。对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考虑影响组织目标制定和组织生存发展的外部因 素,明确组织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对内部条件分析,确定组织的实力。2.确定总体目标内容。明确经营方向、目标市场和财务目标,确定一些关键性部门的职能目标。3.目标的分解和协调。将组织目标层层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各个岗位,并对不同的分目标 进行协调,使目标网络化为一个“相互支缓的矩阵”。六.目标的作用1 .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 .为组织决策提供依据3 .对组织成员具有激励作用4 .
19、维持组织稳定的依据七.目标与员工心理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努力把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 协调起来,将其个人行为纳入实现组织目标的轨道。为此,组织应做到:(1)目标必须与员工需求相联系。(2 )总体目标必须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3 )目标必须先进合理。(4 )目标的实现应与期望的满足结合起来。(5 )组织成员参与目标的制定。八.目标管理一一就是强调通过目标来进行管理,目标管理应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成为经营管 理事件中的一项强有力的中心原则。它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九.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德鲁克1 9 5 4年在管理实
20、践中提出)(1)强调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2 )强调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3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十.目标管理过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目标的确定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它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 而上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由组织的最高层确定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总目标, 这是目标管理的中心内容。然后,经过上下协商,制定出与总体目标相一致的下属各部门及个人 的分目标。总体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组织内部上下左右都有自己的具体目标,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二)组织实施。总体目标确定后,主管人员应放手授权给下级人员,靠执行者的自主管理去 实现目标,而主管人员则重点
21、抓总括性管理。(三)检查结果。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 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四)新的循环。根据对目标实施结果的考核情况制定下一阶段新的目标体系,开始新的循环。 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的开始。十一.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目标明确(二)上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决策。(三)规定期限(四)反馈绩效十二.目标管理的优点:(1)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2 )有利于促进组织中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3 )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对下属进行管理。(4)有利于激励员工不断进取。目标管理的缺点:(1 )缺乏组织最高管理
22、者的支持。(2 )总目标与分目标有时不容易协调。(3 )对员工创造性的影响。(4)过分灵活与不灵活的偏向。第七章决策决策一一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 分析判断过程。它在管理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关系着组织的生存发展。二.决策的特点(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2 )可行性:每个决策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3 )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4 )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5 )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能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机构的结合;B、在这一系列 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
23、个过程。(6 )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三.决策的类别(1)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战术决策/策略决策)、业务决策(2 )按决策时间长短分:中长期决策(三五年或更长)、短期决策(V 1年)(3 )按决策者的层次分: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4 )按决策问题的不同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程序化决策(规范性决策/重复性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一次性决策)(5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6)按决策目标与所用方法分:计量决策(定量决策)、非计量决策(7)按决策过程的作用分:突破决策(发展性决策)、追踪决策(8 )按决策主体分:组织决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理论与实务 笔记 管理 理论 实务
限制150内